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王之王》自序
九头鸟于UniversityVilge,Ohio,USA
EMAIL:supernineheadbird@yahoo.com
网页:http://su.edu/~weim/
一.内容简介和主要申明
二.历史原形简介
三.儒学及世界三大古宗教背景知识
(一)书名的由来
(二)东方文化之本:儒学和大祭师简介
(三)天竺文化之根:佛教和印度教简介
(四)西方文化的摇篮:希腊神话和圣经简介
(五)中华思辩宗教:道家简介
四.《万王之王》的写作动力
五.《万王之王》为什么要选春秋为背景年代
(一)春秋时代的主要特点
(二)此书前面部分的主要美眉出场顺序
(三)与年代有关的注意事项
(四)本书的精神主旨
六.《万王之王》与电脑游戏
七.对一些问题的问答
(一)为什么前一段时间九头鸟在朋友们眼里表现得有些奇怪
(二)九头鸟还会不会再写武侠
(三)为什么《万王之王》中,男女主角有不少是王孙公子或公主
八.请不要对号入座
九.九头鸟笔名简介
注:由于要说的东西太多太乱,九头鸟又懒得把其分拆成多篇文章,本文结构有些零乱,还请大家凑合着看。
一.内容简介和主要申明
《万王之王》是一部以春秋时期“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楚庄王芈旅(或芈侣,芈字念“米”)为主要历史原形的武侠,篇幅大约为三百四十万字。目前,此书的主体部分已经基本完成,但还需比较多的修改。此书的主要内容可以被概括为:
楚庄王幼年时流落民间,历经万般痛苦磨难,几度易名易姓,才终于以“昭元”这个名字在深山中生存下来,并得授“大祭师”的思维方式。当昭元还是半大少年时,遭遇了一场懵懂情变,并愤然放弃王位、出走远方,开始“三年不鸣”的神秘历程。
在昭元万里西行的过程中,他首先被骗入盗墓贼伙,结果陷身于大月氏天师墓,但也从此获得了脱胎换骨的武功。接下来,他参与了古印度诸种姓阶层的明争暗斗,并与燃灯、弥勒、悉达多、地藏王等一起创立了佛教,自称阿弥陀佛。后来他为了探讨传说中的理想社会,前往古希腊爱琴海,在大海上解救了特洛伊公主,随即被卷入特洛伊战争。但是,昭元最终不但未能改变特洛伊失败的命运,更还被伤心欲绝的爱侣视若寇仇。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昭元开始对自己一路西行的消极避世进行反思。在自称上帝、给流亡的部分特洛伊人以指路神示,并以“中华”的“中”字为他们创立十字架后,昭元毅然决定回国重登王位。但是,在回国的路上,在他思索道统、自称元始天尊的路上,他却又面临着更多的困惑,更大的险恶,和更不可思议的悲欢离合。
正如九头鸟在《论正规武侠的写作方法》一文中提出的那样,在这里九头鸟要申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果你在看了本申明之后还依然将本书内容当真,请反思你的智力;如果你在明白本书内容是虚构之后还要认真,那么请反思你的宽容。
另外,此书中可能还会有比较多的疏漏,或是会有一些错字,请大家不吝指出。
二.历史原形简介
作为男主角主要历史原形的楚庄王,最主要的事迹是在其称霸的事业中,创造了“问鼎轻重”这一典故。但是,他最传奇的事迹,则是其“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还曾是历史上最早的“失足青年”。本书的主要出发点,就是努力填补楚庄王这“三”年的空白,试图从更合理的角度来解释,他为什么忽然就能“一鸣惊人”。
历史上的楚庄王少年即位,大权一直旁落。他即位不久,本人就在一场兵变中被权臣挟至数百里外当人质,直到令尹打赢了仗,才得以脱险。在即位之初的几年里(三年中的“三”,一般是指多数)楚庄王一直花天酒地,“左拥郑姬,右抱蔡女”(成语左拥右抱的起源之一),令其先王好不容易又再经营起来的一点霸业起色,完全丧失殆尽,甚至楚国自身都面临存亡险境。但后来他听隐语进谏后改过从新,迅速使得楚国势力重新勃发,并最终成为奠定功业时最年轻的春秋霸主。要知道在春秋那种群星灿烂、无一弱者的年代里,大家可都有差不多的资源和表现机会,一个君王要在青少年时代就成名的话,是非常不容易的。
春秋时,列国君主大都能亲自批坚执锐,上阵冲杀。楚庄王由于比较年青,又喜欢射箭,打仗时更容易冲动,经常身先士卒。比如在晋楚会战中,他闻报军中有贼,竟然亲自驾车追捕,几乎落入险境。但是,在本书中,他的这一次大冲动,还将有另外的解释。
中国民间关于楚庄王的传说相当很多,而且在很多传说中,他的性格差异很大,甚至迥然相反。在著名的“绝缨大会”上,他在爱妃被人醉后偷抱的情况下,不但不予追究其责,反而还主动替偷抱者遮掩。此事从来都被列为感化下属的帝王诸术之一,被无数后世之人模仿,如隋唐时的杨素,就是依此典故,最终没有深究李靖和红拂女私奔之事的。从这件事上来看,楚庄王似乎显得非常深谋远虑。但是,楚庄王也还有优孟葬马的故事,却又显得他很冲动。但不管如何,楚庄王做事时,虽然开始可能很耿很硬很冲动,但折腾到最后一般还算肯听人劝,这是比较难得的一点。
此外,传说中楚庄王是观世音菩萨的父亲(稍后将有介绍),是中国人把鸡爪当美食的第一人,是一种名菜“龙虎斗”(不是广东的那一种)的赐名人,是喜用小鼎来现煮现吃(火锅起源)的人,是民间传说中的喜神“庄王”,还是民俗“社火队”的起源。同时,他还是中国第一个明确提出“止戈为武”,并拒绝以“京观”方式去侮辱敌方战死士兵尸体的君王。
楚庄王的佩剑名“长干”,也即是后来李白描述“青梅竹马”所依的地名。中国有些地名的传说,如清河桥,落雁岛,珞迦山,太室山,少室山等,都与楚庄王有关。许多历史学者还考证说,楚庄王是历史上开始修连城要塞(即长城)的第一人,但更多人则根据楚庄王主要是一个进攻型的君王这一事实,否认此一考证。楚庄王的名琴“绕梁”,和齐桓公的“号钟”,司马相如的“绿绮”,蔡邕的“焦尾”一起,合称中华四大名琴。
楚国历代均重视箭术,楚庄王手下将军养由基,在传说中更是连禽兽都通其名的神射手。楚庄王的夫人樊姬(在本书里,九头鸟为她取名为樊舜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经常和唐太宗的长孙皇后一起,被搬出来教导妇女。和楚庄王共事的名相孙叔敖,曾主持修建了有信史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如果传说中大禹治水不算的话),被《史记-循吏列传》列为第一人。他死后嘱咐儿子先推一推再受封,不料楚庄王是直性人,也就没有坚持逼他儿子。但后来,楚庄王在优孟的谏议下,又重新敕封孙叔敖的后代。对于这一对君臣,《吕氏春秋》曾经感叹说:“世人之事君者,皆以孙叔敖之遇荆庄王为幸”。
楚庄王虽然来自比较信神的楚国,但其对神的态度,却很让人惊奇。与许多君主讲究避讳的习惯不同,楚庄王是历史上唯一完全不忌讳提及不祥,甚至主动要求天降异象以给自己警示的君王。他曾在自己的身体得了怪病、群医束手无策时,严词拒绝为此病乞求神灵。另外,他还是唯一一个,因自己在朝堂之言无法被群臣挑出错漏,而发愁的君王。他的儿子楚共王虽然很不出名,但也比较有耿直劲,是历史上唯一主动要求给自己坏“谥号”的君王。
楚庄王的主要治国方略,与历史上诸贤君的治国方略无大区别,是所谓“幸福的家庭都一样,悲伤的家庭各不同”。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是,他非常认同“以扩张土地和人口为第一要务”的思想,对其特别重视,认为这两项是保证国族度过衰弱期的真正“存亡纵深”。
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楚国非常重视领土和人口,成为整个东周时期兼并国家、开拓领土最多的国家之一。楚国也从本来只是一个起源于汉水中上游,活动中心很长时间都只沿着汉水一线的小国,发展成为“半天下”的第一大国。如楚庄王本人,就曾“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楚庄王之后,楚国虽然国势一直没能恢复到楚庄王时的强势,但却依然很看重领土民口至上的原则,常常抓住时机大量增加疆土。如战国中前期,楚国曾向巴蜀方向开拓,“汉中”就是楚始置郡名(楚国也有郡县制度),后在秦“亡楚汉中”后为秦继用。刘邦的“汉(中)王”,以及后来“汉朝”中的“汉”字,也是来源于此。
在长期的战略挤压之后,公元前三百三十三年,楚威王的令尹昭阳正式率兵灭越。南京石头城、金陵等称呼,就是从这时正式开始的。上海之所以有一简称为“申”,也是因为它曾是楚国春申君的封地。后来,楚国将军庄乔(音近字)做了一件对中国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事,率兵南下开拓云南,辟地千里。后来秦军夺取黔中郡等地,攻破楚都,断绝庄乔归路,庄乔遂自称滇王。这是云南、大理一带,有自立政权的正式开始。在秦灭楚前四十多年,楚国还吞并了鲁国(这是一大战略失误,导致齐国立场变化)。
由于楚庄王和其继任者们长期珍视土地和人口,使得楚国终于在战国时,同时成为人口最多、地盘最大、总体资源也最多的国家,并且果然在战国前后成功地两次“死而不僵”。第一次是孙武、伍子胥的成名作,三万吴军千里奔袭而破强楚之都,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但楚国终于在秦军和越军的帮助下恢复了疆域,并与越国结盟,共同对付吴国。第二次死而不僵则是秦攻楚、灭楚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预言的应验。
战国后期,楚国在经历了连续四个昏主一百多年的统治后,终于耗尽元气,为秦所灭。由于楚人是最有资格跟秦争夺天下的大国,楚人的自豪感一直特别的强,无法接受楚国败、亡的现实。如郢都被攻破时居然只有俘虏两名,而且还都至死不肯吐露楚鼎下落。后来名将楚国最后一跟顶梁柱项燕战死后,无数楚人更不愿接受他的死讯,纷纷传说他还率领部属藏在某处深山等待时机。另外,由于楚人认为楚由盛而衰最大的转折是秦用的诈术,以及秦灭楚时的疯狂残暴,这些都导致楚人对秦军有蕴藏极深的怨恨。有鉴于此,秦始皇历次巡游天下,均以楚地为弹压重点,期望能万代传承。
然而秦一统天下才十年多一点,就因过度暴政,激得天下豪杰蜂起。由于楚国地盘太大,人口太多,秦国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实在无法管过来,遂导致楚国叛军最早、最多、也最强。由于楚人对项燕等名将的刻骨思念,当项梁、项羽等宣称自己是项燕后人时,楚人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相信了,并义无反顾地誓死跟随他们。最终结果是,项羽统帅的一路楚军击灭了秦军主力,刘邦统帅的另外一路楚军率先入函谷关直接亡秦。秦灭楚时,楚正规军的战斗力惊人的弱,多次在自己占优时,却大败于秦军。可在这个时候,乌合之众拼凑起来的楚军战斗力竟然又极强,如项羽的部队就多次在劣势下硬碰硬击败秦军精锐之师。短短十多年就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实是让人觉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半点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