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苏厨 第715节
    然后苏油说参政你错了,应该同时落地才对。
    赵顼看着苏油开始在胡说八道,赶紧出声阻止。
    结果苏油给大家上了一堂物理课,说要是不信,那就通过实践验证呗。
    此论彻底勾起了赵顼的好奇之心,于是驾幸州桥码头,亲自见证。
    奇迹诞生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蔡确和王珪还担心苏油作弊,两人亲自操作,几次下来,结果都证明苏油才是对的。
    于是苏油对蔡确拱手:如果到了现在,蔡参政改变了自己之前的主张,那是不是也算为人摇摆,附会于我呢?
    或者,还是要一直坚持轻的铁球才会先落地的理论?
    蔡确哑口无言,赵顼哈哈大笑,同意了苏油的请求,保住了沈括翰林学士,知制诰的行政级别,让他提举兴洛仓。
    各方报纸将这件事情大加报道。
    乌台诗案后,沈括因为最早收集大苏诗词勾画言语的事情,颇招士林非议,认为要不是他当这个始作俑者,大苏还不至于被坑成这样。
    如今苏油保了他,顿时苏少保身上又被加上了一层光风霁月,宽宏大量的光环,获得了一片赞誉。
    时间进入五月,吴安持上书,洛坂水利工程线路已然勘测完毕,工程长度一百三十八公里,准备采用工程分段招标这种最新的承建方式来完成。
    招标书的要求,让很多队伍望而生畏,一百三十八公里,要能够行驶漕船,沿途还有不少的水闸,蓄水库,工程难度不高,但是相当复杂。
    而且要求在明年三月前就得完工!
    章奏一上,朝堂又炸了。
    竭用民力!不仁之至!
    而很奇怪的是,弹劾吴安持的人,竟然多是改革派。
    以前是改革派急于事功,保守派大力反对,如今竟然颠倒了过来。
    赵顼下诏,说明这项工程,钱款是内府拨付,承建者自愿投标,工程的开销计算和以往免费征调民夫只给盐菜钱不是一回事儿,跟竭用民力也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眼看这事情就要平息下去,侍御史苏元贞的一道上章,却让朝堂再兴波澜——陛下,你是想要迁都吗?!
    靠!群臣这才反应过来,对喔不然陛下大修汴京到洛阳的水道干啥?
    可问题是,这个事情是当时太祖的意思,被太宗狙击胎死腹中,陛下可是太宗一脉,这个这个……
    于是又闹开了,反对的赞成的炒作一团。
    赵顼怒了,我说过要迁都吗?陕西自鱼国公大败谅祚之后,经济形势逐年好转你们都看不到吗?陕西和内地经济交往日渐密切你们看不到吗?
    朕修水道,明明是为了满足陕西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拉动内需,怎么就扯到迁都的事情上去了?
    苏元贞在哪里?召中书行文,让他去郓州跟王克臣搅马勺去!
    王珪先不干了,陛下,苏元贞是谏官,而且他也没说什么啊,你这旨意,我怕门下封驳啊……
    蔡确立刻说河东路差一个转运副使,要不,让苏元贞去干这个,这就不是贬官,而是升职。
    赵顼这才转怒为喜,蔡参政说得有道理,那就这么办吧。
    ……
    皇城司,冰井务,郑穆正在观看各个小档头送来的报告。
    陛下决定了夏至日去方丘祭地,出行线路,沿途警戒都需要安排。
    京中关于迁都的小道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同样让夏国,辽国的间谍们蠢蠢欲动。
    半个月时间里边,皇城司利用这道消息,查了四处商号,抓了十来名“鹘客”。
    鹘客,就是卖鹰的商贩,如今被发现不少是两国间谍。
    然而搞笑的是,郑穆知道这所谓的迁都之意,根本就是一道烟雾弹,是军机处掌机宜厅事童库使搞出来的事情。
    其根本目的,是掩盖大宋通导洛通汴的真实意图,更是掩盖兴洛仓的重建工程。
    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顺便还能将京中和洛阳的间谍组织清洗一遍。
    伸手指着桌上一个官员的履历:“这个邢恕,怎么看都该是少保夹袋里边的人啊……”
    邢恕是程颢的学生,和嵩阳书院关系密切,写得一手好文章,一时贤士争相与之交往,他也经常出入当时朝廷重臣司马光、吕公著等门下。
    邢恕考上进士后,补为永安主簿。还是经吕公著的推荐,才入朝任崇文院校书。
    结果邢恕很不知足,跑去对王雱分析一大堆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的弊端。
    本来是想要改换门庭来着,但是邢恕的水平和苏油没法比,级别和苏油没法比,为人也和苏油没法比。
    所以王安石对他的态度,当然和苏油也就没法比。
    而且王雱在听邢恕讲解的时候不断点头貌似首肯,结果一转身就跟自家父亲说这人出身二程之门,在我这里都诽谤新法,入朝了还了得?
    王安石很生气,这种人,还是剔除出朝堂吧。
    御史台秉承王安石的意思,弹劾吕公著,说他引进的邢恕,本是新科进士,未历官即处馆阁,多有不妥。
    王安石更加恼怒,保守派们狙击我门生李定的理由,不就是这个吗?怎么现在你们自己搞这一套?
    那就不用客气了,坚决将邢恕赶出朝廷,出任延陵县的知县。
    更可悲的是,延陵县不久之后,被朝廷撤消了!
    而邢恕的职务,没变!
    这下邢恕变成了“无业游民”,游荡在陕洛之间,这一耽误便是七年。
    七年后吴充上台,想起了这个当年曾经因反对王安石而被贬的小官,复其为校书,接着任用他为馆阁校勘,不久又迁为历史馆检校、著作佐郎。
    好倒霉,接下来轮到蔡确走上了仕途的快车道,因为高举改革派大旗,又与吴充有隙,做了参政之后,正好公报私仇,把吴充所任用过的人统统驱逐下台。
    邢恕吓得坐卧不安,每日深居府第不敢出门,生怕让蔡确看见,给他提了醒儿。
    结果前段时间中书突然出敕,进邢恕为职方员外郎。
    邢恕顿时感激涕零,跑到蔡确门上感谢。
    然而这一切根本不是蔡确之意。
    真正的原因,是前段时间赵顼读到了一首诗,乃是邢恕当年送给文彦博的,赵顼在蔡确跟前称赞那诗文辞清丽,颇具功力。
    蔡确不知道赵顼这番话到底是真心欣赏邢恕,还是在对自己放贬吴充提拔的那些官员进行敲打,但是不管是什么意思,既然赵顼都说话了,那升移一个小官对蔡确来说,举手之劳而已。
    加上邢恕的学问本身也不错,于是一个有意接纳,一个深自附托。
    邢恕也及时为蔡确出谋划策,收召“名士”,在政事上提一些“改革”的建议,二人越发情投意合,仿若素交。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学问还没丢
    一名档头拱手道:“都监,要不要跟陛下说一声?”
    郑穆将资料收起来:“先归档,朝中的这些官啊……辨采风向都快成精了,这回只怕又要挨打脸……”
    说完自己都不由得愣了一下,咦?我刚刚为什么要说又?
    五月,乙丑,合门上奏:“每年酷暑的时候,陛下都御后殿,便于决事。这个时间段,请从五月一日开始,到七月终结束。
    如果这段时间内,陛下有意御前殿,便由合门取旨,即放朝参。”
    赵顼下诏:“先皇勤渥忧劳,未闻因寒暑而不亲事者,诸卿虽是爱君,然朕不敢稍懈政事,还依旧例,三伏内仍御前殿。”
    群臣大为感动,我皇宋圣君就是不一样啊,不像那辽国昏君,成天就知道打猎避暑,鄙视之!
    无数歌功颂德的马屁文章送上,赵顼心底偷着乐,前殿如今已经完成埋管工程改造,地板下和墙体内都有水流通过,冬暖夏凉这种事情,就没有必要公诸于众了吧?
    五月的祭地仪典,虽然还没有做到尽善尽美,但是也算是各方都比较满意的大礼仪了。
    仁英两朝行合祭之礼,于典章不合,这是保守派大臣们最见不得的地方,每年都要奏一次。
    如今陛下行尊天亲地之义,恢复分祭旧制,亲行大礼,尤其是在方望之事上,处理得非常妥当。
    所谓方望,就是祭地之后的从祀问题。
    所谓“天地之神,自得用类,以礼从祀。”
    但是关于祀地的从祀,历史记录之上“未有显据”。
    如今要分天地,增加夏天里边的大礼节,不能搞得祭天的时候一大堆,祭地的时候孤零零不是?
    因此王珪上书,要求“以伦类求之。”
    最后赵顼下旨:“朕惟先王制行以赴礼,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
    “属有尊亲之殊,礼有隆杀之别。故远而尊者,祖,则祀于郊之圆丘而配天;迩而亲者,祢,则祀于国之明堂而配上帝。”
    接下来就是一个包含逻辑的问题了。
    “故天足以及上帝,而上帝未足以尽天。故圆丘祀天则对越诸神,明堂则上帝而已。”
    接下来就是一个归纳问题——“故其所配如此,然后足以适尊亲远迩之义。”
    祭祀这样安排是有其目的的,就是为了尊亲,远迩,让各自在各自适合的位置之上。
    最后定下决策。
    历代以来,合宫所配,要不取意于经典,但是诸经却过于紊乱。
    要不杂以先儒之说,却又因陋昧古,不通情理。
    “朕甚不取。”
    因此只能从目的和情理出发,今后祭地,只将父亲的灵位从祀于明堂,一人以配上帝,其余从祀群神,悉罢。
    对于这一朝来说,就是祭天配仁宗,祭地配英宗,这才合情合理,返璞归真。
    群臣拜服,陛下思路如此清明,皇宋之福啊……
    这个指导思想的引领下,元丰三年的夏祭进行得有条不紊。
    不过苏油还是准备了大量的防暑药品,还动用了天师府和大相国寺的力量,中间出了些小事情,可还是算支应了过来。
    而祭祀刚刚结束,职方员外郎邢恕上书,要求减少如今的官办小学中,数算和天文的内容,理由和之前蔡确对赵顼建议时的如出一辙——天文研究容易为奸人利用,蒙蔽百姓,造作异端,图谋不轨。
    这个理论一时之间还挺有市场,因为禁天文之学,在中国本身是有历史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