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苏厨 第702节
    王克臣好生劝慰,该回家的回家,该安家的安家,梁山泊周围“盗匪”们开辟的农田,直接分配给被招安的“盗匪”们,结果郓州城多了八百自耕农,官府籍册上多了近两万亩耕地。
    人家“盗匪”们开荒种地的能力,好像比大宋厢军强多了!
    结果就是王克臣治郓州,到任伊始接连建树。
    剿匪是一功,人口增长是一功,开荒是一功。
    害得老王给苏油的信里边连称惶恐,明润我这还啥都没做啊,怎么就莫名其妙先立了三件功劳呢?
    苏油收到信件之后也是哭笑不得,这尼玛,设官还不如无官,难怪汉初要行黄老之制呢。
    其实宋代很多的所谓“起义”,都是类似的性质。
    这事情换另一个官员来操作,极大的可能就是疯狂剿匪,企图将“盗匪”们开垦的两万亩耕地私吞。
    然后还有更大的可能打不过人家,呵呵呵……《水浒传》就真正的上演了。
    王克臣是勋贵里边的异类,不差钱,还是正牌进士出身,又属于文官系列。
    身兼两种身份,做官的目标是维护家族地位,因此也就不在乎那几百顷良田。
    两万亩耕地种粮食的话,就算是年年丰收,也不过就四万贯收益,刨去赋税和成本,差不多留得下两万贯。
    然后这里边地主能得到三成,呵呵呵,六千贯,汴京城里边一套好点的房子都买不起。
    看过四通账簿的老王觉得要是这都要伸手,自己丢不起那人。
    就这么一丢丢的“德政”,便让郓州城老百姓奔走号呼。
    咱地界上来大清官啦——青天大老爷啊——大家别闹好好过争取将他老人家多留几年啊——
    韩纯彦苦笑道:“王公在郓州的德政已然听说,但是解决八百人的问题,和解决四路的问题,中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黄河两次改道,四路民生凋敝,纯彦作为北方人,满目疮痍,心中也是怆然。”
    “如今的河北,其实是地多于人,说是兼并,倒不如说是大户周济着亲族。”
    “以韩家来说,除了亲族,族中的佃户,大约有三百来家,这些佃户家中可谓赤贫,每年的种子,耕牛,农具,都是从韩家族中周济,而韩家收租,不过两成,是河北最低的。”
    “就这样,年成还有丰有欠,三年之中,必定有一年收不上来,不光是韩家租子收不上来,就连朝廷的租赋也收不上来。”
    “因为我父亲的声名,别人能欠了朝廷租赋,韩家庄子不能,因此韩家虽然占地千顷,三年不过一年之得,要周济全族,少保明于数算,可以知道数量。”
    “家父见背,没了丞相的俸禄,要支撑这个家族,大兄头发都愁白了不少。”
    “先父对青苗法如此抵制的原因,就是朝廷贷钱给赤贫农户后,农户并不能够将之用于生产,变为实利。”
    “仅得一年之饱,或偿往年之债,之后便永远背上了更沉重的负担。”
    “熙宁七年,郑侠上流民图,难道尽是天灾,没有人祸?”
    “若非王相公废常平,设市易,改发运,将救灾常备粮当做赚钱的营生,河北至少救灾的粮食总拿得出来吧?何至于救济不及,流民千里?”
    “漕运亏耗极大,便改易发运,发运司低粜高卖,其目的不是为了备荒,却是为了渔利!”
    “灾年之中,更是他们大赚特赚的好时节,为了自己升官发财,一心扑在倒卖粮食赚钱上。”
    “有利之时,甚至正常的常平粮都敢争夺;无利之时,仓中满是粮食,却一斗也不放出来。”
    “河北殷实之家,当然要先顾自身,兼并田土,建立私仓,抬高租比,这些都是河北大地上常用的手段,以至于小民被煎迫流离,沦为盗匪。”
    “家君忝为劝农使,每每痛心疾首,但是又能如何?”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农业改良
    苏油叹息一声,心下已经判定,韩纯彦说的,大体是实情。
    北方四路的情形,后世一句出名的话可以总结——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加上这里是保守派反王安石的大本营,代替常平仓大部分职能的发运司,却是新党把控的部门。
    王安石在的时候还好一些,王安石去后,他的继任者们,更是将发运仓当做打击和威胁政敌的重要武器。
    韩纯彦拱手道:“少保,刚刚言语激愤,不是针对你,相反,少保在两浙,南海,以海贸份额作为刺激,鼓励海商们往河北运粮,缓解北方粮荒,我们北方士民,都是感激至深的。”
    苏油点了点头:“看来世兄对北方四路的问题,讲解深刻。你说得对,消灭兼并,不是要消灭兼并的人,而是要消灭产生兼并这一现象的根源,否则便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韩纯彦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苏油来相州肯定是事出有因,要是回朝后以兼并为理由,对北方士大夫之家下手,韩家的日子就难过了。
    如今好像苏油并没有这个意思,那他此番前来,就是别的意思了。
    当即拱手道:“少保,朝中可是有什么议论?先君与少保虽然也有朝争,然对少保才德,也是青睐非常,褒贬人物,也每与少保并况,常言‘五百年内,无斯人也。’”
    “如有需要韩家的地方,还请直言不讳,我这便给大兄去信。”
    苏油说道:“汝家大人谬赞苏油了。我此次出来,本是考察马政,见河东情形,可以想见大名,雄州。正好有一个契机,便想着能否与世兄商议看看,能不能为改变四路局面,共尽一份心力。”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四路经水患旱情蝗灾之后,如今地广人稀,这是实情对吧?”
    韩纯彦点头:“的确如此。”
    苏油又说道:“而在地广人稀的情形之下,却依旧兼并猖獗,民生艰难是吧?”
    韩纯彦再次点头:“也是实情。”
    苏油说道:“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四路之地,其实是有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的?欠缺的,是有效的机制,和启动的资金和契机?”
    韩纯彦苦笑道:“这论调,和朝中幸进太相似了,但是他们却没有拿出有效的办法。”
    “青苗,免役,保马,市易,章奏之中说得那叫一个冠冕堂皇,结果无一不是敲剥百姓的工具,不知少保又有何办法?”
    苏油点头:“青苗,免役,保马,市易。”
    韩纯彦先是大惊,然后又放松下来,哈哈大笑:“少保可真是诙谐。”
    苏油摇头:“我是认真的。”
    韩纯彦一下子就傻了:“这……这个万万使不得。”
    苏油笑道:“青苗就是农业,免役就是差役,保马就是畜牧,市易就是行商。其实真要是解决了这四个问题,四路振兴,其实是大有希望的。”
    “王相公眼光其实是没有错的,不过手法糙了一些,哪里知道河北河东虽多雄烈之士,却也经不起他那样的糙法。”
    韩纯彦松了口气:“只要不是拗相公那一套就行。”
    苏油说道:“我们先说青苗,我这里的青苗,是指农业,但是并不是简单的贷款给农人,然后撒手放任不管。”
    “北方与南方不同,作物生长时间长,加上四路灾荒频繁,百姓们更喜欢种植小米,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耐存储。”
    “其实远比小米高产的作物,是小麦,我从天方带回的麦种,经过西南理工与陕西神禾塬找到的一种原生偃麦草进行杂交之后,得到了一种抗病性强,粒大饱满,麦穗致密,成熟之后穗轴不折、可以自由脱粒选种,稳产高产的新麦种——莱山一号。”
    这个在学术上叫做“远缘杂交”,是西南农科在有了性状杂交公式之后的新突破。
    名字听起来十分古怪,但是韩纯彦一听就明白:“《山海经·西山经》曰:‘又西三百里,曰中皇之山;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西皇之山;又西三百里五十里,曰莱山’。”
    苏油微微一笑:“世兄也是学问博洽。莱,即来,古字之形,就是一株小麦。陕西路神禾塬,即古之莱山,《拾遗记》云:‘神农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
    “我家小妹培育出的这种麦种,是冬小麦,因生长时间长,分蘖多,一棵麦苗能够分蘖多穗小麦,于古籍上记载的神禾类似,又因偃麦草发现于神禾塬,便以地为名。”
    “不过小妹谦虚,不好以‘神禾’直名之,因此打了个埋伏,用了古地名。”
    韩纯彦已经顾不上和苏油掉书袋了,一禾多穗四个字,已经让他心痒难熬:“少保,不知道这种麦子,亩收多少?”
    苏油说道:“在四通商号农科所精细种植,亩收可以高达四石,不过你们肯定达不到那水平,大约三石就差不多了。”
    韩纯彦有些惊喜又有些失望:“比黍米多了三成,但是用十年保存期换三年保存期,我估计推广起来也有难度啊……”
    苏油不禁有些想翻白眼,亩产提高三成还不知足,你当我是神仙吗?
    好在还有后手:“世兄,这里边还有个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的问题……算了,总之就是可以冬夏轮作。比如小麦大豆,小麦黍米杂作,可以实现两年三作。”
    “比如小麦和苜蓿,小麦与冬储蔬菜,可以实现一年两作。总体算下来,一年四石是收得到的。”
    韩纯彦不由得站起身来:“这就是翻倍了?!”
    苏油招手:“坐下坐下,这才刚开始呢。”
    韩纯彦不由得大为尴尬:“纯彦听闻这样的喜讯,不由得失态了。”
    苏油说道:“不过这样的栽种方法,对地力的要求很高,四路连农家肥都用得少,传统种植方法和模式肯定是不行的,要提高产量,当然还得另想办法。”
    接下来就是一篇大文章了,首先给韩纯彦讲解施肥的重要性,然后讲解肥料的来源,除了人,禽,畜,草,还得加上化肥。
    这就有关系到化肥厂的设立。
    还得鼓励饲养牲畜禽类,这里有关系到了一系列的新型技术和饲料生产加工。
    于是又涉及到饲料和食品的转化率的问题,涉及到磨坊,榨油坊和饲料厂的建立。
    这就又涉及到五金,机械的生产。
    这才涉及到借贷和产业扶持。
    等到这一大篇文章做下来,韩纯彦已经头昏脑涨了,这尼玛到现在在掉过头来看青苗法,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然而苏油还没完:“如此一来,四路的农业生产方式大变,农人在土地上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这会导致以前一丁耕作四十亩地的情形不复存在,能照料下二十亩,已经是竭尽全力了。”
    韩纯彦有些傻了,如此一来,自家这几万亩地,以后谁来种?
    苏油说道:“所以没办法,只有保马法跟上了。”
    韩纯彦这才反应过来,对哟,剩下的地开辟成牧场,养马养牛养羊啊!
    苏油接着给他洗脑:“不过用蕃夷的畜牧之法,那就太傻了,我们还是得换一种方式……”
    接下来又是一番讲解,人工孵化技术是必须的,育雏也有讲究。
    牲畜人工授精技术那是机密,不过从北苑监采购幼畜却没有什么问题,顺便还给老王拉上一笔大订单。
    南方良种水牛是指望不上了,好在陕西的秦川和平川也出好黄牛,狼渡牧场经过多年的选育,产出的种牛已经比四路闻名的鲁西牛,南阳牛强健壮大了许多。
    北苑监是新式牧场样板,赵顼一句话,那边也送来了不少的种牛,种羊,准备和鲁西南阳选出来的种牛种羊进行杂交,结果很快就会出来。
    就算不行,用新式方法用本地品种进行科学选育和饲养,那也比以前强出太多。
    关键是精养方法的道路摸索出来之后,场地局限,品种落后被打破之后,青储牧草,膨化饲料,病理防治,优选优育技术被相继点开之后,以种花家在农业科技树上的攀越精神,苏油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在大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第一千零四十章 字说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