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附录四 国人的自由
    什么是“国人”呢?国就是城的意思,国人即是城市平民。他们主要从事商业、服务业和手工业,基本上跟现在的城里人职业差不多。但他们还同时负有保卫城市的职责。当时没有职业军人,都是临时从国人中征募。
    由于国人有从军的特权,而且直接向政府上税,所以在大周朝,国人的力量和意志是颇能影响和左右政府大员的去留和国家对外对内政策的。譬如“国人暴动”就赶跑了周厉王,鲁国国人,曾经打跑了庆父,而郑庄公、州吁,他们的对内对外举措,无不受了国人意志的左右和制约,在书中我们已经说过了。
    《诗经》中很多诗歌,都是直指政府高层,甚至直接挖苦国君,对国君一族点名道姓地人身讽刺攻击之,这说明当时国人颇有言论自由,比起后来的皇权社会爽快的多了。在后来的朝代里是从来没有这样的东西的。
    总之,大周朝的“国人”(指城市平民),还是有一些政治发言权的。
    国人这么牛,是因为大周朝是分封制。“分封制”,使得很多权力向下层移动,导致了君权不够强大,君主不是那么牛烘烘的(甚至常被人弑杀)。君权不强大,就等于说专制力度不够大,固然就容许了民众有一定的参政权和议政权。
    具体来讲,从天子到诸侯、再到卿大夫,层层分封建设,权力被各层分享了,于是上边几层中每层的权力都不是很强,国君更不够集权,下边的民众也就比较活跃,民众意愿可以向上扭动,上面各层因为权力不够强,所以得给民众点面子——将来他还要借用民众替他这层撑腰以对付其它的层呢。于是,在这种复杂的权力稀释和互相制约的机制下,普通国人得到了略微可以参政的好处。——在最后一点上,这和现代西方的民主体系,有类似,即,分权势必导致制约,制约方才容许民主。没有分权、制约就没有民主,权力的集中是民主的天敌。虽然和美国的“三权分立”并不相同,但大周朝的分封制无论如何也是一种分权。
    但是,到了后来的皇权社会(指秦汉等等),没有分封了,权力都被皇帝抓在手里了,皇权得以加强,于是国人议政,也就随着皇权的加强和皇权高度专制而消失了。像《诗经》那样挖苦当政者本人的,更是绝无可能了。
    秦、汉、明、清,是皇权专制社会,没有分封,官僚们得不到可以自行其是、积累势力的封地,他们权力被大打折扣(遂成了奴才),导致权力都集中在皇帝那个层面上,皇帝的专制程度远远提高。有人说,皇权时代的官僚们难道没有权力吗?他们由于没有封地,不能世袭职务,没有独立的经济、军事实力,所以他们的权力都是暂时的、有限的,随时可被皇帝解除的,完全不能与分封时代的受封卿大夫家族的权力像媲美。这才导致了皇帝的无限权威和专制。
    总之,大周朝,由于是分封制,权力被受封的各层分解并在上下被分封层间其互相牵制,导致了其专制程度,比后来秦汉明清,都来得轻。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潮,因此也就被容许奔涌争鸣,成为中国文化与文明的大爆发时代。春秋战国人的性格,也比后代更有张扬个性、自由刚猛!——这大约就是分封制相对于后代郡县制的好处之一吧。
    据说,在西方的英国,“自由”精神,最早就是由中世纪的贵族们打造和发明出来的。中世纪的应该,是封建社会(类似我们的分封时代),被分封的贵族们有着独立的经济政治势力,可以拥有和捍卫“自由”这种奢侈的东西。与此相类比,分封制下的春秋时代的贵族,也是中国最早一批滋生了“自由”精神的阶层。也就是说,中国的“自由”精神,也是起自贵族——春秋时代的贵族。(这里说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意思,而是独立自由的人格与意识。)
    比如楚文王时期的鬻拳,他当时负责看城门,看见楚文王打了败仗回来,按照楚人的规矩,败军之将必须领死,所以他不让楚文王进城,非打了胜仗才许进来。楚文王只好又去打黄国。如果换到未来的皇帝时代,臣子敢把皇帝堵在大门外面,那还不是剥皮的罪。但鬻拳却敢于这么干。这是因为春秋时代的分封制,使得国君一族相对其他卿大夫家族并没有后代皇帝相当于臣子们的那种绝对优势,所以专制力度不够大。春秋时代人的个性张扬、人格独立,也就比后来的皇权时代格外来得耀眼。所以才有鬻拳这样敢把国君堵在门外的事迹。
    其实,从他的姓来看,鬻拳也是楚国贵族。楚王的先祖叫鬻熊,鬻拳应该是王族分支,所以他也是贵族。
    只不过所遗憾的是,英国贵族所启蒙的“自由”精神,后来发展壮大成为如今西方社会通行的民主自由意识;而春秋战国时代中国贵族的自由精神,却随着后来漫长皇权时代的到来,在专制压力下,渐压渐无,渐无声无息了。最后只剩下“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这样无比可耻的昏话。最终给西方学者留下了这样的偏见:东方人喜欢专制,西方喜欢平等、自由。其实,在我们实行“分封制”的春秋战国时代,人们身上也是一度闪烁着自由独立的人格光辉的!
    春秋时代的弑君犯(至少在三十个以上),我们从前过多是按照皇权专制时期所养成的正统儒家观念,毫不迟疑地鞭挞他们为“弑君犯上”,不假思索地斥之为乱臣贼子之类,其实我们却忽略了,这些人身上,往往有着“弑君”的理由和隐衷:宋国的南宫长万,是受国君之辱而弑君,后来的公子宋、夏姬的儿子、崔杼,他们的弑君,也都是因为被国君污辱,被国君泡了自己的亲妈或者媳妇。他们的过激行为,是当时人一种“非奴才”的自由人格意识的极端表现,正是后来的皇权时代俯首帖耳的臣子们所稀缺的,亦可叹也!
    总之,分封制大约可以带来独立自由的精神和人格,这是我们所得到它的重大好处。当然,它的主要坏处则是割据和混战。在这一点上,春秋战国是如此,英国的“封建时代”(实为分封时代),也是如此。
    此外,分封制还有一个好处,由于分封制下,被分封的各级“领主”家族互相制约,都需要一定程度讨好国人。所以人民起义,就非常的少,大周朝前后持续了八百年,载入史册的人民起义的数量和规模都非常少和微小,远远达不到后来皇权时代的规模。在西方的中世纪封建时代(即对应于我们的商周分封制时代),农民起义的数量和规模也是小的。
    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虽然《诗经》里有“硕鼠、硕鼠”的控诉,但在分封制时代的人民被剥削和压迫的程度,是弱于后代的皇权专制社会的。至少,在皇权专制时代,作诗“硕鼠、硕鼠”地骂政府的事,是绝对不敢有的!
    最后说一下分封制的最后一个好处——反独裁,而培养民主。这要先从晋国的六卿制度。晋国的六卿,是六个世家贵族,他们组成内阁,轮流选出执政官,处理国事,基本架空了上边的国君。这种贵族联合体的政治,其实很像是同样的封建时代下的英国的上议院。英国的上院,就是由各姓贵族们组成,分掉了英王的大多数权力。后来在上院的基础上,又有了民众组成的下院,形成了一种近代的民主制度。
    如果分封制下的晋国六卿制度继续进化发展下去,而不是被秦始皇的皇权专制把它终结,中国的春秋战国分封制,也有可能逐渐演变走向西方的近代民主形式吧。
    所以,总结一下分封制的好处,不论是先秦的分封制还是西方中世纪的与之相当的封建制,都意味着贵族力量的强大,自由人格和精神的张扬,乃至民主议院形式可以由之产生。所不同的是,先秦的分封制,被后来的皇权时代终结掉了,而西方的封建社会,则逐步走向了近代民主与自由的机制。
    鉴于上面对分封制的分析和对中西方分封制、封建制的对比,若把秦以后这种皇权专制社会,称为郭沫若所谓的“封建社会”,实在是说不通而且徒然导致混淆概念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