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一十三章 畅所欲言
    王永光知道自己的处罚后,反而定下心来。关于举荐接自己位子的人,他想了会回奏道:“皇上询问微臣,微臣就据实禀奏!”
    我点了点头,让他起来说话。
    王永光颤巍巍的站起后出声道:“万历年间经过国本之争,泰昌年间的红丸案,移宫案,天启年间的魏忠贤专权,不少有兵事经验的老臣都遭到罢黜。皇上若要启用昔年旧臣,那微臣也不在这多言了,吏部李大人比微臣熟悉得多。”
    “你就说说本朝现在的人物吧!”
    “是,皇上!”王永光开始斟字酌句得说道:“微臣以为,本朝新进的人选中有几个可以供皇上留意。第一个是霸州右参政杨嗣昌,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其父乃陕西巡抚杨鹤。此人虽未办过兵事实差,但博涉文籍,多识先朝故事;他给臣的书信中对边事多有规画,所言胜微臣十倍,若皇上历练其一阵,便是可用之人。”
    杨嗣昌?!在我心中还是有印象的,只是历史上好像能力也有限。大概他是在矮子里边挑高个,再高也是有限。只是在普遍文官不知兵事的年代,杨嗣昌也算可以。听他说完第一个,我示意他继续。
    “第二个是陈新甲,他是万历年间的举人,现任宁前兵备佥事,宁前乃关外要地,陈新甲能够治理井井有条,不仅将士心服,就连袁督师在辽东时也是赞赏有嘉。臣以为此人有才!”
    “第三个是现任兵部右侍郎梁廷栋,此人有才知兵,每每奏对明爽,微臣与其共事多年,知其之能。”
    我认真的听他说举荐的人选,他们都是万历四十年左右的进士出身,在年纪上是合我心意,不会太年轻又不会太老。杨嗣昌呢,没办过差;陈新甲官职太低,遽然提拔只怕坐不稳;梁廷栋呢,还算符合条件,若是没有更加合适的人选再说吧。
    “还有嘛?”
    王永光道:“皇上若是选兵部尚书,还有一人比前边的几位都合适,而且无需再历练。那就是一心学堂的副院使傅宗龙大人。傅大人的学识皇上是知道的,微臣不必多说。”
    王永光这个时候倒是真心实意的帮我选兵部尚书,从现在朝中的大臣来看,傅宗龙无疑是个合适的人选。不过调走他,就把我原有在一心堂的布置给打破了。梅之焕虽然年纪大了,但学堂的子弟都出自他手下,还是要考虑考虑。
    “嗯,你提到的人,朕会注意,若是真有才能,朕总不会埋没他们。你下去吧!过两天朕会给你旨意回乡,就好好在家颐养天年。”
    王永光走后,我发现自己的六部尚书已经差不多换完了。才刚换过内阁,现在又换兵部尚书。看来我这一朝跟原先的崇祯朝还真有得比,不知道我又会换多少内阁大学士?
    想着这乱糟糟的事情,完全没有了处理政事的心思。我抬脚就往外走,只想着出去透透气。出了乾清宫,我毫无目的的在皇城内走着,方正华知道我心烦,只是在静悄悄的后边跟住。
    整个皇城都显得很庄严静穆,禁卫们穿戴整齐的守卫在广场上。高耸的红色大墙不仅划开了皇宫的地界,也将外面的世界隔绝。我知道我的大明开始出现了危机,这个端倪处理不好,可能就会将大明推到万劫不复的地步。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源于皇太极造出了红夷大炮,导致广宁失守。若不是广宁失守,我的中枢大臣不需要换,林丹汗也不敢来进攻,陕西的情况也不会恶劣,王永光也不用下台。皇太极真是崇祯命中的障碍,不过是一件事,引发的后遗症却让我忙活了几个月。
    我不能重走崇祯的老路!内乱是根本,不但要花钱派兵围剿,也使得税源少了,恶性循环下,大明不完也完!还是多花点银子给杨鹤,让他把陕西的事情搞好再说。至于女真人,一时间应该不会向大明出兵,再者我已经伏了一枝奇兵过去,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打定主意,我便往回走,却发现自己走到了承天门附近。今儿路可真走远了,难得自己出来一趟,心思一动,我便打算去下铭心堂。因为大明三处出现不利的消息,有些事情或许可以明报,把它贴在城门口,供国人议论;但有的只会引起恐慌,不如稍做修改。所以我不得不关照下明刊的那帮编辑,不要热血得误了我的事。
    等我进了铭心堂,里边有三人在,曹文衡,李邦华,黄宗羲。他们没有想到我会在傍晚的时候来这里,惊讶之下连忙行礼。
    “怎么就只有你们三个,其他人呢?”我笑嘻嘻的问道。
    傅山走后,曹文衡在铭心堂已是主编,他出声回奏道:“启禀皇上,揭暄去了一心学院,他想着读读兵书,大伙看他年纪还小,也就应了,不过他每天也要写篇稿子回来交差。朱舜水跟张岱去参观天工学院去了,只怕要明日才能回来。”
    “有你们三个坐镇也可以了,这几个月大明发生了不少事情,朕先前也说过,明刊还是要在朝廷允许的控制范围之内发文。不要擅自危言耸听,引起百姓们的混乱。”
    “臣等明白!”三人齐声应道。
    我满意的点了点头,走到堂上坐下道:“给朕看看这个月的明刊,朕要检查下你们有没有偷懒?”
    “臣等不敢。”曹文衡马上从桌上拿起一份眷抄好的明刊递了过来。
    我摊开一看,首先让我最深印象的就是毛笔字写得好,真是让我羡慕,我练了那么久,水平还是一般。仔细瞧里边的内容,三月份的主题主要是在火器司制造新型的瞄准仪上发挥,外加了朝廷的一些任命和政令。副版上还有大篇的学术争论及各地名士投的稿子。我翻便全文,才在下脚发现一则小小的新闻,说是陕西出现小规模的饥荒,朝廷已派员救济,饥荒中闹事的人也遭官兵围捕。看来真是大题小作了,我知道这肯定是曹文衡的手笔。
    “不错,写得还不错,就照这个发吧!”我将这事定了个基调,以后他们不用我说,也懂得照着规矩办了。
    “臣等遵旨!”几人规矩的应道。
    要办的事情已了,我的心情放松起来:“你们不用这么规矩,来,坐下跟朕说话。”
    几人没有想到我会让他们坐下谈话,在大明中,除了设宴,向来皇上在场,臣子们都一律不敢坐下。“皇上……”曹文衡有些惶恐的问道,“臣等还是站着回奏!”
    “今日难得朕来你们这里一趟,又没有外人在,不必那么多规矩。方正华,你到外边侍侯着。”
    方正华应声出去了,曹李黄三人对望了一眼,最后还是黄宗羲大胆,率先坐在后边一点的位子上,其他二人也就顺着做了下来。
    “你们在明心堂也有四年了,明心堂虽然重要,但朕不想你们一辈子都呆在这,同时也是埋没了你们的才华。你们该有更高的目标。朕已经想好了,朝廷需要你们,朕也需要你们,需要你们能够独当一面。所以朕打算放你们到下边去一段时间历连一番!陈文一已经让朕放下去了,你们是朕的第一批门生,朕对你们抱以很大的期望。”
    我说出了这原在心里盘算的事情,今天索性都说了。选拔人才的难处,让我动了这番心思。我要为自己几年后构建跟自己一条心的人马打下基础。
    曹文衡他们听了皇上说的话都一愣,外放地方对于他们来说都已经是渴望已久,特别是陈文一到扬州后的一切作为都让羡慕不已。没想到,自己马上就有了这个机会。虽说外放地方就得离开繁华的京城,离开相处日久的朋友,但出到外任,就有施展才华的地方。即便想呆在京城的官员,若没有地方政绩,也是无法提拔的,晚外放还不如乘早出去。何况皇上如此交心推腹的说是到下边历练,以后自然不会亏待他们。
    三人面色一喜,曹文衡道:“皇上有旨,臣等安敢推辞!不知皇上要任命臣等到何处历练?”
    “好吧,今日朕就一并和你们说了。曹文衡你呢,就到河南去吧,在黄道周手下做个知府,熟悉下地方官员的政务,这对你以后都有极大的帮助。朕的户部还等着你来打理呢!”
    曹文衡忙跪下道:“微臣遵旨!皇上之言臣不敢当,臣只想着一心为皇上办差,不敢妄求高官厚禄。”
    我摆摆手道:“你若是有才,朕擢你任户部尚书有何不可。朕这不是许诺,而是给你们一个目标,也让你们知道,朕心里对你们的期望有多高!”
    “臣一定努力不让皇上失望!”
    我扭头对坐在我右边的李邦华道:“上次朕训斥你,心里可还有意见?”
    “臣……臣不敢!”李邦华没有想到我马上转过来跟他说话,他忙应道。
    “朕知你率直,这是你的长处,也是你的短处,这些等你到了地方做点实事就知道了。朕打算让你到扬州去,陈文一走了后,那边还没有人接手,吏部请了几次旨都让朕驳了回去。朕便想着这个知府的位子给你。你到扬州后,好好做出一番事来。不懂的地方可以多问问陈文一,不要耻于问人。文人相轻就是一个很大的陋习,你要慎之!”
    “皇上教诲,臣谨记于心!”李邦华说的甚是诚心,我赞许的点头。
    “皇上,那我呢?”一旁的黄宗羲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自己去作什么,“是不是让我也去做一任知府?”
    想不到黄宗羲这么心急,我不禁哈哈一笑。不过想想也是,才二十岁的年纪,整一个毛头小伙。
    “你急什么,朕对你也有安排!曹文衡走后,这明刊总要人负责,朕就想好让你跟朱舜水张岱三人做好这件事。”
    “皇上不是说外放嘛,怎么将我内放了?”黄宗羲听我这么一说,差点就蔫了,连忙反问道。
    我听着觉得好笑,便道:“不是朕不放你,他们两个有功名在身,朕放他们出去,大臣们也不会说什么,但你现在还是个举人,放出去做县官还不如在朕这打理明刊!”
    一听这话,黄宗羲顿时没了底气。当初大家劝他参加崇祯四年科考的时候,他还说自己年纪小,不跟举人们争名额。若早知如此,中进士那还不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你年纪尚小,等下一回科考,朕赐你同进士及第,就放你出去!”
    “皇上可要记得今日之约!”黄宗羲听到这话又兴奋起来。
    “君无戏言!”
    铭心堂的人算是全部分配了事情,黄宗羲想了想又道:“那皇上给宋先生安排了什么啊?”黄宗羲毕竟年幼,对走南串北的宋献策自然兴趣极大,两人一来二去就成了好友。现在皇上是给众人恩典,他自然记得要帮自己的好友问问!
    我卖了个关子道:“朕一早就宋献策事情做,朕不会亏待对朕忠心的人。你们到时就知道他去做什么了!”我顿了顿又道:“今日朕跟你说的还未发旨给吏部,你们就别到处说了。不然大臣们可就讲朕偏心了。”
    “臣等不敢!”
    “嗯!你们到了地方要多学多用!朕对学问一事从来就没有什么限制门派,朕也不管学什么的,只要对我大明有利,朕便会允许。大明现在的读书人除了四书五经,吟诗作对,经济一门是半点不懂。朕不需要那么多书呆子,朕要的是济世之才。别看着下边官员每次递上自己的捷报,喜报,但有多少是自己出力,还不是抢了下边人的功劳。这样的人,吏部的考功司往往也称之为能,按着这样提拔上来的大臣更祸国殃民。朕不想你们下去后也变成那样。术业有专攻,这是朕一直在提倡的。象曹文衡,朕就想你专门负责搞户部的事情,李邦华呢,就专门负责吏部的事情。这不仅跟你们的学识有关,也跟你们的性子有关。你们到了下边,也要把朕的这份心思象星星之火一样的点燃下去。实用是检验对错的基本,朕希望你们记住,不要沾了空谈的风气!”
    “臣等记住了~”
    我叹了口气道:“那就好,朕若不从你们开始分部门培训,只怕以后选个像样的官员都难!象这次兵部选尚书人选,朕便想了许久。”
    曹李两人知道皇上说的是机密,现在朝廷毕竟还没有正式下文说免除王尚书的职务,现在皇上说出来,他们哪敢搭话。只有黄宗羲道:“现在外边的大臣也在议论这件事,听说已经有不少人在推举人选了?”
    王永光被我免任不算什么秘密的事,稍有点见识的人都会这么想。听他一说,我倒想听听外边的人是怎么议论的,便问道:“哦,那他们推举了些什么人!?”
    黄宗羲道:“臣听说第一个最有希望被大臣们推举的就是熊明遇老大人!”
    我点点头道:“本朝中不少人都与他共事过,又是万历年间的老人,朝中老臣举荐他也不为过!”
    “还有王在晋大人也在其中!”
    我冷笑道:“他跟熊明遇是一样,看来这些老大人们还不服老啊!若是他们真有点本事,朕会考虑用他们,只可惜都是剩下一张嘴。朝中大臣们这么举荐就很有问题!”
    黄宗羲见我有些变色,小心道:“还有一位张凤翼大人也有不少人举荐。”
    张凤翼?我在脑海中搜索了下这个名字,隐约中记得他曾任过大明的兵部尚书。具体就不太清楚了。我便道:
    “这张凤翼怎么样?你们说说看!”
    李邦华是专注人事的,自然有印象,他出声道:“张大人,是代州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初授授户部主事,后任过历广宁兵备副使,因为丁忧回家守制。天启年曾任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因与马世龙,孙承宗大人不和遭解去,天启六年起故官,移任保定巡抚!”
    与孙承宗不和?!这人我到是平日疏忽了,登基后竟没有半点印象。
    “那他兵事见识如何?”
    “张大人在遵化整饬兵备三年便升右佥都御史,想必兵事上也有过人之处。巡抚辽东不足一年而解职,又与孙大人相异,这倒难以考究了!”
    曹文衡接着李邦华的话道:“这五年来巡抚保定,倒也能够将保定官兵治理得不错。崇祯二年,他派保定总兵张其平出兵围剿来犯的女真八旗,便是第一个主动交战!吏部考功司上的考评也相当不错,上边写着‘知兵善任’!”
    这人要是能用也不错,毕竟朝中多一个不同派别的人也好。我又有点疑惑的看着面前的三人,我故作笑骂道:
    “你们是不是收了张凤翼的好处啊,朕怎么一直听你们一个劲的说他的好话?”
    “臣等不敢,臣是据实禀奏!”曹李二人连忙奏辨。
    我笑道:“朕不过说句玩笑话罢了,朕的兵部尚书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有才的朕自然不会埋没他。这个张凤翼嘛,等大臣们举荐的时候再说吧!”
    话虽如此,但我心中打定主意,准备将他召进京来考一考,看他是不是脑袋里真的有料!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