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章 项羽初闯江湖
    一、一个眼神引发的血案。
    此时,史上最牛武将项羽也闪亮登场了。
    项羽,出生于公元前232年,本名项籍,字羽。籍贯,江苏省宿迁人。家庭出身,没落贵族后裔。身高,约一八四厘米(八尺)。体重,不详。爱好,弄枪。特长,力大无穷,英勇无敌,号称中国古代第一武将。
    陈胜在大泽乡造反时,曾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呼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意思就是说,王侯将相不是天生的,只要凡夫俗子们勇敢追求也是可以爬上去的。
    事实上,陈胜的呼声并不完全正确,像项羽这号人物,天生就是武将之材。
    项家世代为楚国将领时间久远,但三代之内,可以追溯到项燕。项燕就是项羽的祖父,他曾是战国时期楚国武功显赫的大将军。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李信率二十万大军远征楚国,却被项燕灭得一干两净。后来,秦始皇只得屈身请老将王翦出山,王翦一点都不敢马虎,调动六十万大军远征楚国。项燕就在那场战争中英勇牺牲,从此,项家算是和秦朝结下了深仇大恨。
    但是,项羽小的时候并不是一个认真好学的孩子。开始,他喜欢读书,可没读到几本就觉得没意思,于是就去练剑。然而剑法似乎火侯未到,他又丢下宝剑干别的事去了。
    项羽这种坏习惯,连他的叔叔项梁都实在看不下去,于是就大声训斥他道:小孩子不认真学好一样东西,你到底想干什么?
    项羽不但听不进项梁的话,反而理直气壮地反驳道:读书写字有什么意思,能够学会写名字就算不错了。练剑练得再好又怎么样,顶多只能跟一个人决斗,我要学就学万人敌。
    好小子,小小年纪竟然如此狂妄,小事做不好,还挺会找借口。小子我告诉你,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想学万人敌,也得把基本功学扎实。
    后来,项梁就去教项羽兵法。然而,没过几天,项羽对兵法只知大意,又不肯学了。书,剑,兵法,没有一件是学到家的,项羽不愧为三不象学生。但从这几件小事中,我们可以发现项羽性格里缺乏一种可贵的精神,那就是耐心。须不知,缺乏忍耐正是项羽将来命运悲剧的主要根源之一。
    那么,在项羽的内心深处,难道就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激发他的潜力吗?
    答案是肯定的,这个东西就是仇恨。
    秦始皇东游经过钱塘时,项羽指着坐在皇家马车上威风凛凛的秦始皇,说出一句石破天惊的话:那个人,我可以替代他。
    项羽不会忘记,祖父项燕的死及项氏的没落,完全都是那个至高无上的秦始皇造成的,他可以忘记书剑及兵法,但是绝对不会忘记仇恨及制造仇恨的这个人。之前,项梁本不看好项羽,突然听到他说出这灭族之言,心里是又怕又惊,却从此对项羽刮目相看。
    项氏有孙儿如此,项家复仇有望了!
    于是,项梁决定带项羽离开家乡,闯荡江湖。其实,项梁闯荡江湖不过是个借口,他们离开家乡主要是逃难。当时,项梁及项伯因为与人有仇杀人,为了避难不得不逃往传说盛产美女的地方,苏州。尽管时运不济,但项梁还是在苏州站稳了脚跟,甚至还得到了会稽守殷通的青睐。
    当时,会稽守殷通闻听陈胜反秦,把项梁召来商量大计,他对项梁说道:“长江以西都反了,现在是反秦的最好时机,我想让你和桓楚先发制人带兵击秦。”
    请注意,殷通之所以想拉项梁入伙,主要是因为项梁在吴县是个人气王。项梁性格豪爽,行侠仗义,结交了不少人,上至豪杰,下至乡里的偷鸡摸狗之徒都是他的朋友。
    那时候,死人出葬似乎比活人婚娶还要隆重。不管是哪家死人,送葬的人都是多多益善。而项梁恰好天生就是策划葬礼的高手,只要他一出场,葬礼肯定人山人海。所以每当谁家死人,都必请项梁亲自主办丧事。
    尽管人多,但项梁每次坐镇指挥总是从容自如。你,张三,给我找几个好汉抬棺;你,李四,给我找几个会吹哀乐的人;你,王二,给我找几个会哭的的婆姨哭场。等等。项梁的所学兵法就是这样替人办丧事进行训练实践的,搞笑的还有,后来把殷通斩首后,项梁手下那帮将领多是他主办丧事时挖掘的人才。
    对项梁来说,造反当然是一件好买卖。可问题是,殷通的意思是要项梁和桓楚一起干,当时桓楚不知躲在哪个山旮旯,项梁又想单干当老大,怎么办?
    荀活乱世,夺权是第一生存需要,只有一个老办法:碍我路者,杀无赦!
    一场夺权的阴谋就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阴谋策划者:项梁,项羽。谋害对象,殷通。一切都布置妥当后,项梁带项羽去殷府拜会殷通。
    项梁把项羽留在门口,独自走进府第里对殷通说道,桓楚不知躲哪个山沟里去了,听说只有项羽知道他在哪里,要不我叫他过来,你吩咐他去把桓楚召回来?
    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殷通同意项梁把项梁召进来。
    于是,项梁折身返回,他跟项羽耳语一翻,交代了注意事项及暗号,接着俩人一起走进殷府。可怜的殷大人见到项羽后,还没唠叨几句,项梁就向项羽使眼色示意动手,项羽立即拔剑冲上前去就把殷通斩首。
    这一幕,项羽把殷府上上下下的人都吓坏了。然而还没等殷府官兵反应过来,项梁夺了殷通官印,手持人头走出来。这时,殷府的爪牙才大梦初醒,挥着刀棍吱吱哇哇的全朝项羽和项梁冲上来。
    这些可怜的喽啰并不知道,他们碰上的不是普通劫匪,而是武功盖世的项英雄。项羽挥舞长剑,如斩乱麻,说话之间,一百多号人白白地成了项羽的剑下冤鬼。冲在队伍后头的官兵,全被项羽这英猛无比的杀气吓住了,除了大叫帅哥手下留情的,剩下的全都吓得叭在地上尿裤子了。
    杀掉殷通太守后,项梁把苏州各路英雄豪杰都召集开会议事。豪杰们经过项梁一翻洗脑后,一致同意反秦。于是项梁接收吴中郡属下各县,得精兵八千。项梁当上会稽郡守,项羽任副将。
    这一年,项羽虚岁二十四。
    二、捡来的军队
    陈胜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天下的牛鬼蛇神全跑出来闹事。除了江苏的刘邦和项羽外,山东贵族田儋等人也纷纷举旗反秦。但是好景不长,起义六个月后,陈胜不幸遇难了。
    扬州人召平是陈胜属下的一员干将,他受命为陈胜攻取扬州,但是久攻不下。召平听说陈胜吴广等一帮人在西线战场玩完,又听说秦将章邯带着他那几十万劳改犯和奴隶们气势汹汹地向他开过来,只好渡过长江逃命来了。
    项梁造反,拥兵八千,这是一把砍秦的好刀。于是召平假以陈胜的名义给项梁戴了一顶高帽子,拜他为楚上柱国。所谓上柱国,就是军事武装的高级总帅,相当于大将军级别。项梁的父亲项燕曾经就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将军,召平的这道假诏,无疑让项梁有一种这样的错觉:我父亲失去的,我终于替他拿回来了。
    高帽戴上后,召平就对项梁说:你不要呆在江东了,赶快渡过江去替我打章邯那狗日的。
    项梁不是白吃饭长大的,他身上还流着项燕英勇的血,他心头还燃着复仇的火。所以他得到命令后,义不容辞地渡过长江,一心一意地要去干章邯。
    真是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大产,项梁才八千精兵就想去干掉章邯二十万大军,这和拿鸡蛋去碰石头有什么区别?然而,当项梁刚渡过长江,他就逢上一件喜事。这不是一般的喜事,而是双喜临门——有两个人给他送来了好几万的好兵。
    第一个人是陈婴。陈婴原先在东阳县当过令史,东阳人闻知陈胜反秦后,也把县长大人干掉举旗造反。因为陈婴为人厚道,东阳那帮造反的少年就推举他为黑老大。但是陈婴请辞了,他的借口同刘邦如出一辙:我没有能力干这个活,你们还是请别人吧。
    从陈婴的角度来说,这个老大的确是不容易当。因为造反派不是推他为新的东阳县县长,而是当王。王是一般人当的吗?刘邦不敢,项梁也不敢。再说了,对秦朝来说,现在最大的敌人不是什么新郡守新县令,而是那些自称为王的人。谁当王就收拾谁,陈胜那么厉害,还不是被干掉了,你陈婴算又哪根草呀?
    还是陈婴老妈识相,老太婆对儿子说:我嫁到你家几十年了,从来没听说过你祖上你大富大贵的人。你突然要得到这么大的一个名声,我认为是不祥的。不如把这个王送给别人,如果成功了,你还可以被封侯。如果失败了,你还可以逃跑,因为你是一个不被世人容易记住的人。
    得了,老妈都发话了,你们都别给我扯蛋了。于是陈婴对部下这帮野心勃勃的军吏说道:我听说项梁世世代代都是将相之家,他们在楚国已经响名很多年了,不如我们归附他,有他打前锋,我们一定成功。
    陈婴说得很在理,众人无话可说了,他们答应把二万多人的使用权交给了项梁。
    第二个给项梁送兵的是英布。英布是一个传奇的人,他不是流氓,也不是杀狗的,反而像个人贩子。英布最初不过是安徽六安县一个平常的老百姓,他年少时,曾有人算命先生给他看过相,说他以后肯定受刑,但受刑后肯定当王。
    在苛政猛于虎的秦朝,当个罪犯是很容易的事。随便在街上骂几句狗日的皇帝,或者是家里藏了几本来不及烧掉的诗书被发现后,都可能被判重刑。后来英布不知道是犯了什么罪,竟然受到了一种特殊的肉刑,黥。所谓黥刑,就是在犯罪面额上刺刻涂墨,这种刺面艺术谁惹上谁倒霉,因为所涂之墨渗进皮肤里,那可是一辈子都洗不掉的。
    从此,英布就多了一个外号,黥布。英布受了肉刑后,还被押送去骊山脚下当给秦始皇当免费劳工修墓。像英布犯罪这等臭事,对于任何正常人来说都是一件多么羞耻的事,但是英布却像中了五百万巨奖欢歌笑舞。在骊山脚下,他逢人就说:有人给我看相说,我受刑之后就要当王了。
    这真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神经病!劳改犯们纷纷戏笑英布,饭都吃不饱,还想当王?这辈子你就把脸上那块字洗掉就不错了!
    事实上,英布还真的精心为将来称王做了一系列铺垫工作。在劳改之余,他专和队伍中的劳改犯头目及各种英雄豪杰交好,终于有一天,他们瞅准了一个机会,跑了。英布像拐卖人口似的把那帮劳改犯骗到了南方,并且全都带到滚滚的长江水中去当了强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水上强盗英布亦闻听陈胜起义,决定洗脚上岸做英雄,带着兄弟们投奔番阳县(今江西省波阳县)县长吴芮,并一起参加反秦大事。吴芮看英布也算条汉子,也不在乎脸上那几个字,心甘情愿地把他的千金小姐嫁给英布。
    老实说,英布是个不错的战将,他不但敢打会冲,甚至以少胜多,对他来说像是家常便饭。秦朝猛将干掉陈胜等人的军队后,牛气冲天,无人敢碰这个硬钉子。但是英布却带领着兄弟们联合苍头军吕臣,在青波(河南省息县与新蔡县交界处)会战,大破秦军,夺回陈县。陈县,陈胜号“张楚”的首都。
    接着,英布又准备解放江东,没想到江东已被另外一个比他还牛的人项梁解放了。英布差不多是人贩子出身,他知道什么样的人可以投靠,什么样的人可以利用。当他看到陈婴把二万多兵交给项梁,不由打起了算盘,也决定把身上的全部家当(二三万兵力)连同他那条小命全部押在项梁身上。
    就这样,项梁真是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捞到这么两个大便宜:一夜之间,队伍从八千人扩大到了六七万人。
    乱世当前,手中握兵比什么都可靠,就像今天腰里缠着一大把可靠的纱票,就是天蹋下来都不怕了。如果说,以八千江东子弟兵去打章邯二十万的劳改犯大军,那是一件没事没事皮痒找抽的事。那么,用六七万人去打二十万人,那胜利是完全有可能的。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赢胡亥同志,你就等着瞧吧。
    三、狠老乡雍齿
    此时,刘邦叔叔的日子一点都不好过。
    刘邦被立于沛公后,率众祭祀先祖黄帝,他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张大旗。因为刘邦在沼泽中所杀蛇时被传为杀蛇者为赤帝子,便选赤色为旗色。
    前面已经说过,斩蛇的事情是有可能的,所谓赤帝子斩白帝子肯定是胡编乱造的。只要学过一点政治学的人都知道,这种伎俩就叫“君权神授”。也就是说,以后刘邦要当皇帝是天给的,既然是天给的,那就是合理的。既然是合理的,大家就扛着锄头回家干活了,都别在刘家门前起哄闹事要跟他过不去。
    除了具有政治宣传意义外,其实这个传说里面还大有学问。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什么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等学术异军突起。在这众中流派中,以研究五行风水学说发家的代表人是阴阳家邹衍。五行学说起源极早,所谓五行是指水木火金土五种物质元素。关于宇宙起源,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大胆的否定了神创世纪说。他们有的说,宇宙是有火组成的;有的却说是由水组成的;数学家毕达歌拉斯说,它是由数组成的。
    而我们的祖先却说,宇宙是由水土火木金五种元素组成的。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如木生火,也就是木为火之母,火则为木之子。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阴阳家邹衍利用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结合社会政治历史,创立了“五德终始”说。“五德”即五行之德,指金德,木德,土德,水德,火德。老人家认为,古代帝王将兴,必居其中一德,上天还将显现祥瑞,以符应示知人们。按照他这个理论,历史依照五行相克的顺序,终而复始,成了改朝换代的现象,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根据邹衍学说,确认秦朝为“水德”之始。水德之前的情况是这样的,黄帝得土德,颜色尚黄。夏朝得了木德,颜色尚青,木克土,取代了黄帝。商汤得了金德,颜色尚白,金克木,取代了夏朝。周文王得了火德,颜色尚赤,火克金,周朝取代了商朝。如今,秦始皇得了水德,颜色尚黑,水克火,所以秦朝取代周朝是符合阴阳政治历史学的理论的。
    让我们用邹衍这个理论来解释刘邦斩蛇之谜:刘邦,赤帝之子。尚赤者,火德也。火生土,刘邦得土德。秦始皇,白帝之子。尚白者,金德者。金生水,秦始皇得水德。土克水,汉取代秦,也是符合五行周而复始的运行理论的。
    于是传说便可以迎刃而且是解了。但刘邦得土德,土德尚黄,但他并没有选黄色为旗色而选了赤色,为什么?答案只有一个,他造反时还不是皇帝,所以只能舍黄旗举红旗,红旗比黄旗更具有号召力。
    公元前208年,冬,十月。
    顺便解释一下,按秦汉日历,十月是一年之首。十月也就是冬天了,他们是以冬天为年首,秋天为年尾。跟我们现在的春天为新年,冬天为年末全是两码事。
    当时,刘邦的新年屁股还没坐热,秦朝泗川郡监派军压境攻打丰邑。我们只知道这个带兵攻打丰邑的将领名字叫阿平哥,他可能是没钱没粮顺路过来抢劫,顺便向畜生胡亥邀功要红包回家好过年。
    如果阿平哥有这样打算的话,那他就错了。因为丰邑可是刘邦的老窠,如果失掉他,那刘邦就能好再回到山里当猴王了,所以刘邦无论如何,他是坚决不能输掉这场战争的。
    果然,刘邦不负众望。当阿平哥率兵到达丰邑的第二天,刘邦就率兵出城迎战,毫不费力地把阿平哥踢回老家过新年了。魔剑一旦拔出,不沾满鲜血绝不回鞘。十一月,刘邦派雍齿守丰邑,乘胜进攻薛(今山东滕县东南)地。此时薛地的守将是泗川郡守。哪知这位郡守也是不经打的,刘邦没怎么样就弃城逃跑。很不幸的是,他在路上像只兔子很不幸地碰上了掌管军法的军官(左司马)曹无伤的刀口上,死了。
    新年伊始刘邦就打了两次胜战,开门大红,可喜可贺。此时,老家却发生了一件让人始料不及的事把刘邦打得措手不及:驻守在丰邑的部下雍齿带头反了。
    雍齿叛变主要是来自周福(市)的压力。周福原为陈胜属下的将领,魏国人。陈胜派他去攻打齐国,但是齐国的田儋用实战给他上了一堂军事课后,他灰溜溜撤军回到了魏地。此魏地的大多数城市都被他收回来了,周福不知哪根筋出了问题,他告诉诸侯们,他很想立魏王后代宁陵君魏咎为王。
    正值乱世,诸侯反秦无非是争取王权的分配权。周福好不容易抢到了魏国的一块土地,却想当活雷锋把它还回原主,这算是哪门子主义呀。诸侯们想来想去就是想不通,于是他们还是执意要立周福为魏王。
    周福摇头,对那些见利忘君的诸侯们说道:天下昏乱的时候,正是忠臣显现的时候。现在天下共同反秦,理应把魏国主权物归原主。
    只要是在这个领导圈子里混的人都认为,周福这是作戏。既然过场戏是要演的,那我们就陪着演一段吧,于是,他们只好再三请求他当王。
    可是,三次四次都请求过了,周福仍然不肯就这个王。这时,诸侯们恍然大悟,看来周福不是在做秀表演,而是铁下心要立魏咎为王了。
    此时,魏咎正在陈县陈胜那里躲身,周福向陈胜要人。土地是陈胜王派人拿命抢回来的,如今却把它送还给一个亡命之徒,陈胜心情当然是不爽。每当周福来要人,陈胜王总是哼哼哈哈地应付,迟迟不肯把魏咎送回老家。
    想当忠臣的周福跟上司陈胜王做起了抢人游戏。好,你不给人是吧,那你就休想我替你干活,天下这幅烂摊子就留着给自己慢慢收拾去吧。
    陈胜真无奈啊,他偏偏碰上这个既不开窍又耍无赖的主。随他去吧,天下大得很呢,难道还给不起一个王吗?
    于是,陈胜只好故做潇洒地让周福把魏咎接回了魏地,魏咎成功地被拥立为魏王,定都临济(今河南省封丘县东)。周福立王拥护有功,被提为魏相,辅佐魏咎。
    周福决定把忠臣贤相的好名声进行到底,帮助魏咎把原先失去的土地通通抢回来,于是,他派人告诉雍齿:丰邑过去是魏国国都迁来的地方,魏地平定的城市已有几十座了,如果你投降魏国,就封你为侯守丰邑。如果你不投降,就等着替全丰邑的百姓收尸吧。
    雍齿可不是吓大的。大家出来混,我雍齿冲的是什么?一是利益,二是义气,三是勇气,四是痞气。如果后三者跟前一者冲突,请参照第一条。
    按照第一条原则,雍齿必须抛弃刘邦。
    天下不只是刘邦想当老大,我雍齿也真的很想尝尝当头的滋味。刘邦,你就尽管哭吧,别怪我太狠。平时我看你早就不顺眼了,只是迫于形势才一直让着你,现在我不想再看着你对我指手划脚!
    雍齿和刘邦是同乡关系,还听说是邻里关系,他如此舍得背后点火,下手也着实够狠。当刘邦听到雍齿背叛,真想立即杀回丰邑扒雍齿的皮。沛县也就鸟大一块地方,兄弟低头不见抬头见,你雍齿怎么连这等事也能做得出来呢?
    太阴险了,实在太阴险了。雍齿,你要为你今天所做的一切负责。
    于是,刘邦立即拔兵回丰邑攻城。但是刘邦以前老本也就二三千人,现在至少有一半人守在城里跟他过不去,所以刘邦左打右打,攻了很久就是拿不下丰邑。
    屋漏偏遭连夜雨,这时刘邦生病了。没办法了,留得长命在,不怕没仇报,刘邦只好咬牙切齿地撤兵回沛县养病去了。
    四、遇张良
    但是攻城失败后,丰邑成了刘邦心头上永远的痛。对刘邦来说,他根本就不把丰邑放在眼里。因为丰邑太小了,小得他闭上眼都可以从脚步声听得出哪个是张三,哪个是李四。可问题是,丢城事小,耻辱事大。就算丰邑让秦军夺去了他倒觉得无所谓,可为什么偏偏是被雍齿这个乡党夺了去,这口气教人如何吞得下?
    是的,雍齿像一颗毒牙,一天不把刘邦拔掉心里就不痛快。可恨啊可恨,可恨的只是手中无兵,如果再有几千兵,我不进城踩死那个姓雍的下辈子决不做人。
    兵兵兵,去哪里找兵呢?突然,刘三脑袋闪过一道灵光,兵少就借兵呀。钱都可以借,为什么兵不可以借呢?
    对,我就跟人借兵去。
    秦末乱世,各路造反派除了打击共同的敌人秦兵外,都是今天你抢我地盘,明天我抄你老家。在这种情势下,找人借兵,无疑是要人家老命。大家手里都不富裕,临时东拼西凑好不容易有那么点家当,借给你了明天谁来抢我地盘,我向谁要去呀。
    不过,还是有人愿意借的。这个人就是代理楚王景驹。陈胜王被车夫庄贾杀死后,没人敢立楚王,偏偏景驹挺不谦虚,他在秦嘉等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拥立下当上了楚王。管他真楚王假楚王,有兵就是娘。于是刘邦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投奔景驹来了。
    没想到,刘邦在投奔路上竟然捡到了一个价值连城的宝贝。
    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有一句经典的台词:你知道二十一世纪什么东西最贵吗?人才。在那个烽火连天的乱世,决胜千里的,不是天时地利兵多粮丰,恰恰是人才。刘邦捡到的这个宝贝就是个人才,他就是为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帝王之师张良。
    张良,出生年月不详,字子房,韩国贵族后裔。祖父两代当过韩国五个皇帝的国相,可谓家世显赫,门庭光耀。可惜这一切马上就过去了。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出兵灭韩。在六国中,韩是第一个被秦吃掉的国家。
    秦灭韩是张良父亲死后二十的事,当时张良因为年纪小还没有当上韩国的公务员。按理说,秦始皇灭韩是顺应历史趋势,而且又没有杀父之罪,该留给你的还是留给你,彼此之间也没什么深仇大恨。只要你张良不干涉国家统一,还可以高枕无忧地酒照喝,舞照跳,贵族地主,照当不误。
    然而,年纪轻轻的张良却发出这样一声震天怒吼:不,我绝不做无耻的亡国奴。我宁愿站着死,也不耻辱地跪着生。
    张良是个读书人。读书人又怎么啦?有仇不报非君子。报仇之前,张公子家里还有三百多个家仆,凑合起来至少有一个营的兵力。如果仅把这三百多人拉成军队冲出去,无疑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于是张良想到了一个最简单最原始的办法:花钱找刺客行刺秦王。在敌我双方力量绝对悬殊的情况下,要想报仇,这不是办法的办法。
    于是,张良从此踏上了一头寻找刺客的不归之路。
    刺客,刺客,不管山高水远,我一定要找到你。张良为了寻找传说中的刺客,弟弟死后也顾不上埋葬,倾家荡产浪荡天涯。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了,刺客依然没有着落。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张良才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个大力士。
    在张良之前,曾有过荆轲刺秦失败的故事。荆轲就是张良的偶象,但张良不是荆轲,他没有任何企图靠近秦王的机会。
    机会永远是属于善于创造机会的人。秦始皇不是喜欢东巡吗?那就在他东巡的路上袭击他。在冷兵器时代,没有炸药,不能搞人体炸弹。没有炸弹,我就搞锤弹。只要这个锤弹够猛,一样把你炸成肉饼。
    经过论证,半路截击秦始皇是一种万全之策。不但能出奇制胜,还能保得一条长命百岁之命,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博浪沙。伟大的时刻就要来临了。这一年,张良闻听秦始皇东游要经过博浪沙,他和大力士埋伏在东游必经的道旁。一切都准备好了。锤弹,一百二十斤。发射手,大力士。经地无数次试验,准确率是扛扛的。指挥官,张良,秦末汉初最高级别参谋长。
    看来,亡秦帝者也,非张良莫可。
    一切都在意料和准备中,秦始皇向既定路线东巡。好了,发射,给我砸死个狗日的。当秦始皇马车经过张良所埋伏地点,张良一声令下,大力士立即把锤弹甩出去,中了。
    甩出锤弹后,两人没有忘记逃跑。张良身体孱弱,但跑功还是一流的。当他们惊魂未定的跑到安全之所时,前方却传来一个消息:他们击中的是皇家的副车,当时秦王正安然无恙地坐在主车内。
    这是怎么回事?张良半天回不过神来。他想起了荆轲的副手,那个秦舞阳,貌似神武,临阵之时却双手颤抖。难道他倾家荡产购来的这个所谓大力士,又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蛮夫吗?要不然,难道是天助秦王邪?
    秦始皇遇刺未亡,天威大怒,地毯式大索天下。秦王这个网管封杀太严,张良只好改名换姓换个马甲地跑到下邳躲起来。
    流亡下邳,张良遇到了两个人,两个男人。他们从此改变了张良的一生。
    第一个人是一位老父。这天,张良终于躲过了秦王封杀的风声,难得有清闲功夫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他无所事事站在下邳桥上看风景。这时,有个衣着粗布衣裳的老人走到他跟前故意把脚下的鞋丢下桥下,对张良说道:小子,你下去给我把鞋捡上来。
    呵,好大的口气,没事想找碴是吧。张良一时来气了,自己倾家荡产仗剑亡命天涯从来没被人这么吆喝过,你算个什么东西?
    张良卷起裤腿就想揍那不识好歹的,可是他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风吹即倒的老头子。这般老头,我就不跟你计较了。打死你还得坏我名声呢。张良只好下桥去帮他把鞋拿上来。
    这老头没道理的又说道:帮我把鞋穿上。
    张良一愣。今天是什么日子,好不容易出来放风一趟,竟然碰上一个不要命还不讲道理的。算我运气背吧,张良就跪在地上把他把鞋穿上。
    老头子穿上鞋后,昂头长笑,然后像一阵清风飘去。
    老人前后神情动作怪异,让张良心里暗觉奇怪,他有所失地目送老头子离开。然而,老头子没走多远突然折身回来,他走到张良面前说道:孺子可教也!五天后的早上你来这里等我,我有好事告诉你。
    老头子的行为搞得张良如云里雾里,他浪迹天涯阅人无数,见过种种奇怪的人,但是没见过如此怪人。凭他的江湖经验,莫非老头子是隐居江湖高人,要把什么绝世武功传于我身?如果是这样,那刺秦的愿望不是有望了吗?
    如果按金庸的套路,主人公想得到绝世武功,一般有以下几种奇遇:
    第一种:主人公表面脑袋长得傻不拉几的,实际上是有着过目不忘的慧根。某日某夜,主公人无意遇上武林两派决斗,他无意中帮助了其中被打伤的怪人。怪人本一掌让他送命,一看这人挺厚道,就收之为徒,并且把绝世功夫传给了他。
    第二种:主人公被仇家追杀将之打落挂在悬崖上,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半山崖的山洞里藏着一本武林秘诀。主人公于是苦学苦练,终于练成了独步江湖的绝世功夫。
    第三种:主人公主持武林公道,在山崖上跟邪道决斗,结果力不敌众被击落到山崖底下。没想到醒来时,发现自己被一个武林前辈的怪老头救活了。怪老头为了报仇,强收他为徒弟学习功夫,结果阴差阳错的成为了武林高手。
    张良时代可能没有什么武侠,但是张良闯荡江湖,多多少少听说过些许江湖奇闻。隐隐约约中,他感觉到肯定到是遇上奇人了。所以,第五天的早上,张良还是如约来到桥上。
    当张良来到桥上时,发现老头子站在桥上了。老头子很生气,不过后果还不是很严重。他说:你一个年青人,让我这么一个老头子大老早的等着你,有意思吗?五天后再来。
    要传授绝世功夫,没有十足的诚心是不行的。又五天后的早上,张良刚听到鸡打鸣,就爬起床忽忽忙忙地桥上。傻了,老头子竟然又比他早到了。老头子又生气了,说:又怎么老迟到。再给你一次机会,五天后再来此地等我。
    这下张良学精明了,他觉都没睡,三更半夜就跑到桥上数星星。他等了好久,老头子终于来了。老头子一看到张良在桥上,就高兴地说道:年青人就应该如此。
    老头子说完,从怀里掏出一本书对张良说道:你把这本书回去读,十年之后肯定发迹,帝王之师非你莫属。老头子说完,一阵风似头也不回地走了。
    等到天亮,张良才看到这书的名字:《太公兵法》。
    还以为是什么绝世武功秘诀,原来是本兵书。但是,张良之奇遇并非神话故事,事实上,中国古籍中上还真有这么一本《太公兵法》。所谓太公,是指姜子牙,《太公兵法》全文是以姜子牙与周文王及周武王的对话录而写成的,所以被称《太公兵法》。
    不管如何,书确确实实地落在了张良的手里,《太公兵法》从此改变了张良,让他从一个刺客走向了职业谋士之中,从而借机改变了刘邦及一个时代的命运!
    张良遇上的第二个男人,是项伯。前面说过了,项伯曾经杀过人,很巧的是他是跟随张良躲藏起来的。大家都是亡命之徒,张良很讲义气,于是把项伯收留下来。
    从此,项伯欠下了张良一个人情。做人情就像用余钱投资,它终有一天会有用的,事实也是,后来的鸿门宴事件中,项伯不但救了张良一命,还把刘邦也救了过来。
    那时,刘邦去留县(江苏省沛县东南)投奔楚王景驹,张良恰好也带着一百多名青年仔投奔景驹,于是他们俩在半路上相遇了。
    彼此三言两语,原来都是为复仇而来的。张良向刘邦讲《太公兵法》,刘邦听得津津有味,还采用张良的计策。顿时,张良对刘邦顿然有一种相识恨晚的感觉,他无不感叹地对别人说道:我给很多人讲过《太公兵法》,都没人听得懂,没想到沛公真是天纵奇才啊。
    因为沛公能听得懂《太公兵法》,张良决定放弃追随景驹而与刘邦为伍。刘邦也顺便给张良封了一个小官,厩将。这是一个管理马匹及骑兵的官名。如果你读过《西游击》那肯定对这个官名不会陌生,孙悟空曾经就在天宫中当过类似这样的官,只不过他的官名员叫“弼马温”。
    孙悟空因为这个芝麻小官远远配不上他,所以还大发脾气大闹天宫。刘邦竟然好意思把这样的官名赐给一代奇士,真亏他想得出来。换成是别人,可能都连衣袖都不想挥,直接拿棒槌就朝刘叔叔砸过去。
    但是,张良还是心情气和地接受了。既来之则安之,张良心平气和地留在刘邦身边。或许苍天已作安排,刘邦就是让那个张良实现人生价值的伟男人!
    五、复仇,复仇。
    刘邦结识张良后,俩人一起去见景驹请兵还攻丰邑。景驹果然是个爽快之人,立即拔了一批人马给刘邦。可恨的是,刘邦还来不及拔马回丰邑报仇,这时却秦军杀过来了。
    章邯的部将司马夷血洗相县后,一直杀到了砀县。时势危急,楚王景驹命令刘邦一起带兵向西攻打秦军,收拾秦军后,怎么宰雍齿都是你的事。
    拿人家手软,不打是不行的。再说了,砀山曾经是刘邦活动中心,算是半个革命根据地,拿下砀山也等于给自己打扫一回后院。
    于是刘邦立即带兵向西出发,在萧县(今安徽省萧县)西面跟秦军干了一架,没想到没打着秦军,还反过来被对方追着屁股一路打赶回了留县。
    二月。春暖乍寒。
    前干不掉司马夷,后报复不了雍齿,刘邦火大了,他再次引兵从留地出发攻打砀山。丰邑已经丢了,如果砀县还要丢,那天下哪里还有我刘三的根据地?这次一定要打下砀县。
    打下司马夷,下一个就是雍齿。所有从我手里丢去的,我通通都要收回来。
    攻找砀县,刘邦只有三千兵。而砀县的秦军却有六千。守城容易攻城难,你要打下砀县,就得鼓励手下拿出以一当十的勇气和杀气。
    事实上,刘三做到了。攻了三天三夜,终于打下了砀县。这场胜利连本带利息全部还回来了,收编了秦军六千人,连合原来的三千人,总共有九千人。够了,三千都能打掉六千人,我不信我九千人打不掉你区区的丰邑?
    三月,刘邦拔军回到了丰邑。
    丰邑城下,春意融融,芳草连绵。雍齿,我刘三又回来了。我说过,你要为你做过的事负责到底。你等着瞧吧,明年的今日就是你的祭日!
    兵临丰邑城下,刘邦志在必得。小小的丰邑城,九千兵对一两千兵,就是不打你也要踩死你。雍齿,让我一次打你个够吧,开打。
    然而,这场本以为没有悬念的战争却出乎刘邦意料之外。雍齿守城有术,使丰邑像一把熊熊烈火,而刘邦的九千兵却如一群群飞蛾扑火纷纷落在城下。没消几天,本来极是壮观的军队却像一根被火力融化的冰棍,差不多就只剩下刘邦这个光杆司命令了。
    九千兵啊,少半是借来的,多半是抢来的,好不容易攒来的财富竟然又被雍齿打得溃不成军,对于刘邦来说这真是个天大的耻辱。
    况且在攻打雍齿之前,刘邦可是一路上拔掉砀县和下邑,打了两场胜仗才拔军过来的。两次磨刀实地演习还不能宰掉这豆腐块大的丰邑,这真是太叫人惊讶了。
    刘邦抬头望着固若金汤的城,心里不禁涌起一股豪迈之志:不,我绝不能认输!终有一天,我一定会拿下丰邑。
    战争就像残酷的赌博,只要有足够的资本就不怕翻不了本。尽管刘邦又输掉了老本,但他之前有过三千兵翻回两倍兵力的好成绩,所以还是非常有信心再次翻盘。
    要想翻本,只能再次借兵。借兵,景驹当然是个好说话的人。然而,当刘邦回头向支持他的景驹老板再次借兵时,却悲哀地发现他输得比自己还惨:他已经死在了梁地。
    景驹的死,一半是因为自己愚蠢无知,一半是因为自不量力。他愚蠢地自封为楚王已成为秦朝一大攻击的敌人,却又自不量力地要屯军在彭城东拒绝项梁。知已知彼,百战不殆。相反,如果连自己的几斤几两都弄不清的人,肯定是必死不疑。
    项梁早就想干掉景驹了。如今景驹自己要把脑袋提到战刀前,那是不得不砍了。项梁对属下军吏说道:陈胜王是第一个起事的人,如今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秦嘉竟胆敢背叛陈王立景驹为王,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杀无郝!
    景驹是必须死的。不死,项梁顶上这个大将军的名衔怎么解释?他是以陈胜王的名义封的,又不是以你景驹王的名义封的。不过,景驹如果稍微了解一下项梁属下的部将,他也应心满意足了。因为他不是败给别的什么人,而是输给了超公斤级的项家军。
    项梁收编了秦嘉的军队,驻军在胡陵,准备引兵向西。
    这时,章邯的部队开过来了。对章邯来说,项梁灭掉景驹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因为项梁让他少了一个对手,那么接下来打项梁那就可省了不少麻烦。
    章邯是高兴得太早了。项梁的目标是咸阳,他根本就不把章邯放在眼里,既然你章邯胆敢挡路,那就让血肉开路吧!
    于是,项梁把部队分成两路。一路以朱鸡石和馀樊君为将军带兵迎战章邯的部队,一路是以项羽为将军率军攻打襄城。他分别给两路军下了死命令,不拿掉秦军,就提着自己的人头回来挨刀。
    军令如山,气壮江河。章邯,你尽管放马过河吧,你敢过来,不砍你个落花流水决不罢休。
    项梁信心十足地等待着前方传来的好消息,然而他却马上等来了一个坏消息:秦军生猛,馀樊君战死,朱鸡石军败逃奔胡陵。
    项梁火了,军命状之下岂容逃将?项梁闻听朱鸡石败逃,立即引兵奔入薛(今山东滕县东南)地,一刀斩了朱鸡石。
    这时,刘邦来了。饭要吃,仗要打。没了景驹王,还有项家军,刘邦只好厚着脸皮赶到薛地向项梁借兵。
    项梁看着刘邦这可怜样真是哭笑不得。曾经九千人的将领,如今带着一百随从来投奔,你这打的是什么仗?不过,项梁马上向刘邦提出一个要求,借兵可以,但你必须听我的指挥。
    事到如今,报仇雪恨事大,听谁的指挥都不重要了,刘邦同意了。那好吧。项梁立即拔给刘邦五千大兵,并且派了十名高级军官配合指导刘邦作战。
    刘三,你这次不能再输了,项梁刚砍掉败逃的朱鸡石,想成功还是失败,您自己看着办吧。
    刘邦心潮澎湃地带着几千个新家伙回到了丰邑。丰邑就像一块试金石,三翻五次地试验着刘邦的忍耐和斗志。然而,丰邑教会了他如何成长成一个著名的男人,在这几场战争中,他深深地懂得了,屡败屡战,永远都不能放弃战斗,是他生命中的唯一选择。
    如果说,前两次刘邦是怀着十分的愤怒兵临丰邑城下。那么,这次刘邦可是怀着无比的悲愤攻打雍齿。没有大死就没有大生,刘邦没有辜负项梁的期望,再加上生猛过人的项家军,这次他终于攻下了丰邑。
    刘邦进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雍齿。然而善于守城的雍齿也练得一腿好跑功,早弃城投奔魏国去了。
    刘邦站在城墙之上俯视着丰邑城的断垣残壁,心中不禁百感交集悲喜交加。今日之丰邑非昨日之丰邑,过去的丰邑懂得什么叫爱,如今的丰邑却教他懂得什么叫恨。他恨雍齿,恨丰邑的父老乡亲。
    丰邑曾经是我打下的,当我有前线冲锋陷阵为你们清路时,为什么这些人通通背叛我?你们死守丰邑难道就是为了一辈子呆在这小地方吗?
    现在,我打回来不是要挖你们祖坟,而是要以血与铁的事实告诉你们,其实丰邑城很小,外面的世界很大,只有打出去,大家才会真正的有肉吃!
    既然如此,刘三,我们就跟定你了,一起打出去,一起抢肉吃!
    http://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