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苏厨 第1152节
    然而这次还是商贾们自取烦恼,因为很快大宋援建辽国的机械开始源源不断运抵辽阳,几处矿山基地开始开采。
    第一期是选矿厂和炼焦厂,要用大宋的钢厂炼钢,需要有大量的精矿粉储备和焦煤储备。
    日产钢铁十万斤的钢厂是不能停火的,就是个吞噬这两样东西的老虎,因此必须先建在前头,准备原料。
    两个大厂在辽阳府婆娑岭落地,钞券的兑换率又来了一次调转,王经和赵仲迁再次赚了一波。
    ……
    这次军事演习同时还是技能训练,苏油对部队的要求,是人均打二十四发子弹,也就是三个弹夹,两枚震天雷,各类炮手至少每人五发实弹。
    同时军中会利用这次演习,选拔战术过硬,指挥过硬,作风过硬,文化过硬的四类精英,予以提拔嘉奖。
    演习模拟实战,船队会在文安洼集结,然后沿界河出海,利用近海航行,南下抵达盐山。
    这是模拟种诂、巢谷对辽战略方案当中,渡海抵达辽国几处河口的演练,主要是发现问题。
    之后部队会从盐山无棣河进入沧州,一路模拟攻击南皮、河间、饶阳。
    然后在饶阳进入滹沱河,向北进军蒲阴、博野。
    四路经略司会在博野准备大量马匹和辎重,之后新军登岸,与船队水陆并进,分别归建定州、保州、雄州、霸州、天津卫,模拟占领辽国重要枢纽之后,分取周边州郡。
    因为这件事情经略司和转运司需要协同调度,故而指挥部提前设立在大名府。
    河北各州郡都有电报,可以通过电报掌握演习进展情况,下达指令,军事与行政部门在一处,方便协调。
    为了不过度刺激辽人,苏油将这次演习冠以“大练兵”的名义。
    甲辰,雄州来电,部队已经集结登船,轰轰烈烈的“河北大练兵”开始了。
    丙午,诏以河北水利大兴,都水监使者吴安持,北都水监丞李伟赐三品服,于任满日令再任。
    陕西转运使李南公为直龙图阁、知延安府,以范纯粹遭其母丧故也。
    乙卯,命吏部尚书王存出知杭州,王存陛辞时上奏:“人臣朋党,诚不可长,然或不察,则滥及善人,东汉党锢是也。”
    “庆历中,或指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为朋党,赖仁宗圣明,不为所惑。今复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
    也在这天,诏议郊祀典礼。
    顾临、范祖禹等八人议,请合祭天地。
    范纯礼、彭汝砺、曾肇、孔武仲等二十二人议,南郊合祭天地,不见于经;
    范百禄亦言圜丘无祭地之礼,先帝所废,稽古据经,未可轻改。
    九月,壬辰,太皇太后谓辅臣曰:“郊祀宜依仁宗、先帝故事。”
    吕大防言:“皇帝临御之始,当亲见天地,而诸儒献议欲南郊,不设皇地示位,恐亦未安。”
    太皇太后“是其言”。
    戊戌,召辅臣观谷于后苑。
    此次南郊大典,韩维、文彦博都以年老为由,请奏免南郊陪位。
    朝廷也准了。
    冯京也已经七十一岁了,致仕时朝廷初拟知大名府,冯京以苏油在那里,表示推辞,又说自己在郑州密县有土地、祖坟,请求改守郑州。
    密县是郑州的大煤矿基地,那里的煤含硫量极低,非常适合炼钢,是大宋早期工业城市之一,已经非常的繁华。
    郑州到汴京如今火车便利,老帅哥是如今尚存的唯一一名“昭陵学士”,又是著名的“大三元”,朝廷格外优待,命礼部侍郎彭汝砺亲自前去迎接。
    苏颂也来了,不过他的主要目的是看杵儿。
    因为郊礼是大礼,冯京和苏颂要提前三个月入京,预备演礼。
    如今的皇宫也和以前大不一样,一步一景,除了观光风景区,还有农业体验区。
    后宫中开辟有一处占地十亩的农庄,仿效苏家中牟庄子的格局,一样有桑树、鱼塘、稻麦、鸡鸭、牛马、羊驼……
    每年太皇太后要带着宫女们来这里亲蚕,赵煦也要来耕田,种地。
    苏小妹特别喜欢这片地方,用她的话说,这里居于天下最大的城市的最中心,可以远离植物性状污染。
    这里早在赵煦登极时就已经修好,不过冯京却是第一次来。
    观赏了内宫的花园式建筑了水榭格局,绕过一面红墙后,印入眼帘的小巧农庄,让冯京不由得眼前一亮。
    老帅哥顿时恭维赵煦:“我朝如今工业大兴,陛下依旧如此重视农桑,不贪大利,厚蓄国本,乃清明聪睿之君。”
    赵煦说道:“司徒曾经言道,工业和经济,其实是一种放大器,可以让一倍之旧本,得三倍之旧利。”
    “但是既然是放大器,它就不会只放大好的,不放大坏的,而是好与坏,一起放大。”
    “农为国本,这一条不能动摇,如今我朝七成丁口,尚事农耕,所以让他们安定,就是让国家安定。”
    “以后各业人口,可能会随着工商的兴盛而发生变化,但是要保证国本足用,那这个国家有多少人,要耗用多少粮,需要多少土地,耕作那些作物,产出该有多少等等,却是朝廷必须心中有定数的。”
    “朝廷要做的,是鼓励尽量少的人,能够种出尽量多的粮食,以此为基,才能得到可以脱离土地的人口。而这些人口,才可以去促进工商。”
    “这个顺序不能颠倒。辽国如今贪慕我大宋的工商大兴,便要仿效建立工业基地,其实是未会趋步,便欲奔驰,终有扑跌之忧。”
    “因为他们的农业基础,支撑不起那个日产十万斤钢铁的工业基地,也解脱不出那么多人口去从事开矿,冶金。”
    “或者说,就算一时勉强可以支撑,一旦国家有事,立即捉襟见肘。”
    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淞江一号
    苏颂看着侃侃而谈的赵煦,心中无比欣慰,皇帝今年才十六岁,然这份见识,这份清醒冷静,已然远胜过他父亲三十岁之时。
    我大宋会出一位圣君!
    今日这场安排,是赵煦第一次有机会,公开单独陪伴大臣,高滔滔的意思昭然若揭,这是开始为赵煦亲政铺路了。
    等赵煦领着群臣来到一片稻田之前,群臣顿时“嗡”的一声就闹开了。
    田中的稻穗硕大无比,沉甸甸地压弯了禾杆。
    吕大防捧起金灿灿的稻穗:“陛……陛下,这是什么稻种?这……这一亩……”
    赵煦说道:“这是皇家理工学院苏山长培养的稻种,太妃亲自管理的田地,今日就要收获这亩稻谷,量一量产量。”
    张士良已经组织起了中官,赵煦一挥手,农夫模样的中官们便开始下田割稻。
    宫里小农庄用的是脚踏式脱谷机,效率极高,十人割一亩稻田,也废不了什么劲。
    很快,一亩地的稻子就打了下来,装了二十箩筐。
    两箩筐就是一石,二十箩筐,群臣当中已经响起了倒吸凉气的声音,这是亩产十石的稻谷!
    果然,张士良领着中官们将稻谷过完称,报上了数字:“陛下,淞江一号的产量,鲜稻是一亩一千二百斤。”
    苏颂说道:“晒干后还会失重两成,一亩九百六十斤。”
    赵煦点头:“是啊……唉,我还以为今年一定能过千斤的……”
    吕大防转向赵煦,后退两步深施一礼:“陛下,有此嘉禾,为何藏于深宫?臣请陛下传播天下,由路司监督,使百姓得种,大宋永绝饥馑也!”
    赵煦这才从失落中回过神来:“吕爱卿想哪里去了,如果能够方便百姓栽种的话,岂有私藏之理?”
    “这就是皇家理工学院一个长期项目,这个稻种保持性不行,明年将之再种到地里,产量便会减到普通稻谷都不如。”
    “啊?”吕大防感觉匪夷所思:“敢问陛下,这却是何故?”
    赵煦说道:“这种稻谷,叫做杂交水稻。”
    “我不知道诸位爱卿清不清楚,苏公一定是知道的,植物的花,里边有两蕊,分作雌雄。”
    苏颂说道:“陛下说得对,雄蕊产生花粉,花粉落到雌蕊上,阴阳相合,方能结实。与人,与禽兽,其实都是一个道理。”
    “不过水稻是自花品种的植物,也就是说,一株水稻的花,能够自己给自己授粉,然后结成稻谷。”
    赵煦继续说道:“十二年前,司农寺在司徒的授意下,在淞江找到几株神奇的水稻,它们的花粉退化,而雌蕊正常,不能通过自花授粉,只有依靠外来的花粉,方可受精结实。”
    说完看了张士良一眼:“这种水稻,司徒称其为雄性不育系。”
    张士良好气哦,陛下你说话就好好说话,瞅我干啥?
    好在赵煦又看向了群臣:“找到这种水稻后,要保证其不会绝种,就必须寻找另一种水稻与之杂种,这样用于杂种的水稻又分有两类,一类与不育系结出的种子,长成以后依旧是不育系,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不断获得大量的不育系稻苗。”
    “而另一类,就是恢复系,用它的花粉授给不育系后,所产生的杂交种,其雄蕊可以恢复正常,能自交结实。”
    “如果杂交种具有优势,比如抗旱、抗倒伏、丰产的话,这种种子,就是一个新品种,可用于耕作。”
    “但是有一个问题,这样抗旱、抗倒伏、丰产的稻谷,却很难将这些特性传给下一代,因为它是用不育系和恢复系两种稻谷混种杂交后,方可筛选得到的。”
    “这个事业很难,很长久,到今天,司农寺已经筛选出几个不错的稻种,但是这个千斤稻,因性状不稳,不能交给百姓去种植。”
    “因为在田野里种植,稻种容易被其它田野里吹来的花粉沾染,达不到试验的目的,所以苏山长才跟太皇太后求了宫中这片地,专门用于杂交实验。”
    “这么些年下来,诸位爱卿也看到了,至少我们筛选出了不少优良的恢复系,可以生产出一些高产的杂交种子,摸索出了一条选种的新路子。”
    章惇突然开口说道:“臣明白了,这样的高产稻谷,其实就是稻谷里的骡子!”
    赵煦抽了抽嘴角,说道:“其实是骡马兼杂,不过章爱卿说的,虽不中,亦不远。”
    “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理学早已阐明的物理定律——能量守恒。”
    苏颂立刻就明白了:“土地肥力!”
    赵煦点头:“苏公果然学识渊深,一闻便知。”
    “这样的杂交种子,产量固然是寻常稻种的数倍,但同样的,它从地里吸取的养分,也是普通稻谷的数倍。”
    “因此对土地肥力的要求,也就超过其他稻种数倍,对追肥的要求就高了。”
    “这亩地里,太妃追施了不少化肥。”
    吕大防怅然若失:“如此一来,这千斤一亩的稻田,花费可能不菲,非小农所能承担。”
    赵煦说道:“那是,料理这亩地,宫中用了五人,普通百姓即便再精耕细作,也到不了如此。”
    说完扫视了群臣一眼:“今日带众位爱卿观禾,本也不是为了推广之事,而是想让诸位知道,世间奇闻怪事,尽有其理,只不过有些为我们所知,有些为我们不知罢了。”
    “秋郊在即,朕料想各地州府,会有进奉奇珍,妄称祥瑞的,朕甚不取焉。”
    “诸位臣工初见这一亩十石之禾,是不是也以为见到了祥瑞?待到细明其理,觉得它还能称作祥瑞否?不过就是一项暂无大用的实验产品而已。”
    “这股风气,请宰执务必替我刹住。我大宋,也无需那些所谓的祥瑞来装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