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望春山 第183节
    “你这趟回应天,恐怕不太单纯吧?”他岔开话题,“虽然你身上的官职还没更变,但我想去了应天后,肯定要另行安排,不然让你去应天做什么?”
    这个话题是哪怕顾玉汝都未曾和薄春山说过的,其实两个都心里有数,不然顾玉汝也不会做好长久待在应天的准备,一年四季的衣裳全带上了,光箱笼都带了十多个,可两个人都很有默契没有谈论这件事。
    见薄春山没说话,他嗤了一声:“这就是所谓的帝王心术?想示好于你,所以要显得很无奈,但那个皇帝若真还想让你留在广州,也不是没办法。不过也是,再让你留在广州,这东南沿海尤其是浙江闽南,恐怕只知薄提督而不知当今是谁了。”
    苗双城这话称得上是大逆不道了,不过他和薄春山这样的人,因为出生、眼界、际遇的关系,本就不是在意世俗伦常之人,能说出这种话也不奇怪。
    薄春山笑了笑:“何必说得如此尖锐。”
    “我不是尖锐,我是提醒你,你可不欠他什么。你未曾受过朝廷培养,反而为了南晋立了无数汗马功劳,自己打下的班底,说往上交了就往上交了,纂风镇交了我不怨你,总归我当初的希望是这里的人可以安居乐业,不愁生计,如今这里的情况总体来说还算附和我当初预期。。
    “可六横岛你也交了,后来去福建广州,你走一路上交一路,冒了多少风险,几次差点人死了,自己又填了多少银子?这也是嫂子大度,不与你计较,哪有给朝廷办差,自己往里填银子的?还有那两处交易所,嫂子在里头费了多少心血?新娘进了房,媒人转脸就扔过墙?不过还算他识趣,三十六行第一块牌子给了玉春行,也算平了这两件事。
    “孰是孰非,是亏是赚,我不想多说,就当像你当初说的那样,权当是为了百姓。但这次你回应天,明显原因不单纯,我只希望不是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免得到时候闹得太难看。当然并不是说那皇帝想把你怎么样,可应天那地方如此复杂,形势不由人,总之你凡事也都留个心吧,顺便也是想提醒你,凡事给自己留条后路。”
    苗双城的口气十分不耐,可不耐烦下却藏着担忧,不然他也不会推心置腹说这么多话,随便换个人,他今天也不会说这些话,还把话说得这么透。
    “你不是给我留了后路了?”薄春山笑着道。
    苗双城没忍住翻了个眼:“我那可不是给你留的后路,我是给自己留的后路!”
    小琉球临着倭国没多远,经过苗双城这么多年的苦心经营下,现在几乎成了苗家的地盘。
    值得一提的是,虽当年苗双城去跑倭国商道,算是受薄春山指使,但当年他们离开六横岛时,就单独把苗双城分了出来,而是转成了把东海这片商道给了苗双城,每年和玉春行分账。
    也就是说两家是比合作关系更亲密的一种关系,但又有一定的独立性,不过有这层关系在,薄春山这么说也没错。
    “你有时候做事也多想想,”苗双城没忍住又道,“我不信嫂子没有顾虑,不然这两年玉春行会在文莱和满刺加下那么大的功夫,还不是嫂子想给你留条后路。”
    这话终于让薄春山露出复杂神色,他轻叹了口气,道:“这些我都知道,你们做的我也都懂。放心,我不是那种心中没酌量的人。”
    薄春山这样‘温情’,反而苗双城又不自在了。
    他哼了一声,也有些复杂道:“你这个人吧,狡猾又重诺,喜欢赌却又面面俱到,不正经却又喜欢做哪些利国利民的事。不过你做了那么多,倒也不是真没有回报,你恐怕不知道吧,这沿海一带没少有百姓在家里给你供长生牌位,尤其是浙江,还有不少地方给你盖长生祠,我倒能明白那个皇帝为何会忌惮你。”
    闻言,薄春山一愣,他已经很多年没回浙江了。
    不过他也知道苗双城不是那种无的放矢的人,他既然说了,那就肯定是。
    .
    薄家人并没有在纂风镇留太久。
    他们这趟之所以就会走到这里就下船,除了来看看老朋友,很大一部分是想回家看看。
    定波,那个生他们养他们的地方,可他们却很久没回了。
    可刚走出纂风镇没多远,他们就碰见了当地百姓给薄春山立的长生祠。
    地方就临着河道不远的地方,坐在船上就能看见。
    当时是在闸坝前等着过船,四周聚了不少船只,有人好奇问,自然就有人答,正好被薄家一家人听见了。
    “你们是第一次来我们定波吧?”说话的是个老船家,估计是经常跑这条水路的,神情中满是气定神闲。
    “老人家怎么看出我们是第一次来?”那回话的书生倒也十分有礼,一看就是读过书的人,斯文有礼。
    “要是来过两次的,肯定不会不知道那地方是什么。”
    老船家连指都没敢指,只是朝那里看,示意众人。从他们这里看去,只能看见那座建筑的飞檐,这种地方其实挺偏僻的,却突然出现了这么一个建筑,这也是为何有人会好奇询问的原因。
    “老人家那是生祠吧?是哪位大人做了什么大功绩,当地百姓给立的长生祠?”方才回话那人果然不愧是读书人,目光很敏锐。
    老船家赞道:“后生好眼力,那地方确实是长生祠。”
    一听说是长生祠,附近几艘船上的人都朝那里看去,会去看的大多不是本地人,多数是去纂风镇做生意的小商人。
    “纂风镇你们知道吗?六横岛你们知道吗?”
    一个商人模样的中年人插嘴道:“哪又有谁不知道?不过以咱的能力还去不了六横岛,只能去纂风镇做点小买卖。”
    一听说是去纂风镇做买卖的,许多不是商人的普通人俱都投以羡慕的目光,能去纂风镇做买卖的,哪怕是小买卖,也都是富人。至少对于他们来说是如此。
    “既然这两处你们都知道,那肯定知道咱们浙江平倭大将薄大人薄提督,他和邵元龙将军不光平定了咱们浙江的寇患,还平定了福建广州的寇患,不光如此,还大开对外通商之门,纂风镇和六横岛就是他建立的。”
    “原来这长生祠是给薄提督建的?”
    船上响起阵阵议论声。
    “那处长生祠就是当地几个村镇的百姓给薄大人建的,他们给薄大人建祠可不光是因为这些,还是因为当年……”
    老船家讲了很多,讲了当年沿海一带寇患四起,定波县风雨飘摇,是薄春山力挽狂澜建了民兵团,帮着当地百姓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刻。
    “看到那地方了没有?”老船家指着远处一个高高耸起的土胚高台,“那就是当时薄大人带着人建的墩堡。看着似乎不起眼,但在当时可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你们是没见过当时那情形,一看到有倭寇来了,那墩堡的瞭望台上就会燃烟鸣锣,那阵势一道道狼烟接连而起,四方都是锣鼓喧天,倭寇还没来得及祸害老百姓,就被吓跑了。
    “那年头少有沿海的地方不被倭寇祸害的,可我们定波治下,几乎没怎么因为倭寇死过人,因为倭寇都被薄大人赶跑了……”
    附近几艘船的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着老船家的讲诉,而他们似乎也都跟着讲诉进入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有当地人听见老船家讲诉,也有些插嘴证明当时就是那样的,甚至还补充了其他故事,无一例外都对倭寇深恶痛绝,对那位薄大人敬佩感激。
    而那位薄大人呢?
    一开始一家人就混在人群里听,听着听着这位薄大人就不见了。
    ……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眼见那边闸坝过船的情况,估计轮到他们这里至少还得半个时辰,就有人提议要不要下船去看看那长生祠,
    会这么说也是这处闸坝所在的河道并不宽,有的船就临着岸边,胆子大的跳一下就上岸了。那些船没临着岸边的,借道与之相邻的船也能过去。
    虽然凑热闹的人不少,但响应的并没有几个,因为有一部分是商人,都带着货,不敢擅离货物太久。最后反倒是几个当地人,和那个书生打扮模样的人,结伴下了船。
    这头,孩子他娘带着俩孩子,在舱房里找到了孩子他爹。
    “爹,没想到原来你这么厉害啊!”八斤道。
    其实爹一直都很厉害,只是人们总是会忽略身边人的‘厉害’,可能也是习惯了,再加上当时两孩子都还小,这一次不是当爹的自己吹,也不是他们管中窥豹看到的冰山一角,而是真真实实由旁人口中转述,那种‘厉害’就显现出来了。
    薄春山咳了一声,没有说话,估计在寻思自己要怎么说。
    顾玉汝笑着睨了他一眼,对女儿道:“你爹一直都很厉害,只是平时爹都不说而已。”
    他只在她面前吹,反倒在儿女面前,这个爹腼腆太多。
    “而且也不光那位老丈方才讲的那些故事,走吧娘讲给你们听,让你们爹自己待会儿。”
    母子三人离开了这间舱房,去了另一间房继续他们的故事。
    不知不觉中,船动了。
    船往前行着,离定波城越来越近了。
    第162章
    定波城似乎还如记忆中那般, 却又似乎和记忆里有些不一样。
    下船后,站在码头前,看向不远处那座熟悉中透着陌生的城, 不光是顾玉汝,连薄春山也不禁有些恍神。
    因为不想太引人瞩目, 他们下船时并没有带太多人, 除了一家三口, 只有两个随从。
    今天的定波似乎格外热闹,站在城外能看着人群如流水般往城里涌去,似乎今日城里有什么庆典。
    不远处有个刚下船的中年人拍了下脑门,道:“竟忘了今天是祭英雄碑的日子, 幸亏赶上了!”
    什么是英雄碑?
    可没有人能回答他们,大家都急匆匆地往城里走去, 也有些不急的,但多数都是外地人, 他们初来乍到自然搞不懂什么情况。
    见此, 薄家人也没叫车, 顺着人群往城里行去。
    等进了城, 人似乎更多了,入目之间街上大部分人都在朝一个方向走。
    薄春山和顾玉汝对视一眼,心中似有所感,也没说什么,继续跟着人群走,就这么走着走着, 越来越靠近定波县县衙的位置。
    “老丈,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随从在薄春山的示意下, 拦下一个行人问道。
    这位老丈很好说话, 道:“你们不是我们定波县的人吧?今天是祭英雄碑的日子,这是咱们定波县的老惯例,若是县里人有闲又刚好赶上了,都会去英雄碑那儿看一看,给保护咱们定波战死的英雄们上柱香。”
    “什么是英雄碑?”
    “若是说起这事那就长远了,我现在也没空跟你们这些外乡人说这些,你只用知道这是当年薄大人亲手所立,上面都是当年为了保护定波县老百姓战死的英雄们就行了。以前就有每年祭英雄的惯例,咱们这换了几任县令这规矩都没改,每年到今天这个日子,就会由县太爷亲自带着百姓们祭英雄。”
    老丈匆匆说完,就顺着人群走了。
    不用随从回来回禀,方才薄春山已经在旁边听见了。
    他当时确实定了这么个规矩,那时是为了鼓舞民兵们的士气,让他们即使战死也不至于被人遗忘。
    那时并没有英雄碑这个名字,是表彰碑,没想到如今换改了名。
    不过他们确实都是英雄。
    “走吧,我们也去看看。”
    ……
    街上的人很多,男女老少都有。
    可以看见有民兵在巡逻,民兵们还是穿着当年顾玉汝设计出来的那身衣裳,所以很好认。
    但街上似乎用不上他们来维持秩序,街上的人虽多,却一点都不显杂乱,大家都有序地缓缓地走着,甚至没有人发出太大的喧哗声。
    今天这个日子,民兵团自然都全员出动了。
    吕田今天也来了,正站在路边一边看着街上,一边和手下民兵说话。
    说着说着,他的目光突然凝滞住了。
    “老……”
    那个‘大’字被他含在嗓子眼里,因为薄春山对他摇了摇头。
    “老大……大人,您怎么回来了?”待走近了,吕田才低声道,他很激动,脸上满是不敢置信和恍然。
    薄春山笑了笑:“回来看看。”
    “老大老了,我也老了。”吕田眼含泪水,十分感慨,“大嫂也回来了,这是八斤,这是小……水生?”
    那会薄家还没搬去纂风镇时,吕田没少往薄家跑,认识顾玉汝也认识八斤,就是水生那会儿才刚出生很小,不过倒也不难认,毕竟就带了两个孩子。
    “八斤都长成大姑娘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