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才明白,当撒拉族人把他们围困在吊桥上用火把照亮的时候,他们不是羞愧得无地自容,那时他们心里一定被一种爱召唤着,手挽手让他们视死如归,他们只想去一个谁也找不到的地方,那儿只有他们两人,相亲相爱。
孔杰的死带给两个老人的打击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孔妈妈一病不起,被诊断为胃癌晚期的孔爸爸担负起照料老伴的重任。
回忆往事,孔妈妈说儿子不算是一个聪明的人,但却是最听话最勤奋的儿子,在所有人都对他不抱希望的时候,他抓住了尾巴,用最幸运的分数被一所不知名的地质学院录取。四年大学出来后,他自己联系去了一家国营水利水电工程局,因为单位效益不好,才接受他这种无处可去的大学生,工作环境决定了他很少见到异性,常年奔波在荒山野外,岁数越来越大,这成了父母的一块心病,而当某一天他来信说他恋爱了,两位老人高兴极了,尽管他们对姑娘没有一个‘正式工作’又是少数民族不是很满意,但看到她的照片后,他们觉得儿子的选择没有错,而且一个有‘正式工作’的儿子养活一个没有‘正式工作’的儿媳妇,日子也不会过不下去,何况还有家里他们两位老人的退休金,这样想来,他们立马去信催促两人尽快结婚。
他们没有想到阻力来自女方家里,尽管孔杰各方面条件都配得上韩月,但致命的是他是一个汉人,撒拉族人并不愿意把他们的女孩嫁给一个汉族人,这方面他们和同是伊斯兰信仰的回族有一样的苛刻,他们并不在乎你有多优秀,他们看重的是信仰和民族的纯洁,甚至他们对和汉族人连亲有一种莫须有的恐惧。
走出山寨,撒拉族人也许认为他们不适宜花花绿绿的社会,也许汉族人会把这看做封闭落后,但撒拉族人口只有十几万,每当有一个撒拉族人被汉人通化,撒拉族人也许认为他们就离民族消亡又近了一步,他们因恐惧而变得极端,这是汉人所不能理解的。
那时候‘下海’已成了时髦,所有看不到前途的人,都丢了铁饭碗,把自己置身于‘豁出去’的境地。当时,孔杰也是这样一种理性和非理性胶合在一起的状态,恋爱不成,单位警告不要做破坏民族关系的事,这把他逼上了绝路,两个当事人一合算,觉得抛弃一切出逃才是唯一的出路。
孔杰死后,还算单位的人,单位负责在黄河里打捞遗体,第二天尸体被一块巨石挡在浅滩而被找到,简单的追悼会把他追认为‘因公殉职’,差一点就成了烈士,这都是因为同情而作的弊,没人对这个悲剧事件的定性说三道四,死去的人已经死去,身份的认可也就是给活着的亲人多一点命价,可是再多的命价也换不回唯一的儿子。
孔杰被安葬在X市离自家不远的一个墓园。从此两位老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散步,从家里走到墓园,他们要用去将近一个小时,他们步履缓慢,被正常人慢一半,但他们习惯了把所有时间用来陪伴儿子。墓园环境幽静,绿树成荫,有动听的鸟声,他们在草坪上铺一块毯子,没有过多的语言交流,两双浑浊的眼睛总是望向儿子那边,午饭的时候,他们就过去和儿子一起吃,把家里带来的正餐摆满供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