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对于高皇帝的子孙坐江山,我是没有任何异议,也没有任何不服的,这一点我曾经和我的另一位先生许杰许先生说过!”
孙承宗听着万华的话,欣慰的点头微笑。
从万华真诚的态度里面,孙承宗可以感受的出来,这每一句话,都是万华发自内心深处的话,没有一句作假!
“哎,要怪,那就只能是怪这个世道,谁让我万华赶上了呢,若是我早来一百年,那时候我便是本本分分的在家种地,亦或是做点小买卖,那也是心满意足,绝对不可能带着兄弟走这一步!
不瞒阁老,我跟你说句掏心窝的话,世人都说皇帝好,我看他就好不了,自古皇帝不长命,能够寿终正寝的皇帝那是极少,死在至亲手里的皇帝,那更加是多不胜数!
所以说,真要是可以选,我万华情愿在太平年间当个小老百姓,那也是不愿当皇帝,至少老百姓亲人之间的感情,那总是真的!”
万华这番肺腑之言,说的孙承宗和汤山,孙镐他们都是不禁点头赞同。
是啊,当皇帝的看着威风,其实真要坐到了那个位置,那也是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懈怠,防这个,防那个,许多时候竟然是连自己的亲生儿子也要防!
小老百姓虽然是累点,苦点,可是小老百姓有这个吗?
皇家里的人,说错一句话,办错一件事,动不动的就是监禁,甚至是被处死,这哪里像是一家人!
明白了万华的心意,再看这里也是没外人,孙承宗也是没什么顾虑的了,直接便是对万华问道:“如果有朝一日被你坐了江山,你会如何对待当今天子一家?如何对待这天下百万朱明宗室?”
万华听了,不禁也是认真思想了起来,这个问题自己以前还真没好好想过!
一旁的汤山和孙镐也是严肃的看着万华,期待着他的回答,毕竟这样的问题很难回答,
对于前朝宗室,新朝大多都是有多少杀多少,这一点你说残忍也行,说不残忍,那也行,就看你站在什么角度看问题了,
站在一般的寻常人角度,人家家业都被你夺了,人家什么都没有了,你还要对人家赶尽杀绝,这确实是有点残忍。
可是你要是站在整个天下的稳定的角度来讲,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要知道他们是前朝宗室啊,造反对于他们来说,那天生就有合理性啊,人家自己的江山,丢了,现在想要拿回来,有什么错!
新皇登基,前朝宗室这时候有本事的基本都死光了,留下的都是些混吃等死之辈,也许暂时没有威胁,可是以后呢?
以后万一前朝宗室里面出一个人中龙凤的人物出来,亦或是被别有用心的人拿来当旗帜,那对于这个天下来说,那就不得了啊,宗室啊,特别是那种享国几百年的宗室,那号召力有多大,你都难以想象啊,
那到最后,极有可能就是演化成一场巨大的动乱!
前朝宗室的影响力有多大,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话说元朝末年,元顺帝在位,这皇帝极是荒淫无道,每天就知道搜罗美女,酒池肉林,对老百姓那也是极尽剥削之能事。
这样搞,老百姓自然是没有活路了,生活本就是苦不堪言,跟狗一样忍一天,是一天,可是现在更加是变本加厉,便是想要当条狗,那也是不能了!
怎么办?
造反呗,活不下去了,不造反,还能怎么办!
你可不要小看了那些小老百姓,别看他们平时不怎么样,要多听话,那就有多听话。
可是一旦下定了决心要造反,并且把造反的事情落实到了行动后,那能人,牛人,那就像乞丐身上抓虱子,那是越抓越多!
这一次也是不例外,老百姓被压迫剥削的实在是没办法了,于是决定造反,一决定,立马就是蹦出来了一批侠肝义胆之人,
这些人别看平时不显山,不漏水的,可是一旦决定了要干这惊天动地的买卖,那也是浑身是劲,赶紧是约定碰头,大家商议一个具体的举事方案来,谁当头,这些都要先做好准备。
等到他们把这一切都是商定完了,就连举事的时间,地点都是决定了的时候,真可谓是万事俱备,就差这临门一脚了,可是这些人却是突然罢手了,不造反了!
为什么?
因为一个谣言!
就在这些人就要动手的时候,一个谣言传开了,这个谣言说其实当今的元顺帝,他其实是宋朝末代皇帝赵显的儿子!
这谣言说的有板有眼,说当年大宋灭亡,大宋末代皇帝,当时年仅六岁的赵显投降了,赵显投降后,元朝皇帝倒也没有杀他,而是把他囚禁了起来。
后来赵显长大了,元朝皇帝还把自己的公主嫁给了他,不过后来元朝皇帝怕赵显闹事,又是把赵显发配到西,藏当僧侣去了。
到了西,藏,赵显一心一意的翻译经书,倒也是有所成就,可是就在这时候,元朝内部却是发生了重大的变故,
元武宗让弟弟继承了皇位,他这弟弟就是元仁宗,但是元仁宗在传位的时候,没有把皇位传给元武宗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那皇位就没有元武宗儿子什么事了,于是元仁宗就把元武宗的儿子封为周王,赶他到云南去了。
周王不服气啊,于是就造反,可是最后失败了,不过他倒是命大,没死,逃跑了,逃到了西北地区,也自称为王。
到了西北,也不知怎的,那周王就听说赵显的老婆很漂亮,就把赵显的老婆给抢去当王妃去了。
事情就出在这里,说是赵显的老婆被周王抢去的时候,她已经是怀孕了,后来生下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后来了元顺帝!
换句话说,元顺帝其实是赵显的儿子,也就是大宋王朝皇家的骨血!
这谣言就是这么个谣言,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也不知道是谁传出来的,反正这谣言在当时传的是沸沸扬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