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元年【190年】一月初,袁绍带着亲随百人,一人双马,一路狂奔,赶到了兖州刺史的治所昌邑。为什么他要巴巴的赶到兖州去呢?
这与袁绍的婚姻有关。
袁绍的前妻——李膺之女,多年以前就因为娘家遭难,从而郁郁而终。作为大汉的顶级名士,袁绍自然不会找不到继室。兖州刺史刘岱的妹妹,便是袁绍几年前,在雒阳迎娶的后妻。
当袁绍从雒阳城跑路时,并没有随身带上家眷。等到袁绍作为渤海太守的任命下来以后,他的家眷才踏上前往渤海的道路。本来,家眷由于拖儿带女的,行动速度就比较慢。外加上出发的时间又晚,此刻,袁绍的家眷正好才到达昌邑。
渤海偏僻而路远。袁绍忙于反董大业,短期之内也不会回渤海郡。所以,他的家眷自然没有必要再特地迁往渤海了。既然袁绍的继室是兖州刺史刘岱的妹子,袁绍可不会放过这个与地方实力派拉近关系的机会。
于是,袁绍在抵达昌邑城之后,与家属匆匆见了一面,便干脆的将家眷托付给大舅子刘岱。将家眷都托付给刘岱,这可是对刘岱的极大信任。如此一来,刘岱就完全没有支持别人,主持反董联盟的理由了。
而袁绍自己,则忙着写信联络其余的反董盟友。为了彰显自家的威势,袁绍计划,在一月末,将反董的积极分子们都拉过来,进行一次正式的会盟,以便整合整个反董集团的力量。
为了表达对董卓的威胁之意,袁绍仔细思索以后,将这次会盟的地点。定在兖州陈留郡与司隶交界处附近的酸枣县。
参加会盟的诸侯们,肯定每人都会带上一些兵。这样一来,在会盟以后,各位诸侯就可以直接将兵力投放到进攻董卓的战场上,对董卓军造成巨大的军事压力,进而威胁到帝都雒阳。
袁绍赶到兖州。参与讨伐董卓之事,很快在天下造成了巨大影响。
曹起兵,天下人还可以不太当做一回事。东郡太守桥瑁假传三公与太傅书信,鼓动多处州郡起兵,天下人算是真正感到震动。而袁绍只身赶到兖州的消息一经传开,立刻让整个天下开始沸腾起来!
没办法,袁氏的“四世三公”头衔,可不是盖的!那真正可以说是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
有了袁绍这个正牌子袁氏嫡子加入。原本对讨伐董卓一事,都在表示观望的其余州郡,态度开始向讨董联军一方倾斜。
其中,身为后将军的袁术,被袁绍刺激的最深。
袁术离开雒阳,表面上的理由,是回家乡主持家族祭祀。不过,他更多的想法。还是对董卓在朝廷里一手遮天的样子看不惯。所以,在祭祀结束以后。袁术也没有立刻返回雒阳的打算。如此一来,反而让袁术逃过一劫,没有在雒阳与袁隗、袁基等人作伴。
由于生母是前司空袁逢的正室夫人,袁术向来以自己纯净高贵的血脉,而自傲于袁绍这个同父异母的兄长。只可惜,除了这个优势。袁术在其他事情上,极少有机会压过袁绍一筹。对此,袁术可谓耿耿于怀,如果有任何能够让他盖过袁绍一筹的机会出现,袁术必然会卯足了劲。去与袁绍一较长短。
如今,董卓为天下诸侯所厌弃,大家一致决心要打到此僚。谁能够在此事上占据先机,就必然能在将来的朝堂权柄争夺中,获得天下人的支持!
有了这等分析,一听到袁绍将要在酸枣进行会盟的消息,袁术自是不甘心,在如此震动天下的大事上,落后于袁绍这个“婢生子”。要是在此事上被袁绍给压制住了,那以后袁氏的家主之争,还有他袁术什么戏?
敏锐的意识到这一点的袁术,一方面要求亲近袁氏的周边郡县,为自己提供人员和钱粮支援,以建立一支用于对董卓作战的大军;另一方面,在听到亲生兄长召集诸侯会盟消息的同时,他便立刻带着亲信,火烧火燎的跑到酸枣去。
再譬如徐州刺史陶谦,由于并不是袁氏的门生故吏,此前一直没有对关于讨董之事表态。他的刺史之位,来自于先帝刘宏的任命,与董卓和袁氏都无关。
可是如今,听到袁绍的动作,陶谦也终于坐不住了。徐州周边的兖州和豫州,都有诸多州郡大吏加入反董的势力,徐州若是没有表示,那不就变成了一个异类了吗?
为了避免被周边那些纷纷倒向袁氏的州郡视为异类,陶谦在收到袁绍写来的信件以后,很快从手下的州师当中,派出一支千人部队和一批粮草,送给目前的光杆司令袁绍,以表达他对此事的支持。
还有远在南方边地的长沙太守孙坚,如今也有了大动作。
孙坚的举荐者,是接替刚刚升为司徒的王允,接任河南尹一职的朱隽。自从当年的剿灭黄巾之乱开始,孙坚就成为朱隽的亲信,经历过讨伐中原黄巾、征战西凉叛羌、诛除南方区星等战事,功绩彪炳,以军功而得官,被朝廷封为乌程侯。
本来,孙坚既然不是袁氏一党,董卓与袁氏的纷争,其实与他无关。长沙一郡又位于极为偏鄙的荆州南部,并非中原腹地。中原内陆那些州郡,因为在地理上靠近双方争斗的大漩涡,实在是避无可避。可长沙郡就没有这些顾虑了。
就算后将军袁术写了一封私信给孙坚,邀请孙坚加入讨伐董卓的战斗,孙坚若是不想同意,他只要坐下来看热闹便是了,没人会因此而批评孙坚。
然而,偏偏孙坚的性子,素来与董卓不合。甚至在当年,孙坚与董卓共同效力于太尉张温帐下,讨伐西羌叛军时,他便曾经建议主帅张温,直接斩杀不守军令的董卓。
有着如此旧怨为理由,袁绍参与讨伐董卓之事一传到孙坚的耳朵里,孙坚立刻积极的跳出来,整顿兵马,从辽远的长沙郡带着数千大军,主动向司隶一带前进。
至于其余的地方州郡大吏,如驻扎在幽州的奋武将军公孙瓒,荆州刺史王睿,扬州刺史陈温,青州刺史焦和,南阳太守张咨,丹杨太守周昕等人,虽然没有做出实际行动,却也在口头上表达了反对董卓的意思。
而剩下的益州牧刘焉与幽州牧刘虞,都是汉室宗亲。在这场中央朝廷与地方诸侯的权柄争夺中,刘氏诸侯的态度,基本上是可以无视的。他们实在是不适合做出表示。
若是二刘倒向董卓,无异于与天下士人的观点相悖,对二刘的声望影响太大。若是倒向袁氏一方,则二刘就必须将中央朝廷的威信主动践踏到脚底下。不管哪一种做法,都会让汉家的江山出现明显的动摇。
如此棘手的局势下,以二刘他们颇受天子忌惮的宗亲身份,对这次的诸侯讨董事件,能,也只能保持着中立态度。那是对人对己,都最为有利的做法。
综上所述,整个关东地区的州郡,基本上都表达出对董卓的不服从态度。再除掉局面混乱的凉州,被太行军威胁的并州,董卓固然控制了朝廷中央的大权,其实真正可以支配的地盘,也就是区区一个司隶校尉部。
哦,对了,还有一个交州没提到。
只是,号称偏鄙蛮荒之地的交州,不但人烟稀缺,财赋短缺,整个州就武装不起哪怕五千正规军。还有,别的不说,光是从交州派出一支队伍,去一趟雒阳,就要花费小半年的时间。
这种地方,当真能够影响到朝廷大事的运行吗?
于是,综合双方的势力对比,可以发现,董卓必须以凉州、司隶、并州之地,对抗兖州、豫州、扬州、荆州、青州、冀州、徐州。就算除去那些只是呐喊,并不直接出兵的州郡,双方的实力对比,也等于就是兖州、豫州两地的州郡大吏,联兵对抗司隶一地。
虽然反董联军有着成员杂乱,指挥不一致、缺乏战斗经验的弱点,毕竟在可以动员的兵力总数上,有着相当的优势。兖州和豫州都是大汉人口稠密的上等州。就算几年前经历过黄巾之乱,两个大州的损失不小,州中的户数,也是加起来足有一百多万的。
按照平均情况下,一户五口的常规来计算,两州的人口总数,怕是超过了七百万。以五户出一兵的惯例来动员,那就是二十多万人呢!
拥有如此庞大的实力,在那些州郡大吏们的眼中,哪怕是用人去堆,也能够轻易的堆死董卓。
至于董卓,他目前所处的情况,却可以说比反董诸侯们恶劣得多。因为,他不但要对付东边的敌人,还要小心西边的凉州叛乱军。
凉州叛乱军经过数年的发展,在强力领袖韩遂的率领下,其实力已经不得不让大汉正视了。上一次凉州叛乱军对司隶的进攻,大汉可是动用了董卓与皇甫嵩两大名将联手,才勉强算是击败了韩遂和马腾的联军。
董卓既然身为汉相,守卫国土自然是他责无旁贷的任务。凉州叛乱军若是有任何异动,他就得老老实实的接下招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