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6节
    崔泌微微笑起来,往他来的方向瞧了瞧:“子竟步伐匆匆,想是有要事在身,我就不碍你的事了。如今我尚不便出门拜访,改日若有机会,再约子竟叙一叙罢。算起来,你我也有三四年不曾见过了。”
    “也好。”崔渊颔首,举步欲走。
    崔泌忽然又道:“听闻子竟婚期将至?恭喜。可惜,到时候我不能赴宴,也无法得见子竟咏催妆诗的风姿了。”他才刚出了孝期不久,家中长辈仍在孝中,便是作作姿态,也不能随意宴饮作乐。
    “我哪有什么咏诗之才?见笑了。”崔渊朝他笑了笑,便再也不理会他,径直走了。幸而他不能来,否则好端端的,岂不是又败了他的兴致?
    崔泌回到牛车上,垂目勾了勾嘴角,敲了一下车厢。牛车再度动了起来,很快便越过了崔渊,融入了前方众多车流之中。
    崔渊来到胜业坊与东市之间,倏然又随意地绕进了依旧热闹非凡的东市里。他忽而停下来看灯,忽而走进那些仍然开着的店铺,忽而又挤入人群里看百戏。很快,苦苦跟在他后面的几人就失去了他的踪影。并没有人发现,绕了一圈后,他便又回到了胜业坊。
    胜业坊里也扎了灯树、灯楼,虽远不及东西两市、皇城前那般壮观,却也吸引了不少观灯者。因来来往往的人亦是不少,也没有什么人注意到崔渊后头忽然多出的几名大汉。他们一路闷不吭声地跟着他进了崔府,一直到点睛堂里,才俱松了口气。
    “不愧是崔相家的部曲,很是有两下!”
    “险些就要被他们盯上了!幸好咱们以前不常出现,也算是生面孔。”
    张大、张二、何老六、钱老八、魏老五嘿嘿地笑着,立在院子中给崔渊见礼。他们五人各有各的事,也不常聚在一起。今夜人多,来往胜业坊也不虞被有心人发觉,他们才特地一同赶了过来。
    好不容易将饿瘦的腱子肉都补了回来,满脸络腮胡子也已经渐渐蓄起来的张大、张二兄弟俩率先上前。
    便听张二道:“四郎君,洛阳那头传来消息,说是张家要入京了。”自从阻拦了元十九派部曲去洛阳,崔渊便也开始注意来自张家的消息,以免出现任何疏漏。不过,自张家传来的多半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绝大多数时候甚至都没有必要传到他跟前。
    “啧,这倒是新鲜消息。”崔渊挑眉一笑,“他们家一直都在洛阳,怎么突然想起入京?” 虽然不论是他,或是未来舅兄王珂,都并不将张五郎放在眼中。但他们来到长安后,也多少将扰动目前的安宁平静。
    “京中张府的仆从都传,是主母觉得洛阳不够繁华,不愿再待下去。”张二摸了摸蓄起不久的胡子,觑着崔渊的脸色,立刻满是愤慨地加上一句,“什么时候入不得京,偏偏赶在四郎君婚期之前!”
    “张侍郎即将迁工部侍郎,或许也与这次迁转有干系。”崔渊略作沉吟。吏部、兵部素来是六部迁转的最高目标,若从礼部调任吏部、兵部便是右迁,如今转任工部也不过是平调而已。想来,身为寒族的张侍郎觉着内眷交际或许能帮衬他一二?只是,寒族内眷素来为世族贵女们瞧不起。若来个不知礼不着调的,倒不如继续待在洛阳得好。而且,旁的且不说,那张五郎若是遭元十九利用,说不准会惹出些风波来,须得仔细防范。
    “元家这一阵也没什么太大的动静。”张大接着道,“元十九那厮先前也派了些部曲去宣平坊,后来却被元父都唤了回来。他该不会将先前的事都算到七郎君头上了罢?”虽说王珂也参与了此事,但若是就这么被记恨上也实在是太冤了。
    崔渊一叹,笑道:“这元十九也是够心虚了,寻不着证据便不管不顾地只栽给明润兄。不过,无妨,他们家要保住他,也容不得他再胡来了。”子不教,父之过。如今做父亲的代儿子受过丢了官,也是理所应当之事。至于罪魁祸首,瘸了腿、失了名声,也遭了魏王厌恶,往后的日子恐怕不好过——这正是他希望见到的情景。
    “咱们不再坑他一回?”张二嘿嘿一笑。
    崔渊眼尾轻扬,睨视着他,似笑非笑道:“怎么?再让你们净饿上几天、剃光胡须装模作样也无妨?”
    张二连忙拍胸脯:“四郎君让某等做什么,某等绝无二话!就算前头遭了那么些罪,如今见那人面兽心的畜生得了这样的下场,也都通体舒爽了!”
    “咱们几个也想参一脚寻寻乐子——不!帮衬帮衬四郎君!!” 何老六、钱老八、魏老五赶紧表态。上回他们都没能凑着热闹,听张二绘声绘色讲了大兴善寺的事后,羡慕之极。他们这些做部曲的,为郎主做什么事都无妨,但也图个意气痛快,图个快意恩仇。
    崔渊笑道:“且让他熬一阵再说罢。”这样的痛苦只受一两个月怎么够?熬到无法忍耐,熬到失去理智,再彻底击垮他,才不违他的初衷。“至于张家那边,给他们添点热闹,让他们迟些入京。长安城里各种新鲜事也不妨多传给他一些,让他知道何人可信,何人不可信。”
    张二心领神会,退到一旁去了。
    何老六、钱老八又说起了崔泌一家子的事,却也寻不出什么特别的。在崔渊续弦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之前,崔泌甚至并未派人出来打听什么消息。务必一击即中,不中便立刻收起利爪抹去痕迹,静静等待下一次机会——崔渊心中感叹:他们俩确实有许多相似之处。
    魏老五负责的是崔简、王玫的安全,也暂时没有什么意外发生。
    崔渊给了他们一人一袋钱作为赏钱,便让他们退下了。这几个大汉悄悄出了崔府大门,转入街道中的人潮里,几息之间便不见了踪影。
    此时,方才绘画的冲动已经消失于无形之中,只能等下一回灵感突来的时候再画了。崔渊缓缓回到了正房,刚要坐下,想起王玫之前塞给他的杨木盒子,立即打开一瞧。里头躺着各种纸、金银箔、绫罗绸缎剪成的“彩胜”,有花草鱼虫燕雀,有虎豹熊狼兔狸,还有双髻幼童“人胜”。在“彩胜”下头,还放着一个绣着简单兰草的香囊,装着一堆打造得精巧别致的金锞子。
    “彩胜”与“人胜”本来应是正月初七“人日”佩戴的吉祥饰物,但因之前他们没有机会相见,九娘也便未能及时送给他。不过,只要是她精心准备的礼物,却是什么时候送都不晚。
    崔渊拿起几枚“彩胜”贴在窗户上,剩下的都收了起来。至于金锞子,当然是属于崔简的,但香囊他却悄悄昧下了。虽然明显未来娘子的女红针黹技巧只能勉强入眼,但多看几回,竟也让他瞧出了几分“古拙”的意味。
    ☆、第九十三章 七郎省试
    上元节那三日三夜的欢庆气息尚未在长安民众们记忆中褪色,一年一度的省试便又声势浩大地开始了。明经科、进士科以及其他诸常科的举子共计数千人,自然不可能同时考试。正月二十五日明经科率先开考,乌泱泱的一群少年郎纷纷涌进了皇城内。待到经义、试策两场作两日考完后,正月二十七日便轮到进士科开考。
    散落在长安城各角落的举子们自这一日开始,大都不再四处奔走,而是闭门静心等待考试之日到来。该投的文卷早已经投出去了,该走的门路也早已经得了消息,他们只需在试场上好生发挥便可。只是,偏有些人却依然顶着风雪,坐着马车出了门,一如往日般自宣平坊来到了胜业坊。
    王珂往来崔府多次,崔家的下人早便已经认得这位未来的亲家郎君,自然殷勤地将他引到了外院崔敦待客的书房中。今天并非休沐日,崔尚书早便上朝去了,但书案上已经堆满了各类奏疏,仿佛主人早便猜到他会过来似的。
    王珂微微一笑,盘腿趺坐下来,拿起那些奏疏细细地看起来。他才学见识样样不缺,少的便是这样的实务历练。王家没落已久,人脉与交际越来越狭窄,他无法接触到这个庞大国家最上层的那群名臣,更难以学习他们独到的眼光与令人拍案叫绝的应对。而今,崔敦欣赏他,自然不吝啬于指点他。与博闻广识的崔尚书交谈,他受益匪浅;看这些过去的奏疏,他不但能够领悟那些老辣的时务策对,更隐约窥得了朝中上下的风向。这些都是极为难得的体验,可遇而不可求。他不得不承认,若无崔敦这位长辈的提携,他此次省试入第大概有些艰难。而如今,他胸有成竹,心境平和,已有水到渠成之势了。
    “明润兄。”崔渊得了未来舅兄过来的消息,自点睛堂赶了过来。他又熬了一夜作画,只匆匆将沾满墨与颜料的衣袍换了下来,来不及洗浴,因而墨香与颜料的味道仍是十分浓厚。
    王珂一闻便知,只淡淡地瞥了他一眼:“我也不是第一回来了,不必理会我,你自去忙罢。”虽然他并不像自家阿爷王奇那般总觉得崔渊崔子竟千般万般皆好,但凭心而论,其人品才学确实值得钦佩。不论是谁,只要打扰他作画,都是不应该的。
    崔渊牵起嘴角:“该画的已经画完了,无妨。”若他当真还在兴头上,便是九娘来了,也必须画完方可相见。正逢当搁笔的时候,倒是巧得很。“我本以为明润兄这两日会在家中养精蓄锐,却是想岔了。”
    “省试本是顺其自然之事,与先前、如今都没什么分别。”王珂回道,“之前还曾心存忐忑,所以略感紧张。如今得了世父点拨,迷云皆散,便无需担心了。”眼下,省试于他,与先前的府试、县试没有任何差别。
    崔渊扫了他手中的奏疏一眼:“安西都护府之事?”他眯起眼睛,又想起了延绵沙丘上传开的清脆驼铃声:“安西都护府才设不久,上下皆不稳。陈国公(侯君集)攻下高昌后,遗留下的祸患确实不少。”他去安西时,都护府刚设,只有震慑之威,而无抚民之能。战后民生凋敝,所遇高昌故民皆对他这唐人十分警惕。虽然高昌乃汉魏遗民,看起来俱是乌发乌目,无甚区别,但毕竟脱离中原已久。开疆拓土固然是不世之功,但若不能安抚教化这些民众,令其心向大唐,便毫无意义。“安西且如此,想必突厥故地更是隐患重重罢。”
    王珂收起奏疏,叹道:“子竟见多识广,比我这困守长安之人眼界更高。”
    “并非如此。”崔渊摇首道,“我先前游历天下,眼中只有风景,民生却不甚经意。仔细论起来,我也不比明润兄知道得更多。”因不曾想过民生之事,所以也并未格外注意某些细节。他能记住的,也只有印象最深刻的事而已。
    “见了这么多奏疏,边疆之事频发,比之长安的歌舞升平,又是另一番景象。”王珂道,眉目间带着些许坚毅之色,“即使眼下不能去,往后也必要走一遭。不拘东南西北,总该出去见识见识。”长期待在盛世繁华之地,若非心志坚定之人,难免沉溺于浮华当中,雄心壮志日渐消弭。只有遇险,历经打磨,才能从石中脱胎而出,终成温润美玉。
    “明润兄可学了那些蕃语?”崔渊一语道破了关键。若是不通蕃语,虽也能建功立业,但毕竟做不到知己知彼,也容易为人蒙蔽。
    “……”王珂摇了摇首,笑道,“蕃语也并非一时之功。想来,至少在第一回授官时,我是去不成那些地方了。”
    “早一些、晚一些都无妨,只要时候合适便可。”崔渊有些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将书案上的奏疏都拿起来,迅速地扫了一眼。他看得很快,几乎只是过一过目便罢了,仿佛不必思索也能瞧出奏疏中的真意。看完之后,他沉吟了一会儿,突地一笑:“因缘际会,或许四年之后,时机正好呢。”
    王珂望着他,也不问他所言到底为何意,突然道:“我曾提醒过你日后之事,想得如何了?”关于未来的路途,两人也就谈论过那么一回而已。后来他也不曾再问,崔渊也并未特意回答。只是,今日说起安西都护府诸事,又见他看这些奏疏,若是他不曾意会错,他当真——
    崔渊眼尾一挑,唇角微勾:“明润兄以为呢?”
    “呵……”王珂垂下双目,“纳征、请期都已经过了,只剩下亲迎礼。我还能如何?”
    “明润兄放心罢。”听得此话,崔渊忍不住笑起来,接着便正色道,“虽然以前从未想过,自己竟然也能忍受那种枯燥无趣的生活,但仔细想想,或许官场也未必如我所想的那般枯燥。何况,人确实一时有一时之重任,该担负的时候,担负起来亦是应该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