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闲着无事,打开父亲留给我的遗稿,翻看起来。父亲去世得早,自我记事的几年时间,又不和我在一起,我对父亲只有一个模糊印象。他给我留下这么厚的一摞遗言,要和我说些什么呢?看着看着,我被深深吸引住了。越看越痴迷,越看越激动。
父亲给我讲述了他短暂的整个一生。那小时侯的艰苦,与宏伟志向;少年时期的发奋攻读,与考上大学,由一个农家子弟鱼跃龙门的喜悦心情。
父亲是重感情的。大学时与一个叫陈琼的女生那朦胧的爱情,纯得叫人惊奇,痴的叫人难以置信。上辈人真是让人不可思议,明明他对陈琼爱慕不已,陈琼对他一见钟情,郎才女貌,天般地配。可他偏偏瞻前顾后,不即不离。他为什么要苛求自己?自责自己,近于残酷。陈琼又为什么偏偏对他一往情深,不改初衷?这个富商千金,毫无忸怩之态,大胆表白,勇于追求,令人钦佩。
可他们两个人都是痛苦的,在内心都很痛苦。陈琼那绝望伤心的眼神,踉跄的脚步,至今叫人于心不忍!尤其是父亲,他竟痛苦了一生,怀念了一生!难道这就是真正的爱情?是超越了物质与现实的心灵相恋?是爱到极致、已达忘我,相互心中只有对方,只替对方着想的奉献精神?
可这震撼人心的痛苦,又分明让人从苦涩中感到一种温馨与甜蜜。能真正有这样一段恋情,一生中将一个人装在心中,何尝不是一种常人难得的幸福?那怕这段经历是短暂的、无结果的。
父亲当事者迷。他自以为在他的心中另有一个“心中偶像”,纯洁无暇,柔情万种,心心相印,永不变心。在他的感情世界里,他任由思绪驰骋,充分表达了他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那两情相悦,鸾鸣瑟和,郎情妾意,是那么美好缠绵;生生死死,永不分离;天上人间,痴心追随。这种超越物与肉的情与爱,真是对现代人越来越追求实用、享乐的鞭鞑。
父亲是这样想的,我相信他也会这样做。因为在陈琼身上,他已体现出了他情感的超越。可他不明白,或者不敢相信,陈琼正是他心中偶像在现实生活中的还原。仅仅因为太真实,太具体,他采取了逃避,造成了两个人的悲剧。可这场爱情悲剧,又是那么震撼人心!正是由于父亲的纯情、清高,成了造就悲剧的主要根源,又同时显现出了他的正直与高尚(尽管父亲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他真诚善良,注重感情,不媚俗,无贪欲;不自欺,不误人。
父亲的婚姻是可悲的。了解了他的内心世界,与母亲简直是格格不入。他也苦闷、彷徨,但他不沉沦。他的可贵之处,是不沉湎于儿女私情,尚有兼其天下的胸怀。他入仕为官,造福乡里,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成效显著。
父亲是不幸的。正当他大展宏图之时,他不幸身患绝症。面对死亡,他心有不甘。可他并没有一蹶不振,恐慌绝望,而是坦然接受,一人承担,走过了他短暂一生的最后一段历程。那是多么内心孤独,情无所托。可他竟提出“此消而彼长,我死而他生”,多么阔大博爱的胸怀,积极进取的精神!
父亲是勇于负责的。他身患绝症,难舍幼子,拳拳之心,充满笔端。在他有限的生命里,父子很少交流。他却在临别之际,留下了近十万字的遗稿,记述了他的生平,使我对他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了解,是隔断时空的了解,是情感的交流,是心灵的碰撞,有时相聚一生也不一定能做到。他担心我幼年失亲,心理受到创伤,不利我的成长,给我留下了十几封信,设想了我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设身处地,谆谆叮咛。舔犊之情,可见一斑。使人本来还算平静的心情,反而心潮起伏,忍不住痛哭失声。
父亲在每个信封上标明年龄阶段,问题类别。要求不到时候,不能打开,就像古时候的锦囊妙计一样。已经有权拆阅的有三封,是“少年立志篇”、“中学努力篇”、“大学恋爱篇”。教育我要从小立志,树立远大目标,胸怀抱负;刻苦学习,不可虚度光阴,“闲白少年头”;进入大学后,切记要以学业为重,学好本领,将来造福社会。择偶问题,切记要以感情为基础,万不可贪慕虚荣,讲求条件;更不可追求物质,贪图富贵,出卖人格。
父亲是对我这样要求的,他自己则更是这样做的。他与陈琼的美好恋情,正是由于他惟恐有此嫌疑,犹豫不决,无形中在两人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障碍,最终错失了一段良缘,使他终生不能释怀。
那陈姨也是,爱就爱了,大胆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干嘛又要让位与父亲心中那虚幻的影子,说什么“情到深处,不是一味想要得到,而是真心希望所爱的人幸福。”这一对人啊!怎么这么相像?说到底,她也是父亲一类的人物,爱得太痴,也就太苦。你们谁就不能迁就一下吗?我敢肯定,两人中只要有谁稍有让步,成就姻缘,你们将是天下最幸福的一对。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贫穷疾病,生活磨练,你们真能达到“生生死死,永不分离”。谁都是首先考虑着对方,这样的无我、无私的一对,还经受不住什么考验?还有什么能将你们拆散?
相比之下,我们这一代人是轻松的,同时又是空虚的。与你们相比,我们是何其肤浅!缺乏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