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吉吉的经历——学画六年
    吉吉目前的身份是海报设计师,走上了以画维生的职业道路。但并不是说吉吉一直在努力,学画是偶然。吉吉进初中以后,世界一下豁然开朗,吉吉骑着单车享受着世界的开阔,每天都和同学们骑着单车探访新方向,几乎乐不思蜀了。
    下课时间,吉吉正要和右手边的琪琪分享昨天的新探险经历,却看到坐在后排胖胖的洁洁在画美人头,她认真地画着美人,从脸型开始,眉毛,眼睛,双眼皮,鼻子,嘴巴,脖,领口,发型,装饰品,各个方位或简洁或豪华的珠珠串串。不看不知道,小小的半个巴掌的的纸上画个美人图,心思还很细密。吉吉问道,是谁教你画的呢? 洁洁说:“是看小学一个同学会的。”
    画完了,同学们都围了上来,评论着画片上每一个物件,谈论着“她”的美丽和不足,揣测“她”的性情,想象“她”该有的身世……吉吉嫉妒了,马上拿笔也画了一个,但是,不是眼睛一个大一个小,就是眉毛一高一低,或者看起来就象和谁生气一样,总之一点也不可爱。吉吉哇哇哇地把她叉掉,重新再来,把洁洁的家底全借出来描摹。
    吉吉交待一下当时的环境背景,当时没有欧美漫画渗透,也没有日本漫画压境,尚无专门教小朋友画漫画的书籍和影视。画的印象来自国画,女孩子关注其中的仕女,那简单的轮廓勾画和飘逸的衣裙,多数或坐或立着不动,笑容也是微微的形象。人们常说的“美得跟天仙一样”就是对美人形象的概括。不象现在的漫画,切镜之后人物完全动起来,跟活了一样,追求造型仿真和超人体态和心灵,设置情节故事甚至成长系列,附带衍生产品,是一个产业。当时的绘画还处于意识启蒙,除了少数人的个人爱好和个人追求之外,并没有形成产品和产业,也谈不上普及教育了。
    吉吉觉得画画很容易,也和纸上的美女建立了感情。吉吉为她千变万化地设计脸型、眉形、眼的表情、鼻子的性情、嘴巴的造型、发式和装饰,到后来,吉吉简直多了一个朋友。这位朋友时而清纯可人,时而妖冶迷人;时而媚态动人,时而雍华贵人;吉吉给这位朋友设计了春、夏、秋、冬四时不同的着装,还有晨起,午觉,散步,晚安,包括吃饭、宴会、舞会、出门郊游、乡村烧烤、山岭马术、草原射箭等等不同场所的打扮,按现在的话说,无所不包,无所不用其极,就差没有男朋友了!
    吉吉的画渐渐得到了周围人的喜爱和赞赏,吉吉沉醉在想象的世界里,再也没有白天和黑夜分别,只有画和没画的分别。正好,学校新来一位美术老师,在筹办新一期的“美术兴趣班”。有一天上课的时候,老师说:“画得好的同学可以给我看看,推荐进美术班啊。”吉吉有意地把自己画的“仕女图”递给老师,老师接了,推开眼镜,用鼻子看了看,煞有介事地问吉吉:“你画的?”吉吉回答说:“是啊。”然后,老师往讲台上走去,让大家安静一下,宣布说“我们美术班增加一位新学员——吉吉!吉吉很爱画画,祝她在美术班学习到更专业的知识。”同学们立刻把视线转到吉吉,那眼光里有惊讶、有欣赏、有羡慕嫉妒恨!吉吉吐了吐舌头,大家都笑了。
    老师的画室在教学楼二楼的西头,与教室隔着一个铁栏杆门,需要的时候才能进去。美术课定在下午放学后的一个半小时。一学期学费30元,不含笔纸和颜料。吉吉象个艺术生一样订购了画夹,全套水粉笔和颜料盒,8K的素描、水粉纸若干,开始学画。
    画室里一般固定的布景有三到四个,涉及不同层次,吉吉从最简单的石膏模型画起。还没有正式上课的一天,吉吉带着崭新的画具溜进去了。画室里只有4、5个人在,有一个在看窗外的操场(画速写),有四位围着一个布景在画,自然光。吉吉站在画得最好的姐姐后面看了一会,觉得自己也可以象姐姐一样,就挨着坐下,象她一样支开画板,用一个夹子夹上纸。
    吉吉的动作和行为都显示了对现场的陌生和不熟练,那位姐姐都看在眼里,她停下来,把吉吉的画板立起,把纸放成竖式,又拿了一个夹子给吉吉的纸夹住上面左边角,然后把夹在中间的夹子挪到右边角上。吉吉赶忙谢谢她,削铅笔的时候,姐姐问了吉吉叫什么,哪个班,学多久了。吉吉都告诉姐姐了,第一次来,是今年的新生,参加新一期的美术班。吉吉也知道了姐姐的名字叫彤彤,已经学了两年了。彤彤姐姐一边和吉吉聊着,一边手上不停地在纸上画阴影,阴影黑得跟乌云一样,看着都能倒出墨汁。
    吉吉开始画画了。按布景上的模型一挥手就把轮廓画完了。然后就看着彤彤姐。彤彤姐又停下来,指着吉吉画的轮廓说:“不能这么画,你去站起来去看看,石膏上面有线没?去看。”吉吉跑到模型跟前看了看,看到布景的石膏是一个整体,雪白无瑕。吉吉回到座位上说:“没有线,但是面和面亮度不同。”彤彤姐说:“对的。”各位听懂了吗?素描画的是“光和影”而不是形体。
    吉吉重新再看布景,看石膏,看到了光和阴影。吉吉开始学着画阴影,但手却不给力,吉吉只能画出线,怎么也成不了面,最多只是网。吉吉又停下来,满脸疑惑地看着彤彤姐。彤彤姐停下来,拿起吉吉的笔开始削,吉吉才发现彤彤姐的削笔印有快一寸甚至一寸多长,从笔尖到笔身坡度缓缓。彤彤姐很快把吉吉的笔也削成了缓坡型长笔尖,然后比了一个捡铅笔的姿势说:“这么拿。”吉吉按彤彤姐说的,捡着铅笔往纸上画,笔画很快成了面,面面相叠成了阴影。觉得走对道了,吉吉很快埋头画,过了好久,感到身后站了个人,便抬起头来,一看是美术老师,赶忙叫老师,他笑了笑说:“嗯。你来了。”
    吉吉很快把石膏模型都画完了,转头看彤彤姐,彤彤姐没打扰吉吉已经回家了。吉吉站起身,觉得今天真有收获。
    自此,吉吉每天放学都去画室,虽然傅老师只要求周二和周五下午上课。因为吉吉发现画室的门永远是开的,老师有时候在,有时候不在,有时候是学生在,总有人在。吉吉雷打不动地去画室,按布景画,坐在那里就忘了时间。从平面到曲面,从简单到复杂,画过了立方体、六面柱体、球体、棱锥体、复合锥体到后来的嘴巴、耳朵、眼睛等。
    彤彤姐偶尔不到,但基本都在。彤彤姐的两只手都沾了铅笔灰,总是黑乎乎的,右手更甚。她的画特别黑,吉吉看着布景感觉没那么黑,但彤彤姐说:“我从前的老师主张往黑里画。黑才能衬出白。”吉吉长大后,也认识了不同的绘画风格和体系,就明暗分纯白系和暗黑系;纯白系,在一片白中间看到形象和故事;暗黑系也是,黑黢黢的一片中有形象和故事。画暗是有理由的,因为“白无更白”,能操作的只有灰,各种层次的灰配上足够给力的黑,层次就会立体起来,最终画面效果更佳。彤彤姐的画更象没开灯,但吉吉没说。
    记得有一次做完大扫除,吉吉到画室的时候已经迟到了。吉吉推开门,同学们挨挨挤挤地都围了个大直径的半圆,都在画,没有一个人说话,布景上放着一只石膏耳朵。吉吉搬了座位坐在后排,瞄准前排两人之间一个空隙,铺开画纸开始画起来……画石膏是没有任何感情的,严格按光影画。石膏耳朵轮廓圆润,且沟壑深深,很好表现。吉吉心无旁骛,眼睛一直盯着它,一口气把它画下来,身边又站了一个人,是老师。老师看看吉吉的“耳朵”说:“你怎么画了只这么大的耳朵,”他让吉吉站一旁,坐在吉吉的位置,为画面添了几笔,又擦了几下,便拿着画板走到前面,说:“请同学们看看吉吉画的,构图饱满,层次分明是不错的画作。”同学们立刻被吉吉的“耳朵”吸引住了,都上前去看,吉吉看到同学们的“耳朵”大多数都是小小的,苹果大,纸上画的大部分是背景布。同学们费了老大劲,却没有好的效果。恰逢学校艺术节,吉吉的“耳朵”被老师选去参展。
    耳朵石膏当然属于最初级的绘画课程,吉吉接下来还参加了高一级的绘画训练。傅老师还开了另一个班“高考美术班”,学员是高中的哥哥姐姐要考艺术大学的,用的是2开的大纸,吉吉一进去就感觉渺小了。哥哥姐姐的个头比吉吉高,因为画的尺寸比较大,站着画的也多;高考美术班的到课率远比美术兴趣班高,画室里满满当当,布景石膏体量更大,细节更多。吉吉认识了“伏尔泰”、“凯撒王”、“大卫”、“维纳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等石膏像。画石膏像当然难,卷曲的头发和衣褶,还有动态,经常要调整甚至重画,花的时间更多, 训练更彻底,成稿更珍惜。
    吉吉经常听老师讲画石膏像的要领,抓型上虽然是欧洲人,但三停五眼比例不会变;虽然是动态人物,但肩膀还是两头宽,注意肩膀的厚度;是曲面就有反光,只是有强弱;注意近大远小,透视合理,鼻子才立体;画面整体很重要。一入“画”门深似海,吉吉没了寒暑假。
    画画很艰苦,但老师和同学们不改生活热情。有一次寒假班课程要结束了,老师提议开个Party庆祝新年,大家前一分钟还在瑟瑟发抖、快要冻僵的绘画思维中马上转换到庆祝会的布置中。吉吉把地上的废稿子收了一些,拿出颜料盒,给稿纸背面刷上了红黄蓝绿色,彤彤姐把彩纸剪成三角形,依次挂在绳上,在教室的对角拉起了彩旗条;一个姐姐用自己红色的围巾,搭在了对角线中央,画室马上变成了俱乐部;老师改了一个布景,用来了解人体骨骼的“骷髅架”环抱着“伏尔泰”,做两人正在对谈的样子,用红布把它们绕了一下,隔出了它们的“两人世界”……真是恐怖又刺激。大家你出心思我动手地忙开了。
    一个哥哥奉命买来了蛋糕、水果,大家七手八脚地把布景台从墙角抬到“俱乐部”中间当茶几,围着茶几放了一圈椅子,两个姐姐把水果都洗干净,人头份。天冷得很,一个哥哥在墙角点燃了废纸,大家马上加入了添纸的行动中,火慢慢大起来,有人提议关灯,世界一下静谧了。大家都看着火光摇曳,看着快烧完的纸屑翩翩而起,心生暖意……有人喊了一声:“新年快乐!” 大家才幡然醒悟,开灯互贺新年。
    还有一次,老师带大家出去写生,去南郊公园。当时南郊公园刚刚开放,人烟稀少,园景蛮荒,植物浓密,路都没有。老师带着大家找适合入画的风景,一边走一边看。到一个地方,刚准备把背包都放下,都以为就是这里了,他又走回来了,带大家继续找。走着走着,路边忽然出现了一小片水面,老师马上走过去看了一圈,站定,“嘿!这里好!”
    大家跟过去,这是一个坳下的小池塘,由于地势原因,分成两层水面,靠近路边的是小池塘,二层上的是大池塘。周围绿植繁茂,近处星星点点的小紫花,二层池塘左边有芙蓉树,大朵花开得正艳,水面有些许花瓣,水里有倒映着蓝天,还真有几分美丽。池塘远处有三棵深绿色的树,笔直阵列,恰如一将两士兵容威武。背靠山麓,植被立体,一株红枫俏丽地探出来,高处有蓝天白云,是个难寻的景致。大家各自找好角度,支上画板,准备笔纸,开始画。
    吉吉第一次外出写生,不知道从何下手,便立在老师后面,看他画。老师用赭石色画布局,竖式构图,留三分之一画蓝天,从一层池塘起,勾勒池塘的造型,二层池壁定位,远处的山麓、植被总占三分之二。吉吉会了,赶紧学样,也在纸上画了。再过来看老师,老师已经开始铺调子了,赭石调深绿,把整个画面的阴影处确定了,然后从中调开始上色。按理说,山里的植物自有姿态,但满山的植物便看不出模样,只会让人感觉一丛深绿、一丛浅绿;顺光发冷,逆光发暖。
    整个山麓都是背光的,所以老师有绿色调少许土黄,近处顺光的部分,用浅绿调少许蓝,用面的形式打底;然后开始从中部绘,绘出一丛丛的满山植被,在色彩上略有差别;再画远景,天际线和蓝天白云,尽量虚调,营造虚远的感觉;还有两层水面的绘制,既要画山的倒影也要画水面细节,凸显明净自然的风景格调;最后刻画近景细节,池壁的石块、近处的繁花和枝桠,恣意生长的草本植物,一幅写生就完成了。吉吉看着老师的画,再望望天空下的小池塘,有点迷惑了。
    画面的近处池塘面积明显比远处池塘大,这与自然实际不符合。但是画面上却很耐看,有景深。吉吉问老师:“为什么把小池塘画大,而远处的大池塘却没那么大?”老师看看吉吉说:“我们的纸张是平的,但是实际景色是空间的,所有我们要运用透视原理来表现空间,近——大,远——小。”吉吉再看其他同学画的,横式构图多,山平水平,如实记录。上面是蓝色的天空,中间是绿植,下面是白白的池水和池岸。两图相较,透视者胜。
    吉吉长大后,看过一些色彩作品,有主张重彩,也有主张淡彩,甚至有主张灰调,各自都有生存土壤;色彩按内容分静物、人物、风景;画种很多,如水粉画、水彩画、油画各种派、国画重彩等等。有的画家专攻一种形式或者一种内容,形成特色,也可以有很好的成就。色彩不象素描那么严格,可以有个人的偏好,画风独特最重要。
    户外写生中间休息的时候,老师提议出点节目让大家开心一下,大家快乐地拍起手来,谁上呢?经过一番推诿,还是老师有料,他为同学们表演了一段口技“两狗吵架”。只听到两只大狗一只比一只凶,汪汪狂吠,老师一人分饰两角,在不大的场地上,急速地转换场位。后来,只听到那只凶狗发起攻势,嗷地咬住了弱狗的腿,弱狗发出呜呜的哭声痛苦地逃走了。
    大家眼前仿佛经历了两狗争斗,一狗断腿的残酷场面,更对老师忘情出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在大家不断怂恿下,老师开口唱了一首歌,唱得雄浑壮阔,山岳无色,大家的手掌都拍烂了。休息下来,同学们都夸老师多才多艺,老师倒是很不客气地说,学艺术嘛,什么都要有兴趣,什么都要去了解,尝试。
    当时老师大学毕业没几年,还是二十出头,血气方刚的青年哥哥。除了对绘画精益求精外,对生活也追求不止。长得很帅,被誉为“凳凳中学的大卫”,个子很高,腰短腿长是当模特的料,总穿着最时髦的喇叭牛仔裤。借用描述芙蓉姐姐的说法是,不论站在多大的人堆里,总能被最苛刻的眼光无情地揪出来。
    他夏天穿着黄色大花的海派衬衣,头发卷卷;冬天穿着大红的羽绒服,长发披肩,一千米外就能让人目不转睛。有一次老师参加省展,吉吉看到老师花了一个月,画了七八幅油画,是大件,最小的1*1米,最大的1*4米大,上面无比抽象地画着几个泡泡,背景是如血绯红,如管如网若有若无;吉吉看另外几种尺寸,内容也大同小异。吉吉好奇地问老师,画的是什么?他饶有兴趣地反问:“你看到了什么呢?”吉吉没防着,一下哑了口。后来,吉吉上生物课的时候看到书上放大的子宫彩图,忽然感到似曾相识,对,就是老师的画。有些变形,但不出此意。吉吉为老师羞红了脸。
    不知道老师的画是否获奖,又有多少最终看懂的观众呢?有关老师的花边消息总在流传并不断更新。在画画的时候,总有同学传达着老师的各种讯息,这样开始:“我刚看到老师带着女朋友出去了,真漂亮,长头发,高跟鞋。”另一位马上接话说:“长头发吗?你确认?”“是啊,长头发!”这一位马上反驳:“看错了吧,我上周看到的还是短头发的美女,老师搂着她的肩膀呢!”“不会吧,一个礼拜头发就会变长?”另一个接了一句:“是不是两个人啊?”大家“啊!”了一声,有点坏地笑了。
    实际情况是:老师一直在谈恋爱。直到吉吉毕业离开凳凳中学,老师的女朋友也没有确定。长大后,吉吉有一次在公车看街上的风景,有一对情侣,勾肩搭背往前走着,右转下台阶背对着吉吉不见了。那男的体型和发型吉吉一眼认出非老师莫属,只是女人又换了。又过了几年,才听到老师结婚了,已经快到30岁,这离吉吉学画时已经过去了快10年。看来老师情路坎坷,屡败屡战,终于抱得美人归!
    十年如一日,绘画原理不变,变的是画的内容和形式。1995年,386微电脑进入中国,带来了PHOTOSHOP4.9——图像处理软件,由大名鼎鼎的ADOBE公司研发,全球设计师都在用,一时风头无俩。吉吉花了4个月学会了它,但苦于没有图片可做(外面的图片有版权,自己拍照片存储器又有限,手绘扫描也要费用)。吉吉又花了4个月学了另一门软件CORLEDRAW8,吉吉可以自己画图片了。如今,美图秀秀和光影魔术手集成化、智能化的选项不少,操作更简单。
    时代会把所有人都变成设计师,如果你真的有想法,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