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怀接过汤碗,看到碗里的汤时,露出了意味不明的笑容。
看来季盈春是真的不清楚,她盛出来的汤到底是什么。
但凡季盈春知道盛到这里的是什么汤,也不至于这么坦然把汤碗放到他面前。
赵玉怀当然不会戳破,也不想让两个人之间的气氛变得异常尴尬。
至于这东西为什么会出现在餐桌上,他比任何一个人都清楚。
肯定是他的老母亲又恶趣味,不然绝对不会有这个东西出现。
季盈春尝了好几道药膳,都觉得味道还算是过得去。
具体味道有些难以形容的,反正不是很难吃。
原本季盈春都已经想好,她八成是得饿一顿,就没想到药膳的味道还不错。
不过季盈春也不觉得意外,毕竟能在县城最热闹的地方开药膳楼,就必然得有一定的实力。
除去药膳这个噱头以外,总得有点儿能拿的出手的东西。
为了养生来吃药膳,但并不代表可以忍受,药膳那股子中药味儿。
他家巧妙的把中药和食材本身的鲜味,融合到了一起,可以说是权衡了两者之间的主次。
固然食补的效果没有那么好,但是相比大鱼大肉来说,已经好了不少。
季盈春一连喝了好几碗汤,又吃了点儿肉,总算是让脸色好看了一些。
赵玉怀原本以为季盈春会十分嫌弃,他都已经做好准备,季盈春吃两口就直接摔筷子走人。
却没想季盈春意外的配合,不仅喝了好几碗汤,甚至还吃了几块肉。
赵玉怀没敢逼着季盈春再多吃一点,她身体现在很虚弱,少吃一点儿就可以。
补身体是一点儿一点儿,逐步发展的,谁都不能一口吃成胖子。
过段时间季盈春的身体,应该就能够调整过来,也不至于再和以前一样那般的虚弱。
吃饱喝足后,季盈春才反应过来,总觉得有点尴尬。
她光顾着吃饭,压根儿就没有搭理赵玉怀。
人家倒也有气度,根本就没计较,看到她就露出了一抹温和的笑容。
对她的粗鲁,赵玉怀没放在心上。
可能她口吞咽的模样,是对赵玉怀选择的认同?
季盈春心里这么琢磨着,但是自然了一些。
“今天多谢赵公子的款待,要不是您把我带过来,我也吃不上这么好吃的东西。”
季盈春的话语中满满都是客气,到是让赵玉还有些不高兴。
他最不想要的就是季盈春对他的客气,特别是季盈春次次都对他十分的客气。
让他有些失落,好在季盈春的客气也不算是坏事。
最起码她没有因为一顿饭就格外的感动。
这样以后她遇到其他的人,也不会因为其他人的一顿饭而觉得欢心雀跃。
赵玉怀打定主意,一定要让季盈春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那个人。
但他又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总觉得和季盈春之间的距离,隔着千山万水。
两个人相互看着对方,明明出手就可以碰到对方,却又觉得遥不可及。
赵玉怀想了很多事情,但到底什么都没有说。
把季盈春送回去之后,赵玉怀又折回药膳楼,去见了她的母亲赵夫人。
赵夫人看到赵玉怀的那一刻,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她没有提及季盈春的好与坏。
人家现在和儿子也没有真的,发生什么,要是现在就对姑娘家评头论足,反倒是显得不尊重。
而且姑娘家对赵家没什么看法,和赵玉怀也很客气,就好像普通朋友那样。
所以赵夫人不想她和季盈春过多接触,免得有威胁的嫌疑。
赵玉怀真的喜欢那位姑娘,如果能哄着那位姑娘开心,让人家自愿嫁到家中来,是他的本事。
可若是他没有这份本事,也不要怪她这个做母亲的过于冷漠。
“母亲应该已经见过盈春了,我看您对她应该没什么不喜欢的地方,等日后她嫁过来,母亲一定要让她做,县城最受婆婆喜欢的儿媳妇。”
赵玉怀在别人家,见识过不少婆婆和儿媳妇儿为难的情况。
赵夫人就他这一个儿子,如果不提前和赵夫人沟通好,肯定也会出问题。
到时候他在中间也两头为难,还不如提前和母亲说一说,商量商量。
让母亲把季盈春当成亲女儿一样对待。
“你小子呀,一天滑头的很,你说这话不就是担心我就欺负她?”
“她看起来还不错,就是太柔弱了些,回头我每天让人送一份药膳到她的铺子里。”
赵夫人稍加思索,就敲定了这个想法。
可却让赵玉怀有那么一丢丢的为难,药膳的价格并不便宜,季盈春肯定不会主动花钱。
如果是他每天送,季盈春可以接受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她肯定会觉得不妥,
到时候他在和季盈春谈婚论嫁,岂不是有些威胁的意思。
赵玉怀想到这一点,就想要劝说赵夫人,可他的话语还没说出口,就被赵夫人直接打断。
“你小子肯定是怕人家姑娘不接受,放心到时候我把理由都给你安排好,肯定不会让姑娘察觉到。”
“等她嫁到咱们家,后知后觉,才能够对你的感情更加深厚一些。”
赵夫人是一个很温柔贤惠的人,但她并不愚蠢。
既然生在商贾之家,又懂得如何做生意,又怎么可能会是蠢人。
赵玉怀点点头,没再过多的询问母亲要找怎样的理由。
竟然母亲都已经和他保证,那就相信母亲,这些年母亲答应他的事情,基本上桩桩件件都能够做到。
反倒是父亲,经常需要出尔反尔,有的时候还需要高声的质问,才能够维持住父亲的尊严。
赵玉怀都不是对赵举人心怀不满,只是觉得赵举人强撑着的样子,有那么一丝丝的可爱。
这么多年以来的时候已经习惯赵举人还有赵夫人的做事风格。
季盈春把铺子里的东西收拾了一下,就早早回到家中。
她今儿个打算和家里的人商量一下,让周振良和周振宇尽快去学堂上学。
不能再让两个孩子天天在家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