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苏厨 第784节
    宋人头领对着李文钊和禹藏花麻拱手行礼,然后对禹藏花麻说道:“驸马统军敢来赴会,当真是英雄了得。”
    禹藏花麻不禁苦笑:“王郎官言重了,天都山也不是什么龙潭虎穴,老夫所惧何来?你旁边那位倒是面生得紧,没请教……”
    为首者正是王厚,现在是朝廷任命的通直郎,礼宾副使,长期出入蕃部,对这一带熟悉得很,和李文钊,禹藏花麻都认识。
    就听王厚说道:“哦,这位是我的副手,蜀人李庸,诶说来巧了,好像贵国家梁家先生,祖籍也是蜀中?”
    说到家梁,李文钊和禹藏花麻都是脸色一僵。
    李文钊害怕铁鹞子,家梁按边,李文钊立即退入山中,绝不和家梁在平野碰面。
    虽然明智,但是到底弱了气势。
    而禹藏花麻更是心虚,他现在还是夏臣,但是首鼠两端,长期充当宋人耳目,通报军情那种。
    而家梁则是西夏枢密院知机密事,乃是最大的密谍头目,家梁对禹藏花麻私底下这些小九九清楚得很,今日之事,也有禹藏花麻被人家拿住软肋威胁的一部分原因在里边。
    呵呵赧笑了两声,禹藏花麻说道:“家先生也算是豪杰了,小郎君既然是王郎君的手下,那就是老乡成对头了。对了,听说今年贵军吃了个小亏?”
    王厚冷笑一声,撤去了皮袍,露出里边的骑装,拉过两把椅子来和李庸坐下:“不就是没有割成麦子吗?那麦子本就不是给大宋种的,没抢到你们在河套的麦子,什么时候就成了吃亏了?”
    “你!”禹藏花麻不由得有些恼羞成怒,可转念一想关我屁事儿,笑道:“郎君能想得开就好。”
    王厚摆摆手,似乎这只是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儿一般:“不知侯爷此次召我们来,所为何事?”
    李文钊一脸的和煦:“这不快近年关了吗,事儿还挺多,不过眼下嘛,的确有一桩大事儿。”
    说完高声对自己手下说道:“退出大殿,百步之内不得留人,我与驸马爷,同王郎君有要事相商。”
    李文钊的部下已经换了一大批,现在的这些人,对其忠诚度那是说一不二,闻言也不多话,纷纷退了出去。
    待到殿内只剩四人,李文钊才笑道:“有一桩大买卖,王郎君一定会非常感兴趣。”
    “哦?”王厚也笑道:“我们之间的买卖,那是多了去了,不知道侯爷所言,是哪方面的买卖?”
    李文钊说道:“这生意是驸马爷带来的,还是让他来说吧。”
    见到王厚和李庸将视线转向自己,禹藏花麻说道:“十月辛酉,我主颁布敕命,宣布改行汉制,不知王郎君可曾知晓?”
    “听唐四郎传回的消息里提到过。”王厚不动声色:“贵主身边有一汉人大臣,名叫李清,贵主倚仗为良、平一般的人物,号称智囊,信赖有加。”
    “改行汉制,就是这个李清的主意,我听到的传闻没错吧?”
    禹藏花麻点头:“正是,想必大宋对此,是乐见其成的吧?”
    王厚笑了:“驸马爷,大家都是明人,那就不用说什么暗话。”
    “我大宋为何要乐见其成?”
    “贵国先帝谅祚行的也是汉制,不是照样宣兵渭原,与涪国公会猎囤安寨?两国人马士众,损伤不下三十万。”
    “还有张元,吴昊,景洵,都曾经在夏国推行汉制,如今连陵墓都找不到,听说景洵被诛杀的时候,哭得那叫一个凄惨,痛悔投奔了夏国。”
    李文钊翻了翻白眼:“王郎君这就过分了,景洵为先帝尽忠,临死之时夷然不惧,面对奸臣怒声斥责,乃是大忠臣,是你们刻意歪曲污毁,目的就是让宋国贤才望西夏而却步。”
    “刚刚那句话原样奉还,王郎君,大家都是明人,那就不用说什么暗话。”
    “行!”王厚说道:“那我就换一个说法。贵国主上虽然已经亲政,但是权柄依然操持在梁太后手里,梁乙埋权倾朝野,兴庆府中,官员尽数是梁氏党羽。”
    “我倒是很有兴趣知道,贵主所谓的改行汉制,制度出得了兴庆府景阳宫吗?”
    “当然可以!”李文钊站起身来,双目含泪,向着北方拱手:“我主拨乱反正,复兴汉制,夏国文华之士,无不踊跃欢欣,竞相奔走。”
    “文钊身为上圣贤师之后,自幼饱读诗书,铭研礼义,一生奉行不悖,百折不回。”
    “郎君看我这身穿着,是蕃是汉?岂能说我主制度,出不得景阳宫?”
    王厚大为赞叹,看看人家几十年锤炼下来的演技,哪怕观众只有寥寥数人,一样的敬业。
    禹藏花麻也是义愤填膺:“我主如今为奸邪挟持,凡有志者,莫不摧心裂胆,刻骨衔恨。只恨力不能及,未能起兵勤王,诛除君侧。”
    这些话要是传到大宋朝堂,君臣指不定如何高兴呢,不过王厚对这些似乎毫无感觉:“要是侯爷和驸马有这意思,合兵一处也有十万精锐吧?也不是不能一搏。”
    “嗯,祝你们兴提义兵,荡涤妖氛。王厚李庸这就告辞,回去为两位焚香祈祷,敬祝两位马到功成,换西夏人民一片朗朗晴空。”
    “诶别走啊——”禹藏花麻顿时急了:“以我和侯爷二人,断难成事,说实话,两位未来之前,我与侯爷一直在商议此事。”
    “如今梁氏似乎已经有些察觉,派了梁永能和家梁来,就是要压制我等忠愤之臣。王郎君,要是没有大宋扶持,我们可是独木难支啊。”
    “梁永能手底下的铁鹞子和仆从军,横扫三千里无人敌手,我们……就算是有心,却也是无力啊。”
    王厚笑了:“两位想要大宋什么援助?要不我这就奏明陛下,痛陈两位的忠勇之心,让陛下下一道诏书,鼓励西夏军民都像二位效法?”
    “不是这个意思……”禹藏花麻连连摆手:“我的意思是……大宋能否给我们一些……物资上的支持?”
    王厚说道:“你这意思,我可以向唐四郎转达,不过唐四郎就是一个商贾,虽然手眼通天,但是所求的乃是利益,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主意我也跟你们出过,要打军器的主意,没有高国舅首肯,那是门都没有。”
    “要得高国舅首肯,那就必须要有能够打动他的诚意。”
    “大家都是耿直汉子,我给你们出这主意,已经是冒着极大的风险,要是朝中有人弹劾我里通外国,一介检察,便能让王厚人头落地。”
    “如今看来,两位和贵主是压根没把我王厚当一回事儿。”
    “也罢,良药苦口,的确是难喝。以前的话就当我从来没说过。大家痛饮一场,就当我王厚上门看望了一回朋友,如何?”
    见王厚咬死不松口,禹藏花麻看了李文钊一眼,意思是你给打个圆场。
    李文钊对着王厚施了一礼:“王郎君,大宋口口声声光被万民,乃礼仪大国,难道就眼看着西夏国民在奸贼的统治下辗转嚎泣,痛苦流离吗?”
    “今年西夏秋征,部族户出一羊,三户一牛,五户一马,此等暴政,让国人何堪?”
    “国主眼见民众困苦,想要振作,却被权臣束缚了手脚,空有回天之志,却无腹心之寄。”
    “如果大宋愿意帮助我主诛除逆贼,真正秉政,我西夏将永行汉制,奉大宋为宗主,两国息兵,再不背逆!”
    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谈判
    “哈哈哈……”王厚笑得都不行了:“侯爷,这话我听着可就耳熟了,我问一句,夏国历代君主,有谁没有这样说过?”
    “说了一百年,结果呢?结果就是西夏从地斤泽逃难待死,变成了如今坐拥数十州县,这言与行,可是背道而驰啊。”
    “夏国子民的苦难,我们是看在眼里的,但是侯爷你说的,却并不是解决之道。”
    “办法我之前告诉你了,我还要提醒侯爷和驸马的是,我朝自今上登基以来,务求名实相符,不玩虚的。”
    “如今大宋正在改厘礼制,官制,接下来,我估计就是军制。”
    “你刚刚说这些,都是老黄历里边那一套,要是在仁宗,真宗朝,没说的,妥妥是我王厚的功劳。”
    “可如今,恕我连奏报都不敢。再说什么大夏改正,永不悖逆,军机处那一关就过不去。”
    “益西威舍必定会命我举出事实,拿出证明,定出时间表,凭什么我王厚就敢这么判定贵国——是贵国大乱了?边军撤离边境去兴庆府清君侧了?军士转业成为牧民了?贵国财政不足以支持大军了?”
    “如果都不是,那就大家省省吧。”
    “实不相瞒,三月里种谔和徐禧俩货就曾大言贵国可取,上奏朝廷。结果军机处下令让其上报具体作战方案,资储准备报表,将领军士军区分配计划,后勤保障计划,占领之后的行政规划,甚至战胜奖掖方案,退军计划……啪啪啪一通耳光,抽得俩货到现在都不敢冒泡。”
    “益西威舍是什么人?”
    “他从来不自大,不会歧视你们,开榷市,通贸易,在商言商,一视同仁。”
    “但是同样的,他也不自得,不会轻视你们。关要,防隘,该修的修,该建的建。”
    “更重要的,他与以前那些色厉而内荏的要员不一样,他是真不怕你们。”
    “要是你们兴兵威胁,那他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总之就是你们想怎么玩儿,他就陪你们怎么玩儿。你们可能不了解他,但是他却了解你们。”
    “这叫什么?这就叫务实。所以想用刚刚那套说辞打动他,你们觉得可能吗?”
    “这几年,西夏的日子有些不好过吧?夏盐的贸易,除了你们两位老交情,其他人的路子,都给断得干干净净了吧?”
    “解盐产量大增之后,陕西本地盐,出池价格压到了二十五文一斤,说句实话,给二位销盐,大宋是亏了运费的。”
    “别的你们还有啥?牛羊马匹。养少了不够赚,养多了风险大。一场白灾,那可就不光死牛死羊,开春还得死人了。”
    “再好好想想,要真是忠心主上,就好好想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基础,然后我们再接着谈,两位哥哥以为如何?”
    李文钊叹了口气:“兄弟说得如此实在,那哥哥也不瞒你。你的主意,我曾托驸马转告我主,我主也未尝不动心。”
    “不过实在是……拿不出什么东西来啊。”
    王厚微笑道:“真要拿,还是拿得出来的,侯爷也不用和我哭穷。”
    李文钊和禹藏花麻对视了一眼,见王厚无法说动,只好亮出了最后的底牌:“想来想去,唯有一处地方,如果大宋有意,我主同意可以斟酌。”
    戏肉来了,王厚这才重新打起精神:“哦?天都山?”
    “郎君可真是囫囵狮子,开得好大金口!”李文钊气了个倒仰,连连摇头:“不开玩笑,我主说了,只有曲野河南之地。”
    曲野河,是黄河一条著名的支流,流经麟州西北,水草丰美,适宜耕作。
    这条河也是当年宋夏的天然边境线,然而自李元昊时期,就被西夏后党没藏氏侵吞。
    没藏氏覆灭之后,这片土地就落到了梁氏手上,一直是梁氏重要的经济来源。
    大宋想不想取?当然想,但是以麟府折家的兵力,能做到自保,守住城池就不错了。
    而且这块地上,大宋的控制力隔了一个折家,可以说相当的弱,真要索取到手,就要处理巩固的问题,驻军的问题,还有宋廷、官府、藩镇之间的关系问题。
    那时候牵扯到方方面面,是福是祸都还两说。
    也就是说,大宋其实并没有做好收复这部分土地的准备。
    王厚笑了,摆着手道:“真不是开玩笑。曲野河南,从来都是宋土好不好?我大宋要取自当取,还需要贵上同意?现在不取,那自有不取的原因。”
    “这是谁的主意?李清?驱虎吞狼这一招,玩得可是溜熟啊……”
    李文钊说道:“刚刚郎君才说了,务实。曲野河南,大宋取之,李清固然有驱虎吞狼之意,但是对于大宋来说,难道就不是好事儿?”
    “其地三十年不归宋,如果高国舅能拿到手,难道不是大功劳?有了这项功劳,我们之间的事情,那就好说了嘛……”
    “因此这件事情,无论对大宋,对西夏,对主上,对高国舅,对你我而言,都是有利的。”
    “战国之世,秦国开郑国渠,不就是因为虽然是郑国的缓兵之计,然对秦国来说,的确有大利吗?郎君又何必在意是否李清的计谋呢?”
    王厚皱眉:“曲野河南,那是宋夏东境,此事若然议定,我大宋兵力部署必将进行相应调整。”
    “不但贵主有驱虎吞狼之意,就连二位,也有祸水东引之心啊……”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