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0章 送命题
    对于武人来说,认投,这两个字,有着非凡的意义。
    认投,有两个意思。
    走投无路;还有就是强者为尊,求收留。
    从根上说,解氏兄弟是因为他们不合群,花钱大手大脚,然后傻乎乎的将自己逼到了绝境之中。
    至于没朋友,这个问题非常好理解,就像是鸡窝里混进来了两只鸭子,谁瞅谁都不顺眼。同时赶考的士子,大家都是靠着吟诗作对撑场面,忽然来了两个打把势卖艺的主,能混到一起去吗?
    导致解氏兄弟在士子群中很不适应,因为大家都会他们爱搭不理的很不待见,更不要说借钱了。
    大家都不熟,好不好?
    思来想去,解氏兄弟只能骗自己:李逵最靠谱。打虎英雄,大家都是一挂的,投谁都是投,干脆就投他吧。
    加上昨天李云还给了他们一包肉,让他们感受到了雪中送炭的温暖。于是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来了,求收留这种话是说什么也说不出口的。但是可以变相的改变一下策略,不如说借钱。
    虽然最后钱没有借到,但是住处找着了。
    不仅如此,吃饭的饭辙也找着了。出门的时候,他们俩人一人分到一摞烙饼,还有一块烫手的,包裹在袄子中的泥巴。
    李云似乎心情很好的带他们涨涨市面,头前走着,还时不时的回头让他们跟上。解千也好,解万也罢,都没有投了李云的准备。他们原本的想法是投李逵,毕竟打虎英雄在沂州可谓是家喻户晓,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李逵大名的乡人。即便他们压根就不知道李逵长什么样,就按照自己对大英雄的理解,通过胡说八道,以讹传讹,丰满了打虎英雄的样子。
    面如重枣,一脸的络腮胡子。
    身高至少一丈,要不然他按不住老虎。
    拳头有钵头那么大,满脸横肉,看人一眼就忍不住将钱袋奉上的凶神恶煞。
    反正说什么的都有,最后,差不多被人传成了比妖怪弱一点的怪物。
    解千和解万对于李逵很是敬重,至少他们将李逵当成最大的竞争对手就能看出他们对李逵实力的肯定。可是李云……差点。
    不仅仅是差一点,而且是差很多。
    尤其是当李云将两块烧的硬邦邦的泥土块分给他们的时候,感觉智商受到了嘲讽和侮辱。这玩意怎么可能是他们午饭的菜品?
    对此李云也不解释。只留下两人面面相觑的私下猜测,解万小声的问:“大哥,这位似乎不太靠谱啊!这泥土滚烫滚烫的,也不知道该怎么吃?”
    解万小心翼翼的对着泥土嗅了嗅,只有木炭熏烤之后留下的烟熏味,其他的什么味道都没有嗅到。
    唉~
    解千长叹一口气,哀怨道:“可惜李逵只有给安排住的地方之后,就不搭理他们了。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解千也纳闷,好在他的心态很好,宽慰兄弟道:“好在今日是文试最后一天了,过两日就该是我们的擂台了,忍一忍就过去了。要是夺得了第一名,我们就有钱拿了。可惜我的赔率太小,就算是赢钱也没有多少。”
    不得不说,解千完全符合大宋人对武人的终极定义。
    不合群,不通文理,豪爽且没算计,还有就是烂赌。
    俩兄弟只是说自己兜里没钱了,压根就不敢说因为前天看到李逵兴奋不已,去关扑押注了。一高兴,把钱都换成关扑券了,导致吃饭的钱都没有了。
    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吃了一顿霸王餐。掌柜和伙计都异常气愤,但是看到了他们手中的兵刃,还有凶神恶煞的面相,加上高大粗壮的身板,认识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重要性。
    同样的考场流程。
    一样的考试规矩。
    不会因为是最后一天的考试,考生们会有懈怠。
    大宋的科举从太祖太宗时期,注重辞藻的堆砌,沿袭了南北朝时期的文风,华丽却空洞;
    然后到推崇诗词歌赋的追求,甚至一度只注重诗词,只要能在科举的时候,写出一两首好诗词,进士身份就稳了;
    到了仁宗时期,文坛大宗师欧阳修极力推广古风,让文章回到了本质,崇尚言之有物。欧阳修时代,也是大宋文风的一个转折;
    最后,也是最近的一个时代是王安石时期。他是务实派的代表,虽然本身诗词歌赋文章都样样精通,但却更加注重务实的作用。因为他固执的认为,只有务实的官员,才是最可靠的官员。于是,大宋的科举的侧重点,一下子转变到了策论上来。
    策论,策论。
    策在前;论在后。
    策是问策,是解决办法的能力。
    论,是文采。
    可见,大宋的科举走过了一百多年的路之后,突然发现,能够处理事务,为君王排忧解难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
    而策,也就成为科举越来越重要的评判标准。
    相反,原先非常重要的诗词歌赋的地位大大不如。甚至有的年份还出现了不考诗词的省试和殿试。毕竟经过了省试和殿试的大佬们都知道,应试的诗词,很难有佳句,而且词臣多半不靠谱。比如说柳永,还比如说苏轼。
    坐等新鲜考题出炉。
    范纯仁站在州学的大厅之中,仔细从每一个表情严肃的士子脸上划过,然后沉声道:“沂州解试策考题:府库困纾,量入焉,量出焉?”
    意思就是,朝廷钱不多了,该量入而用,还是量出而用?
    这其实就是一道财政税务题,但引申出来的含义就不一样了。
    大宋变法的目的和原因是什么?
    还不就是因为冗兵冗官土地兼并之后,失去了大量的税收和徭役基础。底层百姓苦苦挣扎在生存线中,造成政局不稳,财政不足?
    保守派认为,钱不够用,应该削减战争,国家干预,让商业繁荣,缓解财政危机,从而稳定王朝的根基。
    变法派则认为,钱不够用,是因为底层百姓的钱不够用,应该从大户中拿出一部分钱来补贴底层百姓,从而稳定王朝的根基。
    不管是保守派,还是变法派,都有一个共识,天下的财富是恒定的。用一句话来解释就是:地有尽时,财有竭时。
    这也是保守派和变法派最大的分歧所在。
    保守派认为杀富济贫是暴政,比如说徭役法变成募役法,就是让大户出钱,老百姓得利。大户也是一个钱一个钱积攒起来的家当,为什么要替代赤贫的百姓担负本就不该是他们承担的徭役?
    变法派的理由就更简单了,军队支出不能削减,官员的福利不能降低,那么想要稳定社会,只能是让穷的吃不起饭的人先吃上饭。至于其他的,先熬过去这段时间再说。
    其次就是,仁宗时期,大宋的财政因为战争出现了赤字。好在仁宗时期出现赤字仅仅是几年时间,大部分时间大宋府库还是源源不断地收入赋税。但是到了神宗时期,财政赤字的缺口越来越大,不得不火线提拔变法派,皇帝期待用王安石的变法彻底改变大宋财政上的困难。
    解释到这里,都应该知道了,这是一道路线题。
    变法还是保守,选一样吧!
    可对于士子们来说,任何一个选择都是千难万难的生死抉择。大家都是粉嫩的学子,连参加省试的机会都只有一小部分,连官员都不是,却要面临决定仕途命运的选择。这已经不是一场普通的解试,而是他们人生中最为重要修罗场。
    更可怕的是,不管是作何选择,最后的结果都是错的。赢家根本就不存在。
    一道不过寻常的解试策论题目,突然摇身一变,变成送命题。
    就是这么难?
    难到所有人都战战兢兢起来,都一脸紧张的不敢下笔。
    左看看,右瞧瞧。都不知道该怎么选,选保守吧,变法派知道了肯定摩擦他们。当然,这需要他们一路过关斩将,通过省试之后,站在殿试的舞台上,被大佬们围观的时候;选变法派吧,出题的那个老贼是保守派大佬,还想不想过解试了?
    范纯仁老爷子趁着出题的机会,让整个沂州的士子都恨上了他。成功从老大人,升格成为老贼。
    可是,老爷子却兴趣挺高,自顾自的说起来:“看到诸位贤达高兴的愣住了,老夫欣慰不已,如今大宋内忧外患,正需要坚守本心,恪守君子之道的贤达披荆斩棘,继往开来。诸位,老夫就不耽误你们做题了。”
    说完大摇大摆地离开了考场。
    可以说,考场上大部分考生都在骂范纯仁不当人子,故意陷害他们。
    但也有例外的,比如说解氏兄弟,他们就不在乎。本来他们来沂州参加解试,也没有指望靠着文试获得举子身份,去汴梁参加大宋三年一次的抡才大典。
    他们出现在沂州的原因就只有一个,武试夺魁,然后去汴梁大杀四方,获得大宋的武进士称号。文章,对他们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事。因为肯定垫底。
    还有一个人也不在乎,那就是李逵,事实上,李逵都已经开始下笔写了起来。
    这题目对其他人很难,是一道非常要命的送命题。
    但对他来说,解决大宋财政的问题,并不难?
    更简单的是,只要在考卷上用笔书写办法,就更容易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