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1节
    “我这两天老是想起年轻时的事,真的,一个人最难的时候,可能就是刚从学校走上社会那头几年了,那会儿我可真穷啊……所以我想想你,估计也不容易,万一有个要换租的房子或是换工作,钱不倒手,多难受啊……所以给你点钱,你也好有点选择的底气……”
    电话那端沉默了,过了会儿,郭珍嫒才轻轻说:“谢谢你,妈妈。”
    第224章 旅行和朋友圈
    李如洗给郭珍嫒打钱,当然不是为了砸钱来挽回亲情,更不是为了鼓励陈爱萍这个女儿来啃老。
    在她看来,这是母亲默默的体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如果有一天,噗噗长大了,等他从校园走向工作的时候,李如洗肯定也会给他一小笔启动资金,用来租房子,置行头,也让他手里有钱,心里不慌,不至于让自己被逼得太厉害。
    五万元在她看来是比较合适的,多了,怕孩子觉得钱来得太容易,花起来没谱。
    少一点当然也可以,两三万也可解燃眉之急。
    可是郭珍嫒已经工作了六年,经济状态始终没有起色,两三万可能就不大够了。
    这笔钱分几次给也可以,比如刚毕业时给个两万,之后十年内,默默观察孩子的经济信号,如果判断他可能有困难,每次给几万他,但次数不宜太多,应该在三次以内为宜。
    当然,还有孩子结婚买房子这些事,中国的父母要付出的始终不少,灵活应变也是可以的。
    李如洗倒是不太理解为什么陈爱萍没在这方面为孩子想到,她其实是很关心女儿的才对,不应该郭珍嫒说自己不缺钱,一切都好,她就不管了。
    她在陈爱萍的记忆中可以看到,当初,郭珍嫒毕业时,正是她们母女感情因为考研的争执而陷入冷淡,而陈爱萍的丈夫又在郭珍嫒毕业不久就去世了,那段时间,一切都是混乱的。
    郭珍嫒当时找了一份离家比较近的工作,可能也是为了父母考虑,那个工作是提供宿舍的,所以陈爱萍也没多管她,她当时那状态,也顾不上。
    郭珍嫒在爸爸去世后,又做了三年那份工作,那工作收入也不很高,但还算稳定,那时候郭珍嫒买礼物给妈妈要比现在的多,而且会贵一点。
    陈爱萍的记忆里,第一年过年时,郭珍嫒给她买了一根镶嵌翡翠的金手链,第二年过年时,郭珍嫒给她包了一个四千元的红包,算是孝敬她的。
    第三年夏天,郭珍嫒没跟陈爱萍说一声,就辞职了。
    她不甘心,不愿意做这份工作,要去千里之外的一线大城市闯荡。
    为此,母女俩大吵一架。
    自然,陈爱萍也没给她提供什么经济支持。
    那年冬天郭珍嫒没有回家过年,也没有礼物。
    后来又缓和了些,第四年郭珍嫒回家过年了,给妈妈带了一套化妆品,大概值一千多。
    第五年回家过年给妈妈带了一件羊绒大衣,大概也是一千多。
    今年是第六年。
    所以,很容易看出来,这三年,郭珍嫒的经济状况恐怕还是很不理想的。
    她只是为了自己的梦想死守在那个庞大纷扰的城市。
    郭珍嫒第一次收到来自妈妈的经济支援,这笔钱对她来说应该是雪中送炭的,所以,她才会收下,才会哽咽。
    若是她不缺钱,现在应该是高高兴兴的语气,或直接拒绝。
    李如洗知道自己这一步是走对了。
    她高高兴兴地说:“对妈妈不用客气,如果有什么困难,下次一定记得跟妈妈说……记住,你是有妈妈的人,妈妈永远是你的后盾。”
    没有多问一句,到底发生了什么。
    郭珍嫒显然感动极了,也感激极了,电话那端只能听到她轻微的吸鼻子的声音,显然是压抑着哽咽和哭泣。
    好久,才“嗯”了一声。
    李如洗就装作没听出来,说:“好了,不早了,睡觉吧,多睡觉皮肤才好……”
    挂了电话,李如洗对自己很满意。
    虽然她儿子才六岁,她才三十岁,完全没有做成年子女的母亲的经验,但是她可以从自身出发,换位思考啊!
    想想自己如果是郭珍嫒,会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母亲。
    不过,若是站在陈爱萍的立场,一切确实不容易。李如洗尝试着想,如果是她,如果郭珍嫒是噗噗,她能忍得住不干涉他吗?
    关心则乱。
    她也会操心噗噗以后成绩怎么样,交到了什么样的朋友,养成了什么样的三观,能考上什么样的学校,学习习惯如何,未来职业如何规划,找个什么样的伴侣,过什么样的生活……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尽量少走弯路。
    跌倒了,浪费了时光,受到了伤害,父母肯定会心疼啊!
    噗噗现在六岁,可她恨不得给他安排好一切,恨不得他每天没有白白浪费一分钟……
    都说孩子长大了,父母要学会放手,可现在想想,就觉得难……
    说不定,自己若是活着,将来就会像陈爱萍一样吧。
    顶多能更温柔,更诚恳,言辞更注意一些罢了。
    这样一想,可能噗噗长大后也会嫌她烦呢!
    她记得她曾经的一位教授,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也曾经抱怨她儿子不喜欢搭理她,一接她电话就嫌烦,特别怅然地说:“五年级时,还喜欢坐我腿上呢!初一还总是粘着我像小尾巴呢!后来说变就变了……”
    李如洗想,自己若是能活下去,恐怕也会有这样的时候……想想也蛮伤心的。
    ……
    收拾好行李,她就去日本了。
    能作为陈爱萍,有钱、有时间、有精力出来玩,她当然要好好玩。
    毕竟作为李如洗,要同时凑齐这三项,一直都挺难的。
    每天,她都拍不少漂亮的照片,再写一段游记。
    然后发到朋友圈上。
    自然有不少老朋友老同学老同事和亲戚给她点赞,郭珍嫒也很积极。
    可能刚拿了妈妈支援的钱,又被感动了,郭珍嫒现在对陈爱萍正是感官甚好的时候,每天在她发的朋友圈下面打滚卖萌加各种彩虹屁。
    李如洗感觉到了超出自己预期的快乐,便明白这快乐可能来自陈爱萍自己。
    她的游记越写越长,还加了很多个人的观点、情感和回忆,就有些不便放在朋友圈里了。
    于是她就发只有自己和郭珍嫒两人能看到的朋友圈。
    郭珍嫒发现之后,也在下面点了赞,但就没有那种纯游记的朋友圈那么热络积极了。
    李如洗知道她很敏感,生怕妈妈是换一种方式来教育和影响她,她也不管她,每天照旧写,也不怎么写和郭珍嫒有关的内容,而是以陈爱萍的眼光、观念和回忆出发,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有时候,回忆陈爱萍自己的童年。
    回忆陈爱萍的父母。
    有时会提到死去的老伴,想起他们刚认识的时候。
    有时是想起陈爱萍小时候的某个同学。
    有时候是一顿充满野趣的饭。
    也不是每一个这种朋友圈都是仅只有陈爱萍和郭珍嫒两人可见,有时候她也会拉进一些相关的人,使之也有权限看到。有时陈爱萍的妹妹,有时是某一个或某几个老同学。
    所以有时这种朋友圈下面也会有点别的点赞和评论。
    于是郭珍嫒慢慢就习惯起来。
    她大部分情况下都会给妈妈点赞,有时还会评论几句。
    母女俩的交流,不知不觉就多了起来。
    第225章 症结
    日本之旅非常快乐,非常令人愉悦和印象深刻。
    关东独有的日式传统风情,京都的悠久历史,北海道清澈的天空和原野……短短半个月时间,就好像发生了许多事,过了很长时间一般。
    这,大概就是旅行的价值。
    去看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建筑,见到陌生的人群,吃到不一样的食物,脱离原来的生活……会给人许多启发和改变。
    生命的质量在那一段时间蓦然加重。
    以后还能成为晚年回忆时的时间坐标。
    总而言之,旅行的时间,从不虚度。
    李如洗自己都觉得很陶醉,所以她想,陈爱萍肯定是非常愉悦的。
    从最近她感受到的身心俱畅就能感觉出来。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陈爱萍和郭珍嫒之间的母女关系也有了一些缓和。
    按理这是个很好的切入机会,但李如洗回国后,却没有和郭珍嫒主动联系过。
    因为她知道,其实这对母女之间的核心问题并没有解决,现在的这点缓和,只是三九天里偶尔的一个艳阳天,并不能真正回暖。
    郭珍嫒非常敏感,尤其在她拒绝考研,又因为辞职去大城市的事情两次和妈妈闹翻之后,她就很不喜欢陈爱萍干涉她的私生活,甚至非常敏感。
    陈爱萍也问过她薪水多少,房租多少,住得离工作单位有多远,她都支吾过去了。
    问她薪水,她说就那样吧,妈妈你问那么多干嘛。
    问她房租,她说合租,一个人也不是很多。
    问她通勤时间,她更加不耐烦了。
    李如洗想,可能是因为从小妈妈安排得太多,她产生了逆反心理。
    李如洗又仔细想,为什么李爸爸李妈妈从小也给她安排了很多很细的东西,长大后她却完全没有这种逆反心理。
    这其实是很专业的心理学范畴的东西。
    李如洗分析起来,凭的不过是她自己的感受和看过的有限的几本心理学书籍。
    她觉得其中一个原因肯定是认同感的问题。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