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0节
    小秋笑笑:“奶奶快别夸我,我最不禁夸了。”
    吴家没有‘食不言’的规矩,吴奶奶还用公筷给小秋夹了一块排骨,一块鱼肉。
    吴戈和秦戎也笑着凑趣,吴奶奶心情好,又有合口的饭菜,不知不觉吃了一个多馒头,还吃了一块呛蟹和一些别的菜。
    不等端下碗碟去,林阿姨就冲了杯茶端上来,送到吴奶奶手边:“您吃得有点儿多了,喝口茶消消食吧!”
    第二百八十五章
    小秋挨着吴奶奶坐的,吴奶奶一打开茶杯盖她就看见了,是一杯绿茶,也不是太浓……
    她垂着眼略略沉吟了片刻,到底没忍住道:“吴奶奶饭后略停一刻钟再喝茶更合适。”
    吴奶奶正要喝茶,听了这话,立刻停下喝茶的动作,抬头看向她:“怎么说?喝茶不是消食的么?”
    她上学时读的女子学堂,学的是西洋课程,对于中医知之甚少。只记得小时候,家里人偶尔吃多了会喝茶消食,至于合理不合理,她却并未咨询过医生。这个小小的习惯,连她的保健医生都没注意到,没想到,小秋第一次过来做客,却注意到了。
    见吴奶奶询问,并没有不虞之色,小秋也就放开了,微笑道:“清茶乃清峻之物,能清热解暑、化痰解腻、解毒醒酒、清心除烦,也能用其消食化积,但这些好处的前提是饮用之人须是身体壮实的。奶奶的脾胃较弱,本就不利饮食,饭后容易胀气、纳呆,若饭后饮茶,就会进一步削弱脾胃之气,反而对奶奶的身体不利了。”
    “哦,原来是这样!”吴奶奶恍然,随即将茶杯放下。
    小秋站起身,扶着吴奶奶也站起来,缓缓地从餐厅走到客厅里,一边道:“奶奶若是不小心吃的稍多一点也不怕,您就在屋里或者院子里缓缓走动走动,不求速度,也不求走多远,稍稍走动,就有利于胃气下行,是消食最好的办法了。”
    一边陪着吴奶奶在房间里缓缓转了两圈,小秋一边在心里盘算,消食茶,倒是可以用麦芽山楂饮,只不知吴奶奶的身体合不合用。
    这么寻思着,她就借扶吴奶奶的机会,悄悄摸了摸吴奶奶的脉,心里有了数,只等回去问一问师傅,才敢给吴奶奶用。
    略略走动了一小会儿,问吴奶奶没有腹胀不消的感觉,小秋就提出来告辞。之前她问过秦戎和吴戈,说吴奶奶午饭后会午睡一会儿,她在这里就怕耽误了吴奶奶休息。
    吴奶奶也不留她,只嘱咐她多家来陪陪她,说话间还瞪了吴戈两眼:“那个臭小子天天不着家,我一个人怪闷的,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你能来陪我说说话,我这心里都畅快许多,也不觉得疲倦乏力了。”
    人上了年纪,是喜欢身边有个小辈陪着说说话的,这是人之常情。小秋自然笑着应了,让吴奶奶在屋门内留步,吴戈和秦戎自然送她出门。
    林阿姨送到大门口,并将小秋盛馒头的篮子递给秦戎。篮子里的馒头早已经拿出来,换了一篮子吃的,有两袋奶粉,一盒茶,还有几挂葡萄。
    茶,吴奶奶对小秋说过,是给郑秋实的。
    小秋瞥了一眼精致的铁皮茶盒,简洁的设计上印着三个字:碧螺春。
    好吧,能被吴奶奶拿来送人的茶叶,她想都不用想正宗与否,说不定还是最核心产区的那几株茶树上出产呢!
    由碧螺春绿茶,小秋又想起了消食化积的普洱茶,这会儿,普洱还没被炒热,所谓的保健效果也没被大吹特吹,市面上的茶叶还是以传统绿茶为主,有个别时髦人士,或者有留洋经历的人爱喝红茶,普洱却还离主流市场很远。
    或者,可以考虑让吴奶奶把绿茶换成普洱?饭后可以饮一小杯?相对于绿茶的清峻之效,普洱,特别是普洱熟茶更柔和、醇厚,消积降脂,却不会清利太过。
    暗暗琢磨了一回,小秋还是拿不准,干脆也留着回去问过师傅再说。
    从吴家出来,三小精力充沛,也没想过午休。吴戈带着小秋将篮子送回卷棚胡同,秦戎则去将挎斗摩托又借了来,带上吴戈小秋一起,去了前营子村。
    他们一早出去,已经联络好了一家企业。
    那家企业是五六千人的大厂,效益好,财大气粗的,一开口就要上千斤鸡蛋。还说,中秋节最好能弄一批猪肉,一要就是几千斤,至于价格,人家很大气,直接表明可以商量,比统购统销价格高上些不成问题。
    “……你不知道多牛掰,竟然还要油,要米面,价格随便咱们开,他也不想想,米面粮油国家控制的多严格,十斤八斤也就罢了,他一开口就是几千上万斤,让哪儿给他淘换去?”吴戈坐在秦戎身后,表情悻悻地朝着小秋抱怨。
    市场很大,销路不愁,可就是没有货源……唉,真是让人气馁!
    小秋听得两眼放光,她很想一口答应下来啊!
    她的大碗里如今存着大量的米面粮油,最大宗的就是白面和大米,最少得有上千斤。若是能换上大容器,给她一点时间,别说几万斤,几十万斤也不成问题。
    可,偏偏,手里握着这么多东西,却苦于拿不出来。正如吴戈所说,国家对粮油控制极严,要不然,市场也不会如此‘如饥似渴’了!
    搜肠刮肚地想着给大碗里的物资找个拿出来的理由,还真让她想到了一个,老爹王利民貌似与省城的油厂有联系,还提油厂联系过一批榨油原料,说不定,老爹能搞一批食用油过来……
    她也不指望王利民能搞到太大数量的食用油,她只是要一个借口,能够让她顺利将手中物资合法化的理由!
    一路赶到前营子村,见到支书林爱民一说收鸡蛋的事儿,林爱民一口答应下来,立刻就去大队部用喇叭下了通知。又通知大队部的几个人过来帮忙,顺便从各家各户搜罗大筐、麦穰过来准备装鸡蛋。
    小秋把书包往摆好的桌子上一放,摸出一个牛皮纸笔记本和一支钢笔来,准备记账。
    他们之前就与林爱民谈妥的,压三百块钱在大队部,等鸡蛋送出去,再将余款补齐。如此一来,可以约束村民们收购鸡蛋时对质量的保证,二来,可以缓解他们资金不足的压力。
    第二百八十六章
    因为天气热,鸡蛋存放时间稍长就容易变质。小秋记账的同时,也不时过去抽查一下鸡蛋的质量,拿在手中摇晃没有晃动感才行。
    大队负责收购鸡蛋,价格又比收购价高三分钱,村民们很踊跃,小脚老太太、大脚婆娘,纷纷拎着筐子挎着篮子过来送鸡蛋。自从77年,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声渐小,村里人养鸡的数量也在悄然增加,如今,几乎每家每户都能养上至少十几二十只鸡,鸡多了,下蛋也多,每家每户送来的鸡蛋数量自然也就比较可观,至少也有几十个,最多的一家,一个老太太领着两个半大小子,居然抬了一箩筐鸡蛋过来,过完秤居然将近有二十斤。
    小秋怕这么多的鸡蛋存的时间过长,还抽检了十几个,却并没发现质量不合格的。
    那小脚老太太笑的一脸自豪,拍着衣襟道:“小闺女不用担心我家的有坏蛋,我们家人口多,养的鸡也多,足足三十六只母鸡,每天差不多都能捡三十几个鸡蛋,别看这么多鸡蛋,也没有出十天的,保准个顶个新鲜!”
    说着话,老太太还有些意犹未尽,拿起两个鸡蛋来对比,让小秋看:“你看看吧,我们家鸡蛋个头还大,不是老婆子我夸口,别人家的鸡蛋最少十一十二个一斤,我们家鸡蛋不到十个就得一斤。而且,打开之后,鸡蛋黄儿大,还红,炒出来都是焦黄的颜色儿,香着呢!”
    听老太太这么一说,小秋也跟着笑了:“看来,您老人家养鸡是有秘方儿的。您这技术科不得了,在扩大扩大规模,养上几百上千只鸡,争取每天出产个几百上千斤鸡蛋……到那时候,您老家里可就发家致富了呢!”
    “哎,小闺女这话……养那么多鸡,万一割尾巴咋办?”老太太还是有些顾虑,说着话都凑到小秋跟前,压低了声音。
    小秋也压低了声音,凑到她耳朵边儿道:“奶奶放心,我向您保证,您老自管放开手养,再没割尾巴那回事了。”
    “真哒?小闺女可不敢诓我老婆子啊?”老太太还有些不敢确信,忍不住订正一句。
    小秋看着她的眼睛,郑重地点了点头:“您老人家放心吧,要是形势不对,我和哥哥们也不敢大喇喇地下乡来做买卖。”
    见老太太沉吟不语,暗自琢磨,小秋也不再多说,坐回去继续记录村民们售卖鸡蛋的数量。、
    跟在她旁边帮忙报数的玉芝低声道:“你不知道,三奶奶可厉害了,不用老母鸡就能孵鸡。咱们村里养的鸡,一大半都是她孵出来的,村里人偷偷给她起了个外号,叫‘抱窝家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