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20节
    几分钟后,她就从口袋里摸出一只精巧的针囊,给老太太下了针,又取三棱针放淤血……眼看着放出来的血由黑紫色渐渐转为鲜红,李秀英的脸色也眼见着缓了过来,口鼻眼窝的淤青色渐渐褪去,众人揪着的心也好了一些。
    就在这时,李秀英口中发出一声轻哼,缓缓张开了眼睛。
    这时,王利军王利民和魏红梅宋秀莲等人都赶了过来,挤挤挨挨地站在堂屋的,站在炕下的,一看见李秀英醒了,王利民先喊了一声:“娘……”
    王利军往前凑了凑,也叫了一声。
    李秀英躺在枕头上,脸上、两鬓和头顶还下着针,她似乎也不觉得,只翻着眼睛往儿子们脸上看,目光浑浊地看了一会儿,好像才终于认出是谁来,喃喃道:“军子……民子……你们都来了?新社和爱巧呢?还没放学呐?”
    王利军和王利民两兄弟见老娘醒过来,也认识他们哥俩,这一口气还没松下来呢,却听到了后边一句话,登时愣住了。
    新社是王利社的小名儿,那家伙都快四十了,早就不上学了。还有王爱巧,也将近三十岁的人了,孩子都好几岁了,还上学放学?
    “娘,新社和爱巧都不上学了,他们都大了……”王利军试图提醒一下,他觉得,可能是老太太病糊涂了,提醒一下就能想起来了。
    可李秀英一听急了,根本不管脸上的针,翻身就要起来,一边着急道:“他们才多大,就不让他们上学了?你们俩当哥哥的难道就不该照应照应弟弟妹妹吗……”
    小秋连忙一把拉住她,用力按了按两个镇静作用的穴位,老太太呆愣愣地转着目光落在小秋脸上,看了好一会儿,突然笑道:“你是哪家的小闺女啊?长得这么俊啊!哦,我知道了,你是爱巧的同学吧,那也是个初中生呢!闺女啊,你今年多大了?还没有说婆家吧?给婶子说说,你想找个什么样儿的,婶子给你裁夺裁夺……这找婆家啊,就得找婆婆脾气好的,家境殷实的,兄弟多还得和睦的,最好是老小,上头有哥哥们护着,嫂子们照看着,那日子就好过多了。哎,别说,婶子这里倒是有个好的,长得个儿高模样好,还是个高中生……”
    老太太口灿莲花地保媒拉纤,众人却面面相觑,不知所以。
    倒是被拉着的小秋反手按住老太太的脉诊了片刻,面色平静地转脸对上自家老爹的目光,道:“爹,你想一想,有没有十几年前,我小叔上高中,我小姑上初中时的事情,拿出来问问。”
    王利民没等想出来,魏红梅和王利军倒是都想起了一件事,一问之下,老太太记得很清爽,连大奶奶借了她一把麻线,二牤子偷了她几颗枣子她都记得清清楚楚的……
    可再叫过成海兄弟和小冬小夏成贵来,老太太就都不认识了。更别说刘玉芝和鹏鹏了,那对老太太来说就是陌生人了。
    可这样吧,她还认得王建国老爷子,也认得大儿子二儿子和两个媳妇……完全没奇怪他们的苍老……
    小秋终于把自己的判断说了出来:“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症,又叫老年痴呆。”
    曾经剽悍无比,泼辣无比的李秀英老太太傻了!
    再没了往日的威风,只是每天念叨着她的新社和爱巧咋还不放学回家,可真的等王利民王利军跑去把王爱巧叫回来,带到李秀英老太太面前,老太太居然不认识自己的小女儿了。
    还很不屑地撇撇嘴:“这哪里是我的爱巧啊,我家爱巧是初中生,又苗条又水灵,将来要嫁进城里当城里人的,哪里是这个,干巴巴又黄又瘦的农村老婆……撵走,撵走,咋啥人也让她进门啊……”
    王爱巧当时崩溃,瘫在地上嚎啕大哭!
    不到天黑,整个三合村都传遍了,王利民他娘成海他奶奶傻了,啥也不记得了!
    旁边立刻就有人出来更正,“也不是都不记得,大儿子二儿子和两个儿媳妇都记得,老头子也记得,嘴里念念叨叨的都是她的小儿子小闺女,可小闺女家去她却不认得了,愣是让人把小闺女撵走……你们是没见着啊,她那小闺女哭的,比死了亲娘哭得都痛啊……”
    “也是啊,你说这好好的日子过着,突然老娘不认亲闺女了,这搁谁身上都得哭死啊……”
    大家议论纷纷,成了整个村,乃至四邻八乡庄户人过年的谈资。走亲戚串门儿,一坐下寒暄几句,就开始说:“你听说那个老王家的事儿了吗?就是那个做买卖挣了大钱的王利民家啊……她娘大过年的傻了……唉哟,人都说那老太太没福气啊,儿子有了钱,18吋大彩电看着,双缸洗衣机用着,天天大米白面地吃着……福气太重,愣是承不住,傻了!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啊!”
    第六百四十五章
    外界传的如何沸沸扬扬,王家的日子还得照常过。
    李秀英病了,除了不认人之外,肢体动作也不如之前利落了。就在除夕,她还和两个儿媳妇一个孙子媳妇包饺子呢,可这会儿别说让她包饺子了,她连顿普通饭都做不了了。自己端着碗吃饭,那手都抖得送不到嘴里去,还不肯让人喂,沥沥啦啦……唉!
    小秋没间断地给老太太下针。又打电话去北京征询郑秋实的意见,开了方子给老太太服用——这个春节,郑秋实在京城有任务,没能跟着她一起回来。
    经过四五天的治疗,老太太行动能力有所改善,自理基本没问题了,就是脑子不记事儿,常犯糊涂,小一辈儿的人是都不认识了,儿子媳妇仍旧只认识老大两口子和老二两口子,最亲近的就是老爷子了,几乎是老爷子走哪里,她跟到哪里,老爷子让她吃她吃,让她喝她就喝……
    看得小秋直叹气……这个样子,真的已经让人无法再计较她当初的种种了。
    因为老太太病了,初二,魏红梅和宋秀莲都没回娘家,王爱花和王爱巧倒是都回来了。
    老太太这回倒是没把两个闺女往外撵,却一阵子明白一阵子糊涂的,只客客气气的,像是对待上门的客人一样,完全没了母女的亲近。
    王爱花看着看着就哭起来,王爱巧是一直哭的止不住……好不容易被兄嫂们劝住,王爱花和王爱巧又细细地问了回情况,得知只是脑子有些犯糊涂,身体活动还能恢复些,这才觉得多少有些安慰。
    王爱花要的那个孩子只有两周岁多,还不满三周,正是累人的时候,因为感冒了也没往娘家带,托婆婆给看着呢。老太太这样,她也无力照顾,匆匆吃过午饭就赶回去了。临走,找到大哥王利军,掏出五十块钱来说给老太太买药用,王利军没要她的,又把自家鸡场里产的鸡蛋装了十斤、捉了两只老母鸡,一并给她带上,让她回家给孩子补补。
    王爱巧除了哭,没有半句多余的话,吃过午饭,还想多留会儿,被二牤子抱着孩子催着回了家。他们家也养了不少鸡,王利军就没给她带鸡蛋,只捡着过年的肉装了十斤。
    王利民给两个妹妹的东西都是给孩子的,一式两份:奶粉、糕点、糖果,还每个孩子两斤毛线,织成毛衣正好开了春暖和天气穿。
    魏红梅和宋秀莲都各有各的事儿,谁也没办法长天大日地给老太太照料,王利军和王利民商量一下,王利军主动要求,把他和老爷子院子之间的院墙推了,老头老太太就由他们照顾了。
    其实,吃饭睡觉这些事儿,老爷子就能经管了,就是老爷子不会做饭,还有日常的洗衣打扫什么的,需要孩子们来干。
    王利民也表态,推院墙的意见他支持,毕竟拆了院墙之后,大哥大嫂就近看顾着,方便。他主动提出,自己出个人,日常给老人打扫洗涮做饭,大哥大嫂只需就近看顾,还有夜晚也要惊醒着,万一老人那边有什么动静,还仰仗大哥大嫂受累,别有病给耽搁了。
    这事儿跟老爷子一说,老爷子也没什么意义……还能怎么说呢,老婆子当初做的那些事儿,孩子们如今做到这般,已经是到天上了。
    破五之后,老宅子中间的院墙就推了,两个院子合成一个。
    推了院墙收拾利落了,第二天一早,村里的实诚婶子就到老王家上班,乃是王利民雇来专门照顾老头老太太的,只需要洗扫做饭,陪着两位老人说说话拉拉呱,顶多跑跑腿传个话,一个月就是三十块,一天还管三顿饭,比县城上班的正式工人待遇还好呢!
    刘实诚独门独户,这一辈有兄弟两个,实诚是老大,爹娘前两年没了,实诚家倒是生了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大儿子今年二十三年了,两年前娶了媳妇儿,如今小孙子都快一岁半了。二儿子十九了,说下了媳妇,还没娶。闺女最小,也十七岁了,他们这一家人差不多都是一个性格,实诚厚道,不惹事儿,却也不让人欺负,勤快节省……最让王利军王利民看中的是,这一家子别看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立身正,不惦记别人东西,而且嘴巴严,不传小话,特别是最后一点,找人进门是很重要的优点。
    把人招进家里来干活儿,有的没的,一时没注意的,谁知道看到听到什么,招了那种碎嘴子,天天净拿着家里的事儿出去讲讲去,谁受得了?
    有了这位实诚婶子照料着两位老人,魏红梅照料自己的家务带鹏鹏之后,就不需要再受累照料俩老人了。她和宋秀莲约好了,两人分单日双日,单日是魏红梅过去送菜送馒头,魏红梅家没有冰箱,养的鸡多,送的就是鸡蛋和蔬菜。宋秀莲家里有冰箱,小秋买回来的、王利民出门带回来的肉鱼虾这些都不缺,就换着样送。给老人吃的,尽心就好,也别提什么高档抵挡值钱不值钱,鸡蛋也是好东西呢。何况说,魏红梅每隔十天半月的就杀只鸡送过来给两位老人熬汤呢。
    这边把李秀英安置好了,宋家也来了消息,宋胜书已经在县城里看好了几间房子,就在县电影院旁边,街对面就是百货大楼,两三百米就是县医院。另外有一个比较有利的条件就是,县城恢复了大集之后,每逢一六赶大集就在门前这条大街上,这让这条街上陆续聚集了不少小店小铺子,炸油条的,卖水煎包子的,卖卤兔肉的,卖烧鸡的……还真没有一家整个八经卖点心的。
    小秋姥爷挑选的店面就在集市的入口这儿,一通三间红砖瓦房,原来是仓库,房子起的很高,面积很大,三大间差不多二百平米了,有了这三间房子,不但铺面,连生产操作间和材料仓库都有了。
    第六百四十六章
    小秋一家过来看了看情况,都很满意。王利民直接将装修门面的活儿揽下来,泥瓦匠他有相熟的,大哥王利军的木匠手艺就不错,这几年农闲了一直给人做家具做门窗的,一个人不够,让他张罗着找两个人一起干,真正的自家人,用料和做工上都可以放心,连监工都可以省了。
    按照老人家的意思,铺面还是老式装修,小秋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