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外面又飘飘扬扬下起了一场大雪。小芸上班去了,承志上学去了,老岳父也被几个同事拉上喝酒去了。我一个人闲坐无聊,索性来到大佛山,游览雪中奇峰,散发情怀。
这大佛山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孤峰独秀,巍峨傲岸。其形,似三角彩旗临风招展,猎猎有声;其势,恰巨龙凌空,跃跃欲飞。山上因有唐代石凿大佛,高二十多米,而颇具盛名。终年都有游客前往,尤其在春季庙会,游山者更是络绎不绝,盛况空前,是本地一大盛事。
迎着飘雪,拾级而上。左边悬崖千仞,右边深渊万丈;曲径窄窄斜斜,蜿蜿蜒蜒;山上殿宇相交,楼宇鳞次;燕走山腰,云行脚下。极目远望,高山大地,银装素裹,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寒风过处,传来山上低沉的钟声和抑扬的诵经声。
大佛殿前,香烟缭绕。佛相庄严静穆,慈祥和善;头部呈螺旋式突起高肉髻,面容饱满圆润,富泰敦厚,金光闪烁,耀人眼目;两眉间聚绒绒白毫相,耳垂丰盈;身披通肩袈裟,色彩明艳;颈饰三道松软弦纹,塑作精美绝伦;袒胸赤足,脚踩盛开莲台,作善跏跌坐于束腰须弥座上。大佛石窟周围,数不胜数的飞天人禽,栩栩如生,飘飘欲飞。
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祈求降福,保佑平安。石雕大佛,巍然屹立,满面肃然,不为所动。
我面对大佛,深鞠一躬。不求佑我长命百岁,只为大佛就像一位历史老人,悠悠千余年,目睹世道变迁浩瀚人生。芸芸众生中,我也是其中一员,就像历史长河中之一滴水,百川入流,汇入大海;就像茫茫苍穹之一流星,一道亮光,一闪既逝。何等渺小,何等短暂,何敢有一丝倨傲之态?
大殿旁边,摆着一个卦摊,一块红布铺在地上,上面画着一个道家的阴阳鱼,两旁写着:预测吉凶祸福,指点迷途君子。算卦者蓬头垢面,身披破袄让人猜不透是落魄潦倒之象,还是江湖异人之态。
见我留意卦摊,算卦者立刻摇唇鼓舌,搭讪起来。只听他道:“看先生头大额宽,鼻直口方;天庭饱满,面色光亮,定是贵人之相。只是眉宇间凝结一股忧郁之气,必有疑难心事。先生可摇上一卦,在下定可测知吉凶。”
将死之人,还说“贵人之相”?我淡然一笑,随口问道:“师傅可测什么?” 算卦者见问,来了精神,口若悬河道:“远问前程,近问财运;婚姻大事,出门寻人。天有万象,人有百事,无可不问。”
我心中冷笑。若问前程,我已自己辞职;若问婚姻,我家中有妻,心中有情,你可知阿坤何在?我冲口说道:“师傅可测生死?” 算卦人一楞,张口结舌道:“先生大富大贵,长寿之相。”
我宽容地笑笑。据我所知,古之《周易》八卦,以预测凶灾为侧重,“趋吉避凶”为功用,最善测人“破身之灾”、“疾病无治”。不是此人不学无术,便是“商业习气”浓厚。大雪天出来,只为讨个吉利钱,混碗饭吃,何敢断人生死,惹恼顾客。唉!清净之地,出来散心,不必与人一般见识。天寒地冻,他也怪可怜的。我“赏”他十块钱,权充饭钱。
不知什么时候,大殿来了两位僧人,身披袈裟,站里殿前。一位面熟,像是本山方丈,俗称李师。一位雪白胡须,慈眉善目,双目炯炯有神,不曾见过。李师见我给饭钱给算卦人,双手合什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功德无量。”
我心有疑惑,便请教李师道:“敢问师父,与人方便,有何功德?” 李师道:“积德行善,可得福报。生可得大富大贵,荫及子孙;死可往生极乐世界,享受清静欢乐。”我问道:“请问师父,极乐世界何在?” 李师道:“在西方佛国。”我问:“人死如灯灭,烟消云散,怎么往生?” 李师道:“心诚则灵。”我道:“心诚则灵,信则有,不信则无。真有灵魂,不信者之魂,往生何处?” 李师沉吟半晌,道:“六道轮回。”
一直站在一旁的老僧,这时突然发话道:“善哉,善哉!施主慧根深厚,今日得遇,实是缘份。如若不弃,请到禅房一叙。” 李师连忙介绍说,老师父是峨黛山方丈精启大师,当代佛教界十大名师之一,云游到此,还没与一位俗客答话。我忙躬身施礼道:“在下无才,多有冒犯,还望海涵。”“辩才无碍,我佛训示,何怪之有?用俗家话说,‘真理愈辩愈明’嘛!”大师风趣地说。
我们来到禅房,大师双膝盘坐,手数念珠。小和尚端上茶来,大师呷了一口,道:“适才李师所言,皆是我佛权巧之法,旨在教化愚钝,劝人为善。施主并不盲从,实是难得。”禅房气氛和谐,大师满面祥和,我便畅言道:“敢问大师,到底什么是‘佛’?”大师道:“佛者,正等正觉、大彻大悟之人。”我问:“既然尚属人之范畴,佛可真在极乐世界?”大师道:“祛除六尘蒙蔽,明心见性,即身是佛,何必身外求佛?”我似有所悟,道:“如此说来,极乐世界,也可从心生?”大师赞叹地点点头,接着说道:“我既是佛,佛既是我;心静则明,身安既轻;一念不生,一尘不染,无欲无求,无忧无虑,既是极乐世界。”
我接着问道:“有生既有死。人死之后,心之极乐世界,岂不随身灭而亡?”大师道:“贪嗔痴恨,孽债缠绕,生不如死;五蕴皆空,心无挂碍,虽死犹生。生既是死,死既是生;无生无死,不生不灭;何来生死?何有生灭?”我一下恍然大悟,接着说道:“大师之言,是否可以通俗为这样说法:人生在世,若患得患失,必忧心仲仲;利欲熏心,必烦恼缠身;损人利己,必遭人唾弃;作奸犯科,必自取灭亡。若无非份之想,必心安理得;心无邪念,必行为规范;多性善事,必受人尊敬。只讲奉献,不求回报,必受人纪念。就如一首现代诗说的一样: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大师起身站立,字字铿锵道:“我死而他生,此消而彼长;世世代代,繁衍不息,是故无生无死;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佛性相同,是故不生不灭。”
我顿觉身轻气爽,心性开朗;生死之疑,了然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