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84章
    自欺自人,很多时候都是迫于无奈的做法。
    同样以眼不见心不烦来麻痹自我的,还有赵曦,以及整个知晓内情的内阁大臣。
    当朝廷接到前方高敬亭的奏报时,也就是已经成事实了。都在选择性的回避,不具体谈这事。就是赵曦,也没有翻开皇城司详细战况奏报看。
    只需要知道,这一次的偷袭战,五队探路者队伍,伤亡四人,一名军卒在袭杀时,被对方太多的人包围,不得已自己引爆了身上的火药弹,同归于尽。另外三人,都是类似情况,受伤了。
    “那地方不适合养伤,哪怕是受很轻的伤,也可能会危及生命。将伤员转运回来,在河湟养伤吧。”
    赵曦就说了这一句,没有情绪再继续讨论前方的事情了。内阁大臣也如此。虽然是很漂亮的胜战,所有人的心情却无法好起来。
    赵曦是知道,探路者队伍前行的路径上,还会有一个这样的聚集点。而内阁大臣是因为无法确定前面还会有多少。
    挺矫情的。搁往年,不管是北辽还是西夏,捉生军和打草谷的骑兵,在国朝边境从来都是惨无人道的。如今,国朝强盛了,却因为做了同样的事愧疚。
    心情不愉悦,可国事不能停,就是赵曦也不得不暂时忘记那些心里堵着的情绪,继续与臣工商讨正事。
    没办法,在前方探路者队伍的奏报到来没多久,河湟那边也来了奏报。
    由于国朝的大军压境,居于青塘的董毡部,请求向国朝内附了!
    又是一件不太爽的事。
    吐蕃讲究血统,从松赞干布一统吐蕃开始,被吐蕃人认同的便是他的子孙。只要有松赞干布的血统,通常情况下,是会被吐蕃认同的,也有一定的归属感。
    而董毡,恰恰算是松赞干布的后裔,也是被青塘周边各部认同的。
    在利益的驱使下,青塘周边的部落可以内附,却不能否认自己是吐蕃人,也无法改变心中对董毡是首领的认同。
    倘若是董毡强势,与大宋针分相对,然后导致大宋攻伐青塘,最终大宋灭掉董毡,荡平青塘。那些内附的部落未必不乐意见到······终于不用心存愧疚了。
    可现在不一样了,董毡作为他们的首领,也自愿内附大宋了,这就让他们都处于同样的处境,都是内附大宋者。
    这时候,他们会觉得,在内附的吐蕃人中,一样需要有一个领头的······
    从国朝的朝廷立场考虑,死掉的董毡比活着的董毡更有利于统治那些内附的部落。
    可董毡请求内附,就意味着,在河湟那一片区域,吐蕃人依然有领头人,依然有他们认可的归属点。
    然而,国朝却不能不同意董毡的内附。因为,董毡是榜样,具有象征意义。
    “董毡不死,河湟难靖!”
    韩琦的话也是章惇在奏章里的提法。公文奏章抵达朝廷的同时,王韶、苏辙和章惇各自也对董毡请求内附的事,各自阐述了意见。
    王韶针对董毡的生死对河湟的影响,做了详细具体的分析。苏辙建议徐徐推进,以利益和怀柔的手段,逐步分裂吐蕃部落之间的联系,最后达到全面统治的结果。而章惇,直接陈述董毡存在为危害,建议不接受内附或者处死董毡。
    “这时候董毡的死,可能导致王韶前期所有的努力白费,很可能造成河湟陷入战争之中。”
    王安石这一次也没有激进,表达了温和的处置态度。
    “国朝岂能怕战争?”
    韩琦已经忘记国朝屡战屡败的曾经了。这时候国朝的战力已经足可以让他有这样的底气。
    “对于河湟的绝对统治而言,死掉的董毡确实比活着的董毡有益。可是当下的情况还真不能让董毡死掉,更不能拒绝内附。”
    “经营河湟本来就是战略包围西夏的前奏,而如今已经算是到了骑马可待的地步,不能因为董毡的生死影响国朝的战略目标。还是妥善处置为好。”
    或许是富弼把官家对内阁大臣后路安排的消息透露出去了,现在的内阁议事很规范,基本上是涉及自己分管政务时,才有发言,其他议事多数参言的欲望不太强。
    富弼不同,他是首相,统揽全局的。
    “传闻董毡伤病缠绕,已经命不久矣,朝廷没必要在此时额外的增加河湟的压力。”
    文彦博也倾向于谨慎处置。也就是说,内阁大臣基本上都不赞同这时候多事。
    只是所有人只有方向,没有具体的处置措施。
    “接受内附吧。让董毡卸甲,国朝接受其内附,但是河湟不再需要吐蕃骑兵的存在,战马统一归河湟督府管理,可以遴选吐蕃人负责战马饲养。”
    “给董毡至高礼遇,请董毡以及其绝对的死忠,全数进京接受封赏。朝廷要为所有进京的吐蕃首领准备府邸,尽量让他们常居汴梁,但不剥夺他们在部落中的收益和地位。”
    “责令王韶在吐蕃的各部落中挑选合适的人选,作为各个首领的利益代言人。所选择的代言人,尽量是各部落相互之间关系不融洽的。”
    王韶这么多年的怀柔,应该夹袋里有可用之人,也应该对董毡部的人事关系了解了。内附可以,国朝不可能还跟以前一样,容许董毡部继续在青塘做实际上的王,继续存在一定意义上的节度使。
    对于董毡而言,居汴梁而遥领,是个不错的选择。
    “官家,以前已经内附的部落,可否前来汴梁受封?”
    “可以。朝廷不在乎多几个侯爵,却不允许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内阁斟酌一下郜令,根据部落不同的规模,设定不同的赏赐规格,尽量匹配赏赐不同规制的住所。”
    “让王韶将此诏令公之于众,不强迫,全靠自愿。但是,自请入住汴梁的机会只有这一次,朝廷过期不候。同样,凡是对河湟稳定有威胁的部落,不选择入汴梁者,由河湟督府根据情况,可以分化,也可以打散据点,同样可以直接剿灭。”
    如今的国朝,是有可以强势出台各种政策了。往河湟聚拢了那么多的兵马,不打些战有点不合算。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