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回:阴阳无路,邑尊礼拜冥官求福。姻缘有定,城隍强占民妇为妻
城隍这一神职,不知起于何教,设自何朝。他为三教九流的人所共奉,都说他是阴间的地方官,不单管辖全县的死鬼,也管辖全县活人的生老玻豪和善恶报应,颇像是阎罗天子派驻各府州县的“代办”。征诸史籍,《北齐书》中有“祷于城隍”之句;唐代第一任缙云县令李阳冰的祭城隍碑记,至今仍在邑庙中立着;唐人张说、张九龄也都有《祭城隍文》传世。这说明南北朝、隋唐以前,就已经有了城隍这个地方官了。
朱元璋坐了天下以后,也不知早先的城隍暗地里都给过他什么好处,他对各府州县的城隍一律加上封号:府城隍封公,州城隍封侯,县城隍封伯,还把一些已死的有功之臣分封到各府州县去当城隍。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又下诏替各府州县的城隍建立公廨,塑像立庙,俨然也是一座大衙门。
浙江省缙云县的城隍,姓胡名深字仲渊,处州府龙泉县人。他和同乡人章溢都是当时名儒王毅的学生。元朝末年天下大乱,他在乡里组织一支地方武装,原来只图自保,后来与叶琛、章溢先后投到镇守滁州府的石抹宜孙帐下任参军,奉命与章溢等募兵平定“山寇”。石抹宜孙出任浙江行省参政,任命胡深为元帅。至正十八年腊月,朱元璋攻金华,胡深奉命领兵驰援,未到金华而金华已陷。转年耿再成、胡大海攻处州,石抹宜孙战败,与叶琛、章溢等人逃到福建建宁,胡深则献出龙泉、庆元、松阳、遂昌四县降了朱元璋,初授左司员外郎,后耿再成被叛军所杀,朱元璋任命胡深为浙东行省左右司郎中,“总制处州府军民事”。朱元璋称“吴王”,以胡深为王府参军,曾率兵与张士诚、方国珍等部作战,屡建功勋,名声仅在刘基、宋濂、叶琛、章溢四人之下。《明史·胡深传》称他“通经史百家之学”,宋濂称赞他是文武全才。他于五十二岁那年死于战事,追封为缙云郡伯。被封为缙云县城隍之初,封号是显佑伯,后来又官升一级,进爵为永宁侯。由于他是个文武全才的儒将,所以香樟木雕成的神像,是个长眉朗目、面如傅粉、五绺长须飘拂胸前的中年学士模样,风度翩翩,倜傥潇洒,一副可敬又复可爱的模样。他的神像,不但是由高手匠人用香樟木雕成,比真人略大,更为突出的是:神像的头颈手脚及所有关节都能够自由转动,因此必要的时候,可以作出或坐、或立、或倚、或躺等等不同的姿势,在诸多雕像之中,也甚为少见,堪称一绝。
清兵入关以后,满族“人主”并没有想到要撤换一批前朝的城隍,换上自己的亲信。因此胡深得以继续稳坐缙云县城隍庙正殿,长达四五百年之久。
这样看来,则城隍又是听令于人君的。城隍庙的庙祝,一般都由道士充任,以此推理,城隍应该是道教的产物;但庙祝口中说的,又都是善恶报应、六道轮回之类的佛宗教义,缙云的城隍庙里,甚至还设立地藏殿、观音堂之类的配殿,由老尼主持。于是乎天帝人君共管,如来天尊一家,城隍老爷到底应该听哪位上司的差遣,恐怕连他自己都弄不清楚了。
金银大嫂带着瑞春、翠莲妯娌俩,端正了香烛供品,分坐三乘小轿,在四名团丁的护送之下,当夜就动身进城去。
好在时近月半,明晃晃的月亮地儿里,走夜路就跟大白天一样明亮。晚风吹来,不论是坐轿的还是抬桥的,倒是都赚个凉快,比白天出门儿要舒服得多。一路上,连尖都没有打,抬轿的只就路边落下肩来歇了两歇,吃了点儿干粮;坐轿的眯着眼睛在嘎吱嘎吱声中刚打了两个盹儿,不知不觉间,轿子又落了肩——已经到了县城东门了。
这时候,天还没有亮,城门还没有开。团勇们狗仗人势地喊了半天,才有个守城的绿旗兵从城楼上探出脑袋来。金银大嫂亲自上前,说明原委,好话讲了足有一车,可那小军打定了主意,“任你有千条原因,反正我有一定之规”,不等天亮,不开城门。急得翠莲从轿子里钻了出来,指着那小军连损带挖苦地又骂了几句。那小军倒也知趣,学一个“好男不与女斗”,干脆缩回脑袋去不理不睬,安安稳稳地打他的磕睡去了。翠莲本来就是个半病的身子,如今惹了一肚子气,又怕起了个早赶了个晚,头香烧不着,耽误了爹爹和姑爷的病,真是又气又急,从来嘴巴子底下不知道饶人的倔姑娘,第一次尝到了“秀才碰着兵,有理讲不清”的滋味儿,一气一急,几乎晕倒。金银大嫂也没有办法,只好劝了她几句,一起回到轿子里去坐着干生气。
一等等了有一个来时辰,天色都大亮了,那城门还是不开。四名团勇也急了,找了几块石头,大家一齐动手,砸得那城门山响,惹恼了里面的小军,又从城头上探出脑袋来,指着那几名团勇一通海骂:
“砸你娘的棺材板哪?别说是团防局总办的家眷了,就是皇上他二大妈来了,没有大老爷的令,也别想这会儿就打城门洞儿里钻过去。你们知道如今是什么世道吗?雷家寨反了畲客,大白天的还打进县里来,三乡又都是土匪,只有县里这一片土还算是安静点儿。你说你们是壶镇团防局来的,谁相信呀?头回雷家寨的土匪下山来,还冒充是田村的田二相公呢!识时务的,别啰唣,老老实实地在那里等看吧!等大老爷点过了卯,上白班的人来换我们,自然会开门叫你们进城去的。——实话告诉你说,我们上夜班儿的,手里根本就没拿着钥匙呢!”说完了,又把脑袋缩回去了。轿子到了县城东门,天还没亮,城门还没开。金银大嫂好话讲了足有一车,可那小军打定了主意,不等天亮,绝不开城门。
一行十三人全没了主意,只好瞪眼干生气。这就叫“不怕官,只怕管”,人家现管着城门,好歹只能听人家的,又有什么办法呢!
又等了有半个来时辰,好容易总算等来了接班儿的,慢慢儿打开了城门,放人进出。那带班儿的什长见是四个带刀的团丁押着三顶娇子,反倒不放心起来,每顶轿子都掀起帘子来看了个仔细,这才放行,气得翠莲直咬牙跺脚,可又没有办法,只好催着轿夫快走,快走。
城隍老爷既然是管理地方的,因此各府州县都把城隍庙造在城里,享受百姓们的香火,保佑一方的平安。独有缙云县的城隍庙比较奇特:不单不造在城里,竟然造在半山腰上。据说缙云县城隍庙,本来也是建在城里的,唐乾元二年县令李阳冰向城隍求雨有应,才根据双方“协议”把庙迁到山上来的。这一方面是因为缙云县城地处山谷之中,可供建造房屋的平地十分稀少,不得不把这殿堂广阔的城隍庙建到城外去,以减少城内的拥挤:因为城隍庙的周围,还得开设许多香纸店、吃食店、歇客店之类,供香客们歇脚购货之用。另一方面,城隍庙设在城西山上,而缙云县又没有西门,因此也很难分清这城隍庙到底是在城里还是在城外。
好在胡老夫子跟缙云人可以算是共一个处州府治下的老乡,到这个小小的山城来接任城隍,城隍庙就已经建在山上,他也无可奈何,只好委屈地住下来了。
轿子在城隍山脚的一家歇客店门前停了下来,自有店家殷勤招呼接待。金银大嫂的意思,反正已经晚了,头香也烧不着了,不如稍事歇息,在店里用了早点再去进香。翠莲心急,说那样就是心不诚了,一定不肯吃饭,只是净了净手,就急着要上山去。金银大嫂无奈,只好吩咐轿夫和团勇们用过早点之后好生歇息,中午天热不宜动身,等到傍晚关城门之前再出城去,依旧赶夜路,落个一路凉快。大家都说这个主意好,就人分两路,各行其是而去。
三位女香客,都没有进过城,今天头一次到城隍山来烧香,虽说是禳灾祈福而来,也不免左看右望,顾盼不已。从城隍山脚到城隍庙大殿,先要爬一百多级石砌的台阶,进大门拐一个弯儿,是一个大院落,正南面北有一个戏台子,两旁各有几间披屋。西边的披屋是演戏时化装和放戏箱子用的。东边的两间,屋里堆放着一些什物,传说下面是城隍惩治恶鬼的“血湖”,因此平时总是用一把铁锁锁着门儿,轻易不开。血湖前面的东墙根儿有一棵四个人合抱不过来的大樟树,据说还是隋代定植的,算得上是当地年纪最大的樟树之一,被尊称为“樟树娘”,因此有很多命蹇的初生婴儿认它做“干娘”,以求沾一点儿长寿的福气。每一个认它做干娘的娃娃,都要敬献一双绣花鞋或一个红肚兜儿,给“樟树娘”作为贽见之礼。为此,这棵大樟树的枝干上,从上到下拴满了一串串的红肚兜儿和三寸来长一寸来宽的小绣花鞋,有红的,也有绿的,大都用土布做成。这些礼品,有的经过日晒雨淋,已经陈旧不堪了;有的还是鲜红嫩绿,错杂其间,远远看去,十分别致,饶有凤趣。
正对着戏台,又有几十级台阶,直通仪门。仪门的东西两侧,东面是鼓楼,西面是钟楼。那鼓足有圆桌面大小;那钟的下口则比一张圆桌面还要大些,用几万斤青铜铸成,比拳头还厚,上面满是捐资者的姓名和捐助的银钱数目。由于钟鼓的出奇巨大,城隍庙又高踞于全县之上,因此每逢撞钟击鼓,连十里之外都能听得清清楚楚的。
仪门正中,滴水檐下悬一块黑底泥金的竖匾,大书“显佑伯”三个金字。两旁柱子上一副楹联,上联是“好大胆敢来见我”,下联是“快回头去做好人”。要是做了亏心事的香客,见了这副楹联,准会大吃一惊,吓一大跳,再也不敢去迈那条一尺多高的高门槛儿了。
迈进了门槛儿,门内两侧是黑白无常的泥塑像,每个足有一丈多高,头上戴着“一见生财”的尖儿高帽子,一手拿着标有“捉拿”字样的牌票,高耸着的肩头搭着铁链儿,加上那两条倒挂眉毛、一双眍䁖眼,确实能够叫那些做了亏心事的人望之生畏。
走进仪门,东西两廊是判官小鬼和手持水火棍头戴瓦楞儿帽的衙役塑像。庭中东面有一个大化纸炉,西面有一个大香炉。
大殿正中,神座上供着胡深的木雕坐像,比真人略为高大一些,穿着丝质金绣的大红龙袍,白面长须,手执纸扇,微带笑容,一副长者风度。神像的头顶上,也挂着几块牌匾,写着“威灵显赫”、“有求必应”、“诚则灵”之类的巨大金字。
神像前面的供桌上,有个其大无比的大香炉,里面插满了香。香炉两旁,放满了各色时新果子和鸡鸭鱼肉之类的精美菜肴。供桌前面,是一座生铁铸就的大烛台,高矮三层,前后三爿蜡扦儿,一共能插几十支蜡烛。由于香客太多,也为了借此收益,刚刚点着了的蜡烛,只要香客一转身,就会被庙祝吹熄拔下,装进一个大箩筐里去了。据说单是这种残烛,每逢初一、十五进香的日子,就能收入好几筐。
翠莲等三人走进大殿的时候,已近辰时。这时候,不要说是烧头香,就是第一百名,也只在以外不在以内了。原因嘛,一者今天正好是十五进香的日子,二者由于瘴疠流行,到这里来烧香许愿的人也就更其多些。在无可奈何中,三位女香客只好把自己的供品拿出来,陈列在供桌上,然后点燃了香烛,在蒲垫上双膝跪下,手执清香,顶礼膜拜。
这三位香客,各人有各人不同的心思,因此在城隍面前,所祷所求也就各不相同。
金银大嫂只为伴送瑞春而来,是个陪客的角色;她自己没有父母子女,男人在典当里混得还算不错,也没有害病,这会儿她想到的,只是东家的恩情。她跪在正中间,大声地祷告着,希望城隍老爷为她东家消灾降福,早日痊愈。
瑞春是吕敬之的独生女,从小受到双亲的宠爱,如今父亲病重,刚五十多岁年纪,就将不久于人世,不禁使她忧心如焚,两眼饱噙着泪水,礼拜再三,这才呐呐良久,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愿意减去自己十二年寿数,增添到她父亲身上。要是城隍老爷感念她的一点孝心,慨然允诺,她父亲的身体从此霍然而愈的话,今年过年她一定以生猪生羊全鸡全鹅来谢恩还愿,还要在庙里唱三天大戏以示庆乐。
翠莲的心情更其复杂,她名义上是为父亲禳灾祈福而来的,但是心里的实情,却不如说是想到林焕的成数要比想到父亲的多得多。这种心思,本来只有她自己心里明白,如今跪在城隍面前了,这种心思是不是要和盘托出呢?又应该怎样婉转地、恰如其份地、完完全全地把自己的心思细诉给城隍老爷听呢?这样的心思,能够说得出口么?这样的愿心,能够得到城隍老爷的默许么?她低声地祝愿父亲病体早日复康,也许了一个愿心,只要吕久湘能躲过这场浩劫,她也是生猪生羊到城隍庙来还愿。说到这里,她顿了一顿,用耳语一般的小声说出了第二个心愿:请城隍老爷保佑她的夫君早日病愈,武艺长进,三年服满之后,科场如意,金榜题名,衣锦荣归,完成花烛,还要请城隍老爷保佑她夫妻相敬,夫妻和睦,早生贵子,继承家业……要是以上想望都能实现,她应该用什么来谢恩还愿呢,她先许了唱一本《大香山》,又许了演一台戏,觉得意犹未尽,想到重塑金身,正要说出口,忽然想到城隍的神像是明代重建城隍庙之初由高手匠人用香樟木雕刻而成的,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重雕重塑了,还是替他换一身更鲜艳更名贵的龙袍吧!想到这里,抬起眼皮儿来向座上的神像瞟了一眼。啊?城隍老爷一手拈着长须,一手摇着白纸扇,正斜着眼睛,对着她嘻嘻而笑呢!嘻而笑呢!
大香山——当时当地几乎家喻户晓的佛教说唱故事,是江南宣卷在缙云的变种。作为一种功德,由瞎子演唱观音大士经过九磨十难终于成佛的全过程。一般在厅堂内搭一高台,供着观音神像,由一名盲艺人在鼓板的伴奏下连唱三日三夜,中间穿插念经、烧香、烧纸钱、烧冥衣等宗教仪式和活动。
翠莲吃了一惊,身子一哆嗦间,手一松,一把点燃了的清香,撒了一地——烧香拜佛,把香烛掉在地上,是一种亵渎神明的极不恭敬的行为——翠莲更加惊慌了,忙不迭地俯身把香一根一根拣了起来。金银大嫂和瑞春帮她把香拾起来插进了香炉,然后取出纸钱银锭,嘱咐翠莲把供品收进提篮里,她们两个转身到化纸炉前面烧化纸钱去了。
翠蓬神思恍惚心神不宁地正往提篮里装供品,忽然闯进来一帮衙役,口称:“大老爷降香来了,闲人回避!”香客们听见,纷纷避到了两廊和后殿去了。翠莲忙着把供品装进提篮,还没装完,一回头,没看见金银大嫂和翠莲,却见庙祝高老道正撅着屁股,半斜着身子,毕恭毕敬地在前面引路,金太爷朝珠朝服冠带整齐地带着一班僚属,迈着稳健的方步在后面跟着,已经拥进仪门来,立刻就要上殿来了。翠莲躲避不及,只好放下提盒,一头钻进了大殿西面的寝殿里躲了起来。
论情理,城隍和知县,都是地方官,一个管阴,一个管阳,两人地位相等,应该是平起平坐才对的。但是一者胡深是明初的开国元勋,单是“显佑伯”、“永宁侯”这两个封号,就比金太爷的身价要高得多多;二者一个是神,一个是人,以一般人的传统习惯来看,最小的神也比最大的官要高出一头,何况金太爷只不过是个小小的五品知县,而胡深则是个侯爵城隍呢?三者知县是个大活人,行动方便,八抬大轿一坐,哪儿都能去得,而城隍则是个木雕像,一年之中,也只有在他生日那天方才摆出全副仪仗执事,坐着绿呢大轿下山去出巡一次。因此,不论是讲天理还是论人情,都只能由县太爷来拜城隍,而不应由城隍去拜县太爷的。历任县太爷,也都是如此办理。正因为如此,金太爷上任伊始,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爬上这总数二百来级的台阶,来拜会自己的阴间同僚。不知是因为城隍未曾去回拜引起了他的不满呢,还是因为阴阳阻隔各不干涉而互不来往,总之,从上任之初到这里来虚应过一下故事和为求雨到这里来焚过一道表章之外,自命不凡的金太爷,就再也不想花那么大的力气去爬那令人气喘脚酸的二百来级高台阶儿了。
今年开春入夏以来,先旱后涝,瘴疠为害,连他的堂堂县衙门,也被大水给冲得希哩哗啦,不成个体统。三班衙役,六房书吏,又接二连三地病倒了不少,告假的签条一天比一天增多,而白水山的叛匪,不但不曾受灾,反而趁机带领饥民四出吃大户、抡粮仓,声势越来越大,人马越聚越多。单是马翰林的告急书信,就三天一封,两天一趟,像雪片似的飞来。再加上东乡西乡的小股土匪,经常出没抢劫,团防局送来的匪盗毛贼,一次就是几十名,四架站笼早已经不够用了。正在金太爷焦头烂额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李隐吏又着人送来了一封说帖,大意是:
畲民犷戾,是其习俗,非其本性也。盖人之本性,无有不善者。因其生长深山,与外村外族老死不相往来,不被教化,不晓法度,纵一己血气之刚,以攘窃格斗为常事,人遂以禽兽视之,其待之则不过刀锯鼎镬而已。既视之以禽兽,又待之以刀锯鼎镬,彼益无以自存,而不知有人道,其去华风愈相远矣。攘窃格斗,何时而可止耶?吾闻襄昔之邑宰,有被之以教化、晓之以法度、抚之降之,相安无事者,其本性之善可见。近因启衅生事邀功望赏者辈失信于彼,遂至难驯,酿成大患。迩来水旱瘴疠,交相为害,黎民百姓,已入水火之中,设若再起刀兵,不惟万难取胜,且将激起巨变,永无宁日矣。为今之计,剿不若抚,如欲抚之,鄙意必须躬造其境,输诚面谕,使其知守份有如此之福,为非有如此之祸,向化有如此之安,悖逆有如此之危,晓之谕之,度彼等未有不从教化者。苟若视招抚为徒劳,以归顺为儿戏,或斥之为腐儒之见,不予理睬;或从之而轻慢草率,不出真心,则是先无诚意矣。我无诚意,岂能动人哉?愿长民者三思之。
寥寥数语,不单把金太爷派入了“启衅生事邀功望赏者辈”中去,还把酿成大患的原因,都说成是长民者不善于治理教化所致,把个金太爷气得三尸神暴跳,七窍里生烟,抓又抓他不得,治又治他不成,心想:畲民作乱,就算是自己不善于驯诱所致,难道水旱成灾,瘴疬为害,由此壮大了叛贼的声势,也都是父母官的不是吗?我一个当知县的,只管人间,这些天神共管的事情,他胡深在这里当城隍,为什么白受了民间香火却不为百姓办事?再说,这个李老儿退隐山林,把房子造到了半山坡上,是这次大水没淹到他家,闲得没事儿,还是居心叵测,暗地里早跟叛匪勾结上了,故意危言耸听,来行缓兵之计的?
左思右想,越想越有气,觉得胡城隍和李老儿都不是玩意儿,一气之下,抓起笔来,先给他老爷子写了一封密书,给李隐吏编派了许多不是之处,还把这篇说帖也附了上去,作为在籍侍郎勾结匪类为叛匪开脱的证据,交驿站送出。接着又学着张九龄的样子,写了一篇《祭城隍文》,想趁六月十五一早到万寿宫朝拜回衙之便,踅到城隍庙来,一方面跟胡深打一场笔墨官司,一方面也算是回答了老隐吏的意思。
一样是烧香,官与民却大不相同。老百姓到庙里去拜佛,不论到哪里,香烛供品总是自备的;县太爷到庙里去上香,就从来都是空着一双手,一切都由庙祝去张罗预备,不过在事后给几两香火之资罢了。今天金太爷驾临城隍庙,当然也不例外。庙祝高老道早把上好的香烛捧来,点着了,挨次递到了金太爷和各位僚属们的手中。金太爷接过香来,先冲胡深打了一躬,作了一个大揖,又捧着香连拱了几拱手,这才把香插进了香炉。他身后的僚属们,也都如此办理了。
这时候,小跟班儿的双手递过一本用恭楷誊在黄标纸上、折成经折模样的表文来,金太爷双手捧着,朗朗上口地用他那一口纯正的京腔诵读起来:
缙云县正堂金某为水旱成灾瘴疠为害事,谨祈告于本县城隍胡公之座前曰:夫聪明正直、福善祸淫者,神也。持法奉公,扶弱抑强者,吏也。神辅天地以育万物;吏佐天子以治万民。神不福善祸淫为失其常,吏不扶弱抑强为失其职。失其常与失其职,一也。缙邑之地,自前岁以来,匪寇为患,民罹其毒。吏于此者,或教抚之无方,或防御之失策,不职之罪,固莫容辞。今春及夏,先旱后涝,疫病蔓延,远近皆然,尤以城邑为甚。蚩蚩之氓,身受其疟,无处可诉。而彼凶犷之寇,反凭危恃险,跳梁肆暴,以虐吾民,未闻其有水旱疫疠之患也。是宜福者反祸之,宜祸者反福之。所谓聪明正直者何在?福善祸淫者何在?斯为得其常乎?失其常乎?以予猥陋,祗奉明命,宰此一邑,职思其忧,日用陨越。尊神为本方众神之首,血食有年,兹特具文谨告,务求体恤百姓困苦,大显神威,调水旱,平疫疠,除盗贼,以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使无饥馑疾病而得以粒食康宁,则尊神亦能复其故常而有以报吾民之崇事也。如若不然,予将以不职不常者具表申奏天廷,尊神岂其安乎?惟尊神量之。谨告。光绪元年六月望日
读罢,就蜡烛上把这篇祭告表文焚化了,又作了一个揖,似乎是告辞城隍,要打道回府的意思。
庙祝一见,急忙上前稽首问讯,请太爷前堂随喜,后堂用茶,吃过斋以后再回衙去。金太爷想到前两次拜会城隍,来去匆匆,连这个庙宇有几个院落几处殿堂都不知道。尽管这里不是名山宝刹,倒也殿宇宽广,佛像众多,香火甚盛。今天时光尚早,鸦片也已经抽足,不如既来之则安之,前前后后转一个圈儿,想来也不至于耽误多大工夫,就说了声:“茶饭免用,前后随便转转吧!”
庙祝听到这一声,有如奉到圣旨,急忙请太爷先从大殿看起。金太爷倒背着双手,扬着脸四面打量殿上的布置陈设。大殿上陈列着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诸如巨大的珊瑚树、精巧的竹木根雕等等,都是善男信女们敬献的,虽不是什么奇珍异宝,在这样小小的浙南山区,却也是十分难得。走了一圈儿,金太爷终于在一面高高地横架在木头架子上的大鼓前站住了脚,歪着脑袋端详起这面鼓来。
这面鼓,直径将近三尺,架在一个六尺多高的木头架子上,样子有点儿像他设在衙门口的登闻鼓,怪的是那两根鼓棰,非同一般,竟是两根完整的人腿骨,而那鼓皮的正中央,却有一个旋涡儿,有点儿像人的肚脐眼儿。难道说:这面大鼓,竟是人皮绷成的么?
高庙祝是个善观气色的人精子,长于体察人意,见金太爷敛眉凝思,赶紧凑过来点头哈腰地问:
“金太爷,您可是在这面鼓上,看出点儿什么名堂来了?”
“唔,这面鼓,大概是有些名堂。别的鼓鼓面都是平的,这面鼓,正中央怎么有个肚脐眼儿?”金太爷用手指着鼓面正中央的一个旋涡形小坑,有些不解地问。
“金太爷好眼力!这面鼓的中央,的的确确有个肚脐眼儿。”高老道虽然笑嘻嘻的,但却是一本正经地回答。
“那么说,这面鼓是用人皮绷的啰?”金太爷有些开玩笑似地问。
“一点儿也不错。这面鼓还真是人皮绷的。”高老道仍旧满脸笑容,一本正经地回答。
“你们缙云人怎么这样野蛮,竟用人皮来绷鼓哇?”听高老道证实了自己的设想,金太爷倒又有些不相信起来了。
“大人不要责怪我们缙云人野蛮。这两面鼓皮和这两根当鼓棰的大腿骨,是从一个江西老俵身上取下来的。他是个风水先生。是他破坏了我们缙云县的风水宝地,害得我们该出的大官出不了。他是个罪大恶极罪有应得的恶人。就是剥了他的皮绷成鼓,几百年来千人捶,万人敲,也还赎不了他深重的罪孽呢!”高老道振振有词地为缙云人辩解说。
“江西人?破坏风水?这是哪年的事儿了?”金太爷不禁感到兴趣,忍不住想追根问底。
“要说这故事,那可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儿了。”老道摆出一副说书人的样子来,叠起两个指头,不慌不忙地说。“整整三百年前,也就是大明嘉靖二十一年,江西分宜人严嵩以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官至太子太师。他任用乡人,拉帮结派,排斥异己,陷害忠良。与他儿子严世蕃勾结赵文华等人,操纵国事,达二十年之久。当时朝中有一句话,叫做‘满朝文武官,半是江西人’,可以说明江西人在朝中的势力。不过另一半儿不是江西人的京官中,特别是专司弹劾的御史中,却有许多是浙江人,其中还有两个是我们缙云人。严嵩心中有鬼,总想借故把这些眼中钉拔掉,但是三番五次罗织罪名陷害,却都扳不倒他们。他有些疑惑,找了个阴阳先生来一问,据说是这些人的气数未尽。也就是说,这些人不是祖上积下了阴德,就是祖坟风水有应。因此,要想整倒这些与他作对的言官,必须先把他们出生地的好风水破坏掉。严嵩采纳了这个阴阳先生的高见,就派他到浙江地面来明察暗访,只要见有风水宝地,想方设法也要把它破坏掉。”
“他找到你们这里的风水宝地了吗?”
“找到了,也破坏了。这个风水先生从京中出发,到了浙江,一路南下,沿途不知被他破坏了多少龙盘虎踞的风水宝地。一日来到我们缙云地面,只见县前同善大石桥的南北两岸各长出一棵手臂粗细的鸡血藤来,两根主藤沿着同善桥的栏杆往前生长,终于在河心交合,并牢牢地纠缠在一起,枝叶茂盛,根本分不出哪是南边来的,哪是北边来的。风水先生心里暗暗赞叹:难怪那两个言官抱得那么紧,怎么挑拨离间也不行,原来他们的家乡有这么两棵风水宝藤在照应着他们哪!只要把这两棵过溪宝藤砍断,他们自然就会不拆自开了。”
“鸡血藤有这样长的吗?”
“有。金太爷在京师中长大,没见到过鸡血藤吧?这东西,本来生长在云南、广西的山崖上,有手臂般粗细,听说在云南顺宁一带,最老最长的,可以蔓延到十几二十几里地远呢!缙云不是鸡血藤的原产地,同善桥南北的这两棵,不知道是哪一年哪个好事者从云南、广西移植过来的,应该说是十分稀罕,也十分名贵难得的。”
顺宁——元明为府,清代为县,1954年改名凤庆县。
“这样稀罕的东西,一旦砍掉,可不就断了种了吗?”
“谁说不是呢!不过这个风水先生没有马上下手,而是先到全县各处转了转。您想啊,缙云号称仙都,鼎湖峰上是黄帝白日飞升的地方,上好的风水宝地,还能少得了吗?他在仙岩铺山脚下发现一块丈许见方的黑色大石,认出这是一块天官相印,要是有人把祖坟埋在这里,后代是要当宰相的。他当然不会放过,雇了个石匠,在石印的正中凿出了大大小小五个窟窿——好风水就这样被破坏了。这块被凿了五个窟窿的大方石头至今还在仙岩铺山脚下,金太爷要是不信,不妨可以去看看嘛。
“在仙都山倪翁洞的后面,有一个云英谷,传说那是羊歆遇仙的地方。谷中有一口很大的池塘,池塘中间有一个小岛,池塘北边有一块山岩突出水中,与小岛只隔几步。识者说:这叫‘老鼠偷油’,也是一块风水宝地,早已经有人在池塘的正中央埋了一圹坟。这个江西风水先生看出坟主的后代要连出十八个进士,就又雇了几个石匠,在水塘四周的山石上偷偷儿地凿出了几百个小坑,注上油,入夜点起灯来,几百盏油灯把云英谷照得满谷通明。老鼠不敢出来偷油了,风水也就这样破了。一连三夜过去,风水先生守在池塘旁边,静观其变。果然,在第三夜天色快亮的时候,从池塘中一条接着一条跃出十八条二尺来长的红色大鲤鱼来——这些鲤鱼他年是要跃过龙门成为进士的,如今跃出池塘,干涸而死,进士当然也就出不来了。风水先生眼看着红鲤鱼跃出水面,心中高兴极了,一条一条地数着,数到第十八条,说了声:‘办事不能太绝了,留下你一条做种吧!’说着,扬起手中的雨伞一划啦,把最后一条红鲤鱼又划啦进池塘里去了。——这家坟主后来出了一个瘸腿进士,据说就是被风水先生的雨伞一划拉受了伤的缘故。
“江西风水先生在缙云县破坏了不少诸如此类的好风水,干完了就溜之大吉,等到本主发现,早已经不知去向了。最后他回到县前来,半夜里摸着黑亲自下手要把同善桥南北两岸的两棵鸡血藤砍断。鸡血藤的一大特点,是砍断的地方会不断流出红色的汁液来,所以名叫鸡血藤。把这种红色汁液收集起来熬成胶,是一种很名贵的补血的中药。风水先生把南岸的一棵鸡血藤砍断了,红色的汁液汩汩而流,几乎染红了半条清溪。就在他砍北岸那棵藤的时候,尽管是在半夜里,但因为溪水太红了,终于被住在溪边的人发现,当场就把他抓了起来。
“这个江西老俵倒是条汉子,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毫不隐瞒地全部招认了。当时全县哗然,地方绅士聚会商量的结果,决定不报官,因为县太爷多半儿也是严嵩手下的人。他们把这个恶人绑到城隍面前,请胡大老爷判决。”
“城隍老爷不会开口说话,怎么审判呢?”金太爷插嘴问。
“当然会开口说话。我们这里,有人会扶乩(jī基),可以请胡老爷在沙盘上写出判词来。还有人会请神降坛,还可以请胡老爷附体开口说话。那一次,胡大老爷判的是:剥下他的皮来,绷成鼓,支在城隍庙里,千人捶,万人敲,以赎他破坏本县风水的罪孽。”
“明代末年,京城里午门前活剥人皮是常有的事。你们县里哪儿去找这么高明的行刑刽子手呢?”金太爷插嘴问。
“当时县里确实没有这么高明的刽子手。即便有,也是衙门里的人,一者请不动,二者要惊动县太爷。据老辈儿传下来的话说,那次活剥人皮,用的是土办法。”
“什么?活剥人皮还分什么洋法土法?”金太爷又一次感到惊讶了。
“是这样:皇上下旨在午门前活剥犯官们的皮,有高手行刑,剥下整张的皮囊来,揎上稻草,就是一个人形,还能够支起来叫本主自己看。不过怎么个剥法,我们小地方人可就谁也不知道了。县里用的土法,是把那个恶人的头发剃光了,在头皮上划个口子,掀起头皮来,灌进水银去,再把人放在椅子上前后左右摇晃,等到水银钻到皮底下去了,再在脑袋上开口的地方加水银接着摇晃。如此这般反复进行,直到全部水银都落到了脚底下,皮和身子就脱离了。只要从头到脚反着一捋,一张人皮就像蛇蜕壳一样剥下来了。”
“啊呀呀!这样残酷的事,心肠软点儿的听了全身都会发抖。行刑的人又不是刽子手出身,怎么下得了手哇?”
高老道呵呵一笑,不在话下地说:
“金太爷总也能够理解吧?冤仇在胸,食其肉、寝其皮尚且不能解气哩,剥下他的皮来,又有什么稀奇?按照原来的计划,是要剥他三层皮的,第一层皮剥下来之后,用稻草把皮囊揎了起来,就放在那个江西老俵面前,接着要剥他的第二层皮。一者是土法剥皮,谁也没有那么高明的手艺,二者那个江西老俵说了:如果你们只剥我一层皮,我也给你们缙云人留一条后路;你们缙云人到了活不下去的时候,可以到江西去,我们江西人管吃管穿,不过绝不管讨老婆生孩子。”
“这话应验了没有呢?”
“应验了。第二层皮怎么也剥不下来,就用蜡烛油涂满他全身,让他活到三天之后才死去。打那以后,缙云人遇上水旱灾年没饭吃,就到江西去做砖瓦、扛木料,尽管发不了财,肚子倒是饿不着的。不过江西姑娘就是不嫁缙云人,哈哈……”
他们两个在大殿上你一句我一声地说着,躲在城隍寝殿里的翠莲听得一清二楚,不由吓得心惊肉跳,脸色都白了。偏偏高老道说完了这一篇传说故事之后,点头哈腰地又把金太爷往寝殿里引。金太爷那粉底朝靴踩在地上的“橐橐”声已经响进寝殿里来了。翠莲更是心慌异常,眼看无处可躲,匆忙中只好坐到了城隍老爷那张宽大异常的雕花彩绘木床上去,放下罗帐来,还把露在罗帐外面的两只脚也缩了上去。
金太爷走进寝殿,看了看陈设,倒是琴棋书画各种摆设应有尽有,不失儒生本色。要是没有那张床,与其说是寝殿,倒不如说是书房更为贴切得多。照这布置看来,这位城隍老爷并没有夫人带在身边。由城隍的没有夫人,想到自己四千里为官,到这个小小的山城来当知县,夫人不愿同来,倒也情有可原;这个胡深,本是龙泉县人,到缙云县来当城隍,一者路途不远,二者当城隍不比当知县,一时半会儿的,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升迁,单从明初到今天,就已经三百多年了,往后还不知道要在缙云县住多久,难道就这样长此以往,永远打光棍儿吗?一回头,正好庙祝就在背后,忍不住笑着问:
“看样子,胡老夫子的宝眷没有带在任上,每天过的是孤衾独宿的日子。龙泉到这里不过二百多里路,干吗不把夫人接来?就算是夫人不肯来,就近娶位如夫人总是可以的吧?”
高老道一听金太爷打开了哈哈,赶忙回答:
“大人有所不知,有道是一饮一啄,事皆前定。这姻缘婚配,更有月老专司其职。有缘者虽远隔千里,他日也必相会;无缘者虽同处一室,也难成其好事。胡老爷生前并未婚娶,龙泉原籍也没有嫡传子孙,故而小道不敢妄自专由,凭空添塑一位城隍奶奶出来。不过姻缘既系前定,也难保胡老爷或在人间或在天上娶将一位夫人来。到了那个时候,小道如果还在此间管理香火的话,一定在这间寝殿里添塑奶奶金身,早晚上香供奉。塑像落成之日,还要专请大人驾临开光呢!”
金太爷见这位庙祝说话诙谐隽永,妙趣横生,心中一时高兴,也就放下了一半儿县尊的架子,即景生情地说了几句笑话:
“胡老夫子要娶夫人,这有何难?只要他不嫌缙云姑娘粗俗,本县一定做这个媒人,给他物色一位美貌贤淑的娘子来,包他称心如意。你这个当庙祝的,到那时采买好酒好菜,准备下丰盛的筵席,可不要忘了宴请合县父老绅衿们!”
高老道见金太爷颇看得起自己,居然屈尊言笑,不以白眼相对,受宠若惊之余,更加着力奉承:
“有金大人出面保媒,城隍奶奶就算是有了着落啦!胡老爷的新郎,也当定了。小道托福,要是能为胡老爷操劳张罗,那才叫荣幸之上又添光彩呢!”
金太爷听了嘻嘻一笑,正打算迈步走出寝殿,忽然又站住了脚,回过头来又说了一句笑话:
“胡老夫子这张床里,莫不是有娇娥藏着吧?要不然,为什么大白天的不把帐门挂起来,是怕别人看见还是怎么着?”
庙祝见问,心里也奇怪起来,忙回答说:
“回大人的活,这里的床帐被褥,一向由小道亲手经管,每天亥正铺开被子,放下帐门,卯正叠起被子,挂起帐门,从来没有错过一回的。今天恐怕是有香客到内殿来随喜,动手动脚,无意中碰到了帐钩儿,落下了帐门,也未可知,待小道挂起帐门,请大人观光。”
高老道一边说着,一边紧走几步,伸手把帐门撩了起来,挂在帐钩儿上面。这一撩不要紧,可把翠莲露了出来了。尽管她是个见过世面的姑娘,能说会道,但在县太爷面前,且又是这样的场合,也只有低头局促的份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金太爷见床沿上坐着个花朵儿似的女子,不由得动了怜香惜玉之情,就半打哈哈半打圆场地笑着说:
“怎么样?我猜得不错吧?想不到胡老夫子不言不语儿的,早就自己定了一个藏在这里,不用我金某人替他物色啦!——这姑娘,准是我们来了以后没地方躲的香客,撞到这里来了。快别吓着她,咱们还是到后殿去转转吧!”
说笑间,金太爷又瞟了翠莲几眼,带头走出寝殿去了。身后的僚属们,也都嘻嘻哈哈地一拥而去。
过了好一阵子,翠莲听不见身旁有什么响动,知道确实没有人在跟前了,这才敢于抬头四顾。见金太爷已经走远,赶紧溜下了床,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低着头从寝殿里走了出来。刚才庙祝跟太爷说的那个故事,好像还在耳边,吓得她脸上青一阵,红一阵,白一阵,心头兀自突突地跳个不住。
走到了大殿上,翠莲瞥了一眼那面人皮绷成的大鼓,眼前恍恍惚惚的似乎看见了一个浑身上下满是血污没有一块肉皮却会说话的活人。一眨眼间,活人不见了,出现的似乎是一个里面揎满了稻草的刚从活人身上剥下来的皮囊,有眼无珠,有嘴没牙,形状十分可怕。
翠莲不敢再看那鼓,直着眼睛走向供桌,脑子里想的还是活剥人皮的恐怖场面。她把桌上没收完的供品一样样收进提篮,却觉得那鸡鸭鱼肉无一不像那剥了皮的江西人,而且好像都活了过来,站了起来似的。她哆嗦着两手盖上了提篮的盖子,手扶着提梁,略定了定神,心想趁这会儿太爷在后殿随喜,还是赶快离开这个大殿,找到金银大嫂,下山去吧。
翠莲正要去提那食篮,一抬头,啊!刚才还拿在城隍手上的一把白纸扇,什么时候掉落到神座底下来了?出于对城隍老爷的虔诚,出于她从小爱管闲事的习惯,她走过去把扇子拣了起来,想把它插回城隍的手中去。那神像坐得很高,她努力踮起脚尖儿来,也够不着它的手。这个从小无拘无束又十分要强的姑娘,不想让别人来干这件事情。她一脚蹬着供桌的桌档子,一手举着白纸扇,一手扶着神像的膝盖,另一只脚一使劲儿往上一蹿,身子就腾空而起,爬到神座上去了。这些天来,她原本身子就虚弱,刚才冲撞了太爷,心头发慌,头脑发胀,由于这一蹿一蹦,只觉得眼前一黑,金星乱迸,身子一晃,似乎就要往后跌倒,急切间,一把抓住了城隍的手。没有想到那神像是高手匠人用香樟木雕成的,头颈和四肢的关节都能转动,翠莲这一抓,那神像忽地离座而起,向她猛扑过来了。翠莲吃了一惊,赶紧向前一推,由于用力过猛,神像倒是又坐下了,翠莲却立足不稳,一下子跌进了城隍的怀抱之中。就在这一拉一推之间,她明明感觉到那城隍先是拉了她一把,接着就紧紧地把她搂进了怀里。这一惊,真是非同小可,吓得她大叫起来:“放开我!放开我!”只叫了两声,就人事不知,晕倒过去了。
等到金银大嫂和瑞春闻声赶来,已经有几个女香客把翠莲从城隍的怀里抱了下来,斜躺在一位大娘的臂弯里,正在抢救。那位大娘说她准是中暑了,从头髻上拔下一根针来,替她扎人中,扎虎口,又叫人去舀来一瓢凉水,用手蘸着,拍在她脑门儿上。翠莲渐渐地魂魄归舍,先是身子一哆嗦,猛吸了一口长气,吁地一声,又呼了出来,伸手揉揉眼睛,睁眼看看四周,站起身子,嘴里清清楚楚地说的是:
“快送我回家去!三天之后,城隍老爷就要发花轿来接我来做城隍奶奶了。快送我回去,不要耽误了我的吉期!”
金银大嫂和瑞春见她两眼发直,说开了胡话,不是中了邪,就是发了疯,也急了,一齐扑上前去,又是摇又是唤的,闹成了一片。这时候,庙祝带着金太爷一伙儿从后殿踅回来了,一群人正在忙乱中,来不及回避。金太爷看见这个花朵儿似的女孩儿刚才还坐在寝殿的床沿上装城隍奶奶呢,这一会儿工夫,怎么又躺倒在一位大娘身上撒起娇来了?
在女孩儿面前,金太爷俨然是一位贾宝玉,不但没有生气动火,反而关怀地动问是怎么一回事儿。
金银大嫂到底有几岁年纪,又是个知书识礼见过世面的女人,急忙上前道了万福,指着瑞春,说是壶镇团防局林团总的内眷;又指着翠莲,说是林焕没过门儿的媳妇儿。俩人都因为各自的父亲病重,进诚来烧香许愿禳灾祈福的。没想到天气炎热,翠莲姑娘不是中了暑,就是中了邪,冲撞了大老爷,望大老爷莫怪。
一席话,说得不卑不亢,分明而有分寸。金太爷听说是林炳的内眷,拢手行了半礼,瑞春急忙也福了两福,正要说话,只见翠莲一骨碌爬了起来,站得笔杆儿朝直的,指着金银大嫂一点儿不觉得害羞地大声嚷着说:
“谁说我跟林焕定亲了?我一没有吃过他林家的茶,二没有进过他林家的门儿,怎么会是他林家的人?咱们闲话少说,趁早坐轿子回家去是正经。三天一过,吉期一到,城隍老爷就要发花轿来娶我做城隍奶奶啦!咱们快点儿走吧!我还有好些事情要归置,晚了,就不赶趟儿啦!”
听她说话的声气,那是一点儿毛病也没有;但是看她的眼珠子是发直的,脸色是铁青的。金太爷心里明白,知道这是中了邪了,满嘴里说的是胡话。就吩咐小跟班儿的赶紧下山去雇一顶轿子来,先抬到春寿堂请大夫看一看再说。金银大嫂回说不用,自己原班儿的轿夫,都在山下歇着,只消去叫一声就得。她让瑞春在这里照看病人,自己下山去叫轿子。瑞春嘴里答应着,忍不住那眼泪像牵线似的一串串流了下来。
金银大嫂正要走,没想到叫翠莲一把儿拽住了,嚷着说:
“我又没病,要别人照料什么?我要做城隍奶奶了,这是大喜的事儿,你们应该替我高兴才是呢!这几步路,不用轿子,我会走!”
说着,也不知哪儿来的力气,甩手挣脱了瑞春的扶持,迈开两只小脚,登登登地就往山下奔去。金银大嫂和瑞春拖她不住,只好一边一个扶住了她,随着往山下走去,连装供品的提篮和装香纸的布袋,全扔下不要了。
金太爷眼看着这三个女人趔趔趄趄往山下走远了,想起刚才在寝殿里说的笑话,不觉啧啧称奇地说:
“天下事真叫无奇不有。刚才在寝殿里,还说是胡老夫子把她藏在床上的呢,这不是,才一转身的工夫,她就中了邪,自称起城隍奶奶来了。这真叫无巧不成书,巧中之巧,巧而又巧啦!”
高老道听金太爷如此说,小黄眼珠子一转,赶忙抢上前半步,打了个稽首,陪着小心轻声地说:
“大人!姻缘前定,只怕这件事儿不是什么巧合,也不是中邪,倒是真的呢。咱们的胡老爷,在缙云鳏居了三百多年,也该娶位夫人啦!小道这就下山去,先访一访那位姑娘的姓名住处,回来再扶乩占卦,请胡老爷的示下。要是真有姻缘,这才的确是天作之合,非得全县上下大办它一办,好好儿热闹它一番不可。到那时候,大人的月老是推诿不得的,当然是要请您出面亲主其事啰!”
金太爷越想越觉得这件事情既蹊跷又凑巧,莫非是胡老夫子的故意点化?这位庙祝真要把这件事办成了,让胡老夫子心里高兴,今后风调雨顺,还不是我金某人的又一惠民德政吗?不觉拊掌哈哈大笑起来。
三顶轿子冒着酷暑用最快的步子抬回壶镇来,一齐进了翠莲家,天已断黑。翠莲娘不知就里,只当是提前赶回来了,欢欢喜喜地把闺女和客人接进屋里,忙着开发了轿钱赏钱,叫轿夫和团勇各回各处,接着就要为客人沏茶烧点心。金银大嫂和瑞春拦没法儿拦说没法儿说的,正不知如何是好,翠莲自己倒先开口说话了:
“娘,茶水点心都不用,从今往后,孩儿不吃人间烟火食了。今天晌午,城隍老爷亲口对我说啦,说我跟他两个,五百年前本是夫妻,姻缘簿上写得清清楚楚,今世还应该是夫妻的。再过几天,城隍老爷就要发花桥来迎娶啦!快把爹请出来,孩儿再给爹娘磕三个头,算是报一报爹娘的养育之恩。自古一入侯门深似海,再要见面,恐怕只能跟爹娘在梦中相会啦!”
在家里,翠莲那张嘴一向是逮住什么说什么,没遮没拦惯了的,不过当着外人,倒还从来没有这么放肆过。她娘见她今天说的太不像话,就半嗔着骂了她几句:
“死丫头,刚拜了佛回来,就这么嚼舌头胡说八道的,不怕亵渎了神明,天打五雷轰吗?都十八九岁的大姑娘啦,说话还是这么不顾前不顾后的,幸亏你两个嫂子都不是外人,要不,还不得笑掉了大牙?我像你这点几年纪呀,早有了婆家了,在大人面前,敢说一句错话不?你呀,都是那老不正经的调教的,宠得你没大没小,胡言乱语,连个规矩都不懂,赶明儿嫁到婆家去,看街坊四邻笑话你!”
翠莲娘到厨下烧火去了,翠莲也不言语,管自坐到桌子跟前,打开了梳妆匣子梳头擦粉,把大的小的红的绿的绒的绢的金的银的可着数儿的一匣子首饰花朵儿全戴在头上。金银大嫂见不是事儿,忙跟到厨下去悄悄儿把进城烧香中邪的经过约略地说了一遍。翠莲娘这才急了,撂下烧火棍儿跑到吕久湘床前去要他拿主意。
老牙郎躺在床上,外屋说话儿早就全听见了,正琢磨着自己姑娘平时说话嘴头上野固然野,却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疯话,心里也有几分纳闷儿;赶到听说是中了邪了,又是个靠她养老送终的宝贝闺女,顿时急出了一身冷汗。自己起不来床,只好求金银大嫂辛苦一趟,快去把大先生请来,越快越好。
疫疠横行的日子,最忙的是大夫,尤其是名医。金银大嫂迈动两只小脚,用最快的步子赶到松鹤堂,一打听,说是吃过中午饭就让吕慎之家给请走了。她赶到吕慎之家,又说是刚让福根给请过去了,八成儿是吕敬之病危。金银大嫂转了一个圈子,到了儿还是回到了自己家里。
这时候,吕敬之已经进入了弥留,大先生也没有起死回生之术,一家人都围立在床前,只等回光返照的短暂片刻跟亲人最后诀别了。看见金银大嫂回来,大家都吁出了一口长气,异口同声地问瑞春回来了没有,说是单单就等跟女儿见最后一面,倒了几次气,还不肯闭眼。金银大嫂简单说了说翠莲发病的经过,说是瑞春还在守着病人,要大先生快去看看。瑞春娘让金银大嫂赶紧去把瑞春先叫回来,大先生要等这边的事情有分晓了才能过去。金银大嫂无奈,只好又回到翠莲家里来。
瑞春一听说爹已经不行,只等跟她见最后一面了,当时就急得嚎啕大哭起来,顾不得翠莲,扶着金银大嫂的肩膀回家去了。这里一等等到了亥初,大先生方才赶到。见翠莲换了一身上花轿穿的大红吉服,戴着满头的珠花儿,端坐在床沿上,完全是一副新娘子的样子。要给她号脉,又死活不肯,满嘴里说的都是胡话,就是不肯说自己有病。看那样子,明明是个受惊受吓痰迷心窍的症候,就坐下来开了一副清心降火安神镇静的药,宽慰几句,告辞去了。
第二天吕久湘自己觉着身子轻松了许多,家里又没有过多的人手,就挣扎着下了床。看了看翠莲,自从昨儿晚上灌下一服药去,这会儿还躺在床上,迷迷糊糊,昏昏沉沉,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想起女儿是为了替自己禳灾祈福才去烧香拜佛的,谁知道她在神前是不是许过愿以身代之类的愿心呢?要从自己今天病情显著减轻这一点来看,事情就透着有几分邪性。吕久湘坐在女儿的床前,越看越难过,越想越伤心。这个向来总是一天到晚嘻嘻哈哈的牙郎头子,天塌下来都不愁,如今女儿一病,马上眉毛拧了个大疙瘩,不由自主地眼泪也滚下来了。
吃过中午饭不久,赛神仙张铁山陪着城隍庙庙祝高老道探望吕久湘爷儿俩的病来了。那庙祝的手里,大包儿小包儿的,倒是真没少拿。不过山村小镇买不到什么好东西,无非是些应时鲜果、金华南枣、福建桔饼、糕点白糖之类。从他们午后到吕家这一点判断,当然是先在张家用过了中饭的。据此推究高老道从县里动身的时间,想必准是在天亮之前,而且还可能是从吏隐山前的小路躲过岗哨混出城来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早起图个凉快;其实,他之所以如此急急忙忙,安的到底是什么心,就只有他自己一个人明白了。
高老道烦请赛神仙引见之后,先说了些“天时不正,疫疠盛行,多自保重”,又说了些“昨天太爷莅临城隍庙降香,忙于接待,不知令爱到来,照应不周,于心不安,今日特地登门谢罪探病”之类的客套话。吕久湘一者抱病在身,二者与高老道素不相识,不过闻名而已,因此只是唯难诺诺,并不多话。
张铁山见枯坐了许久,高老道还不把来意表明,生怕耽误工夫,就越俎代庖,开门见山,插进嘴来说:
“久公有所不知,昨天令爱在城里中邪倒地,急救回府以后,高道兄心中颇感纳闷儿:想这城隍庙大殿,乃是阴间的公廨,有显佑伯胡老爷在此坐镇,何方大胆妖魅,敢在这里作祟?为解开这个谜,高道兄特意在昨天夜里设下乩盘。恭请本县城隍降坛,叩问此事。谁知不问倒还犹可,一问之下,不由人大吃一惊。高道兄,既然事已至此,快把城隍老爷的判词拿出来,请久公过目一观吧!”
高老道诺诺连声,打怀里摸出一个方胜来,双手托着递给吕久湘,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吕久湘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的是四句短偈:
自古姻缘月老配,
金公为我做大媒,
不是邪暑非是病,
壶镇迎将新人回。
吕久湘是个粗通文墨的生意中人,看了这四句短偈,意思倒是完全明白,但却没有仔细想想,像这种似通非通的文字,怎么会是出于精通经史百家的胡老夫子笔下?在这突然降临的奇迹面前,他分不清是真是假,也弄不懂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只是瞪直了眼睛反复地读着这四句短偈。过了半响,这才呐呐地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问高老道:
“这是真的么?这难道是真的么?”
高老道连忙站起身来,一手扶着他的肩膀,十分亲切又十分庄重地在他耳边轻声说:
“千真万确,怎么不是真的?昨天夜里扶乩,有五云镇街面儿上的十几位绅董在场,这么大的事儿,小道敢说一句瞎话么?要不是为了这件大事,我能天不亮就赶出城来吗!吕久公,令爱要是成了城隍奶奶,您可就是城隍老爷的泰山丈人了,在这缙云地面儿上,您老可就是个非凡的人物啦!赶紧准备准备吧,被褥妆奁,一切从丰,所有开销,全由庙里承担,您只管拣那最好的办去就是,银子我自会交托一家钱庄给您送过来。吉日那天,金太爷是媒人,少不得还要亲自出面主持成礼呢!”
在天旋地转迷迷糊糊中,“成了城隍老爷的泰山丈人”、“在缙云地面是个非凡的人物”这两句话,吕久湘听得特别清楚,也特别受用。想到亲生的女儿不久就要永诀,他心里又酸又苦,想到她马上就要成为城隍奶奶,享受四方香火,他心里又甜又乐,悲欢难分,苦乐莫辨。除了点头称是之外,连一句整话也说不出来了。
高老道见吕久湘已经入他彀中,赶紧见好就收,不再啰嗦,出门去叫进两位高手泥塑匠人来,到翠莲的床前请出城隍奶奶的金面来拜识过,当时就回庙赶塑佛像去了。
第二天,大先生到各家巡诊,也到了吕久湘家,问起翠莲两天来的病况,吕久湘说出了城隍老爷的那四句短偈,一口咬定女儿没病,不用再吃药了,只烦他给自己开一服病后虚弱滋补复元的药,还请大先生到了吉期一定要过来吃喜酒。大先生见吕久湘中的邪比他闺女还深,已经是个“不治之症”,也不再力劝,开了一张方子,告辞走了。事后,他对病家很感慨地说:“神医扁鹊认定病有五不冶,信巫不信医是第一条。翠莲的受惊痰厥,交给医家去治,倒还有八分希望,神巫一插手,就只好等着白日飞升,谁也救她不活啦!”
城隍老爷娶媳妇儿,这在缙云地面还是件亘古以来从未有过的新鲜事儿。既有地方绅董出面,又是金太爷保的大媒,当然更得大大地热闹一番。吕久湘病后虚弱,吕敬之已成古人,一切妆奁、仪礼、乐班、酒水、杠脚等等大小事务和银钱出入,全由张铁山一人独力承担。翠莲听说给她采办妆奁准备婚事了,反倒安静了下来,乖乖儿地听凭别人替她梳洗打扮,躺在床上不吃也不喝,等待着上花轿。只有她娘心里悲痛,直哭得死去活来,兀自不肯歇声。哭烦了吕久湘,不顾自己大病初愈,跳着脚把她大骂了一顿,说她不识时务,不知好歹,把她轰到楼上去,着两个老婆子看着她,再也不许她下楼来了。
当时当地,城隍老爷在乡民中的声望,不知道比县太爷要高多少倍。在他们看来,县衙门是向来不替老百姓办好事的,只有城隍庙才是老百姓祈福的地方。善男信女们家里有了什么事情,不论大小,都要去问城隍,求城隍:小孩子病了,到城隍庙去包一包香灰,求城隍老爷保佑孩子快好;大人出门去做哪路生意,或是夫妻反目不知如何和解,可以到城隍庙去求梦,请城隍老爷梦中明示;甚至家里走失了一头猪,也可以到城隍庙去求根签,问问失落在何方,能不能找到。城隍老爷是有求必应的,城隍庙的门槛儿虽然也很高,却是谁都可以迈进去的。它跟县衙门的阴森可怕、无钱莫进适成对比。这就难怪老百姓都愿意接近城隍庙而躲开县衙门了。
县衙门里,除了有一大帮官幕吏役之外,在各乡各镇各村各店,还有许许多多乡约地保之类的人物专为衙门跑腿效劳;城隍庙里,除了少数几个不住庙的庙董和一个两个住庙的庙祝老尼之外,各乡各村也有他们的代理人,那就是巫师巫婆之类。他们平时都是靠城隍和鬼神吃饭的,因此城隍庙里有什么大的举动,只要通知他们一声,就全能办得既熨贴又周到。别看他们手里没有牌票、链条、刀枪之类,可办起事情来,却比衙役要麻利能干得多。这里面的原因,就在于官府的令儿是可以反抗的,神佛的令儿则是无法反抗的。今天,全县众神之首的城隍老爷要娶夫人了,这么大的喜庆事儿,全县的老百姓谁放不捐资输银?尽管是连遭灾疠,民穷财尽,善良的赤子们宁可自己饿肚子、吃野菜,也要把水旱疫疠重重灾难之后所仅余的些许财物,一点儿一点儿地敛聚起来,敬献到庙董庙祝们的手中。
水米不沾牙的结果,翠莲奄奄一息地拖了六天,到了第七天早上,香消玉殒,紫玉成烟,呜呼“乐”哉,一缕芳魂,直奔城隍山而去了。
由于天气太热,不能停尸;更主要的,还是城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能久等了。好在一切现成,当天巳正,在张铁山的分拨号令之下,按照新娘子上轿的仪式,吹吹打打,鼓乐喧天,在鞭炮齐鸣声中盛装入殓,装进一具专门定制的大红色的棺木里,另外专门扎了一个彩亭,罩在棺材上,权代花轿的意思。午时三刻,花炮三声,“彩轿”起杠了:乐班前行开路,“显佑伯”、“永宁侯”的全副仪仗执事引导着棺木随后;接着是一溜儿小轿,抬着神亲鬼戚、经办大员,后面是新娘子的嫁妆,哩哩啦啦的,抬了足有七八里地长。只有这个时候,翠莲娘才被允许放下楼来,坐在自己的房间里一递一声地嚎啕大哭,从“花轿”起杠哭起,一直哭到末一抬嫁妆出门,哭了足有半个多时辰,终因伤感过甚,失泪过多,眼前一黑,踣然倒地,晕死过去了。
每逢“花桥”经村过店,进村头出村尾,一律按照新娘子过境的礼节燃放鞭炮爆竹迎送,村子里的大户人家,还多少有点儿“添箱”的“薄礼菲仪”敬献给城隍奶奶,以图分沾福祚。吕久湘每次受礼答谢之后,面上就增添了一分喜色,大六月天里,直奉承得城隍的丈人满头油汗,喜气洋洋,张大了嘴巴,逢人就作揖,一向以诙谐善谑的老牙郎,居然一乐一陶然,像一个傻子似的,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出来了。
这顶特殊的“彩轿”抬到城隍庙,先停放三天。三天以后,再送进城隍庙西边赶砌出来的砖库里去。后殿和寝殿里,经两位高手匠人的日夜赶工,一双新人的大校很像,都已经塑造完毕。那新娘子的姿容神色,果然与翠莲一般无二,栩栩如生,十分逼真。新房里,除了城隍奶奶带来的嫁妆之外,还有合县绅董们送来的各种礼品,五光十色,琳琅满目,满满堂堂地塞了一房间。其中单是龙袍霞帔,就不下十七八件之多。
砖库——用砖砌成的屋形浮厝。
婚娶仪式,是以塑像开光替代的。这一天,金太爷果然没有爽约,亲自来替塑像开了光,还跟城隍的新丈人并排坐下来一递一杯地喝酒,乐得吕久湘屁颠儿屁颠儿的,从心里感到自己的身价比以前确实大不相同了。
婚礼办得十分体面,酒席更是十分丰盛。这一场城隍娶妻的旷古盛典到底收入多少,花掉了多少,则只有少数几个庙董和庙祝心里明白。捐资输财的功德名单,事后当然是要张贴公布的,不过一者支出多少是篇糊涂账,没人会去查发票、问价格;二者做好事的人都不愿留下姓名,名单中单是“无名氏”就不知道有多少个。凡是有两笔“无名氏”捐款数目相同的,只要公布一笔就可以了。因此,收入多少也是一笔糊涂账。就这样糊涂进糊涂出的,谁又算得清楚庙董庙祝们究竟一共中饱肥私了多少银子呢?
婚事办完,皆大欢喜。只有一个人,越琢磨越不是滋味儿。这个人,就是翠莲的未婚夫林焕。他在病中,听说城隍老爷希里糊涂地把他的老婆给抢走了,气得直咬牙,只是挣扎不起来,没有办法。事隔半月之后,身体才渐渐复原。有一天,他挎了一口腰刀,戴了个草帽,独自一人出去散心,从此就一去不回头。几天之后,有人从城里带回一个消息来说:城隍庙后殿新落成的城隍老爷和城隍奶奶塑像,叫一个年轻人三拳两脚全给踢倒了,还左右开弓,给了城隍老爷好几个耳刮子。等到庙祝闻讯赶去,塑像已经倒在地上,人已经不见了。大伙儿猜测,那个打城隍的人,九成儿半就是林焕。可是他究竟到哪儿去了呢?林炳为此派了好多人四出打听寻找,结果是泥牛入海——毫无消息。兄弟失踪,似乎是一件“坏事”,但是少了一个与他平分家产的人,这对林炳来说,本就是一件巴不得的“大好”事情,时间一长,别人忘记了,他也就更不提起了。
直到辛亥革命成功,建立了中华民国,才知道林焕那年打了城隍,离开缙云以后,逃亡到了上海,结识了一些青年朋友,一起去了日本,参加了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先后在广东、湖北一带积极发动国民革命。他回到缙云的时候,已经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后来又出任外交部次长,在林氏宗祠里挂了一块十分巨大的写有“次长”二字的竖匾,显赫一时。
那时候,林炳已经故去多时,留下两个遗腹子,都不善经营,家道中落已久,是林焕回来带领子侄们重整家业,终于成了缙云县一霸,继续与吴石宕人为敌,把吴石宕人第二次逼上梁山,再次到南乡山区去打游击。林焕晚年退归林下以后,还当了一任国大代表,在缙云县前后显赫了四十多年。
但是沧海桑田,风云变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九四九年新中国建立以后,吴石宕人从山上下来,成了有实权的地方干部,年已耄耋的林焕,仍不免遭受极刑镇压,他的子侄孙辈,除一个去了台湾之外,有的成了反革命,有的成了右派,都在劳改农场度过了大半生。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去台湾的子孙返回大陆经商,被劳改的子孙也先后落实政策,又成了当地的实力派,再一次重振家业,并与吴石宕人握手言和,结束了近一百年的冤仇纠葛。——这是后话,也是本书原打算写第二部的主题和内容。如今先在这里提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