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1年起,何贤不仅担任了澳门中华总商会理事长、会长;镜湖慈善会主席;立法咨询委员及“法人代表”……他还是澳门教育会会长,多间中小学董事长,以及东亚大学(现澳门大学)校董会主席。
何贤仅读过3年私塾,在今天看来可以算作无学历者。但是他见多识广,历尽沧桑,最能体会到的似乎是“百年树人”大业之神圣。
1948年6月17日,何贤为澳门捐建平民小学校舍一座,南湾八角亭图书室一座。
何谓八角亭图书室呢?原来,在澳门的水坑口至荷兰园一带,过去有个南湾花园。那里面积较大,花园内曾设有音乐台、喷水池、假山、酒水部……是葡国人节日时欢聚跳舞的地方。后来音乐台、喷水池、假山都没有了,只剩下作为酒水部的八角亭。
1948年,何贤担任澳门中华总商会的副理事长期间,便把那八角亭买下来,送给商会作附设的书报阅览室。没多久,他又拿出1.75万元,把八角亭修饰一新,并且购置了一批图书,供人们阅览。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八角亭完全演变为澳门一处别具一格的“文化景点”了。四十多年来,“八角亭”一直成为澳门最具规模的公众书报阅览室,每当人们走进这里看书抑或读报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想起那已去的“故人”———那关心文化公益事业的“贤先生”了。
1948年,或许是“贤先生”的文化年度?那一年,何贤又和澳门一些爱国人士,集资创办了《澳门商报》。但是这份报纸长时间没能获得澳葡当局的许可,到1950年,他们便将《澳门商报》改为小报《新园地》出版。这份小报正式注册时,由“贤先生”出任担保人,交纳了1万元保金。
1958年8月15日,在以何贤为首的爱国主义人士的努力下,新创办的《澳门日报》正式出版。自始至今,该报都是以“来自澳门同胞,属于澳门同胞,为了澳门同胞”为宗旨的;其一贯坚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致力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报道祖国改革开放情况,成为澳门各界进步人士的喉舌。
50年代初,澳门人口只有四十多万,而学生已达四万多人。大部分学生都在私立学校就读,而私校的开设又有各种形式。何族崇义堂联谊会开办的崇义学校,就是在1955年由何贤倡议创办的,他还兼任了该校校长。崇义学校收费低廉,每学期会员子弟仅收10元,非会员子女也只收18元。该校开办第一年,学生有六百多人,1957年学生已增至一千多人,是澳门办得最好的学校之一。
该校还开办免费夜校,并设奖学金和助学金。学校所有支出不敷之数,全部由何贤倾囊捐助。何贤还被推选为平民免费小学董事会主席。继而他再以银业公会的名义创办免费义学,收容失学儿童五百余人。
再往后何贤又发起行动,将“免小”和“免义”两校合并为镜平学校,并为“镜平”新建了校舍,增收了学童。有着悠久历史的澳门濠江中学,是在1932年建校的,何贤曾较长时间担任校董会董事长。在任期间,他积极捐资扩建校舍,并设有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部,每期招收学生四千多名。
1981年前,澳门是没有大学的。何贤便率先倡议组建东亚大学,曾任该大学校董会主席。东亚大学的校舍矗立在澳门氹仔岛观音岩上,占地16公顷。自1981年3月28日开办,便设立“四院一中心”,即本科学院、公开学院、预科学院、进修学院和管理研究中心。
“东亚大学”即今日之“澳门大学”,这座氹仔岛上的美丽学府,对为澳门培养知识型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然,澳门由于地方太小,教育之历史底蕴不够深厚,所以大多富贵豪门之子女,都会前往国外深造学业。但是,也正因如此,何贤倾心鼎力办学,资助文教事业,其归根结底为的是广大平民,为他们更多的子女孩童能顺利且及时地得到良好的教育,以拥有光辉的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