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74年,晋国最大的走资派“三郤”被他们的国君陈尸朝堂以后,混乱还没有终止。“保皇派”的胥童,进而逮捕了执政官(指三军元帅兼六卿之长)栾书以及中行家族掌门人中行偃(时任上军佐将)。
“保皇派”的意思是,三郤势大难制,当然要砍,栾书作为当权派,也是我们可爱的“皇上”所惧恨的,一并要剪灭,还有中行偃。
晋厉公却下不了决心。“保皇派”陈言:对于朝廷以外的奸人,我们可以招抚感化,但是朝廷里的奸人,绝对不能手软。
栾书为了保住自己,赶紧向晋厉公表忠心,跟三郤划清界限,大骂郤至是楚国的特务。晋厉公觉得一朝杀死太多大臣,不吉利,就把栾书、中行偃释放,并好言安慰。(也不能把所有大家族都灭掉啊,国家还得依靠他们建设与保卫呢。)
栾书回家以后,战战兢兢,杯弓蛇影,中行偃就找他串联来了。中行偃不是俗人,是未来执政官,他怂恿栾书拿出辣手:既然主公已经不信任我们了,我们干脆先做了他,先下手为强。
于是这俩人合伙搞了个“西安事变”,晋厉公出游到旧都绛城的时候,被当场拘捕,随从胥童(保皇派)被就地处决。
栾书、中行偃把晋厉公抓在手里以后,不知怎么处理好,想召开各界精英大会,协商解决“西安事变”。当时晋国的社会名流,就属韩厥了。新军将韩厥明白,栾书叫他,不外乎是分担些造反罪名,于是杜门不出。
栾书、中行偃等了五天没动静,晋厉公又整天歇斯底里,于是在大过年准备杀猪的头上,把晋厉公给杀了,用一辆破马车埋葬了他(诸侯之君坟里应该用七辆马车做“陪嫁”,油漆大棺材里外三层,三十根原木垫底,殉马几百匹,而栾书只埋了一辆马车,是为了寒碜晋厉公)。然后还商议了一个恶谥“厉”给他。
春秋十二大蜥蜴之第三——“鄢陵蜥蜴”晋厉公接他爸爸晋景公的班儿,一共做了七年国君,打了鄢陵之战半个胜仗(不是压倒性胜利),灭了三郤这些威胁君权的大地主,最后在众叛亲离中死去,给自己弄了个“杀戮无辜”的谥号——“厉”,跟西周暴君“周厉王”美称一样。“厉”这个字,是头上癞疮的意思。晋厉公头上长疮。庄子讲寓言说:爹爹脑袋上有癞疮(厉),生下孩子,立刻取火去照,汲汲然生怕孩子脑袋象自己。呵呵,也很可爱哦,可是,孩子的坏品行象不象自己,就不那么汲汲然了。
周天子驾下有个诸葛亮,名叫“单襄公”,预言了晋厉公的殒命和下一任国君人选。
单襄公认为,晋厉公活不太久了,因为厉公走路眼望远处,脚抬很高,眼脚配合差——古代君子(大老爷们)吃饱了没事干,于是特讲究佩带着玉饰和宝器走路——晋厉公路走得不好看,说明他内心一定在想别的。眼望远处,常常不切实际;脚步抬高,失去应有德行;目光和举止不配合,怎么能长久呢?
单襄公又认为晋悼公(时年14岁,正在洛阳留学)是个大贤人。他站不歪身,目不斜视,听不侧耳,言不高声,心性恭谦,为人慈爱,具有文德——也就是脾气好,是国君的料子。
果然,晋国卿大夫们迎他回国,是为晋悼公,时为公元前573年。
单襄公看相的原则,一句话:当国君就应该老老实实,才能长久圆满。这个经验是取样于周天子,现在的周天子是没有一点出息了,躲在洛阳城里当缩头乌龟,天下闹多乱都不管了。当时洛阳城里有一个从楚国跑来的伟大人物,叫做老子,时任周天子的图书馆科长,把周天子的价值观升华为他那著名的“缩头乌龟哲学”。老子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天下事少管为妙,无为而治。老子说:“强项者不得其死”,意思是,锋芒毕露的逞强者不得好死,比如晋厉公,非要跟家族斗,结果把自己斗死了;相反,老子认为“柔可以克刚,雌可以胜雄”,也就是说,老好人和大绵羊,可以安详天年。
总之是老好人日子混长,积极务求的人只有遭殃。
老子的话好像也有道理。
唐太宗据说就是信老子的话,无为而治,避让那些功臣捍将,效果也不错,但是最后唐朝藩镇割据,闹得跟春秋战国差不多。
老子说话还有特点,就是喜欢用rap的语言讲述哲学,比如他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Oh, my God, 晕菜了!
我们的年轻的老好人晋悼公(换句当时话说叫“贤人”)从洛阳来到祖国晋国。身为留学生的他,当初在洛阳留学的时候,就积极关心时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成语“休戚相关”出处)。他回到晋国以后,把前几朝的功臣宿将,特别是追随重耳的叫花子的后代子嗣们,从庄稼地头招回来,封到朝里享福。他一改晋厉公向卿大夫争权的作法,对大臣妥协,任用各家卿大夫主事,这给他赢得了很高的国内声誉,却也断送了晋国强化君权的最后机会。
《左传》记载,晋悼公的主要政策是:废掉老百姓欠国家的钱和税,赈济灾民、穷人、老光棍和寡妇,提拔郁郁不得志的人材(即有能力但不是高干血统出身的人,比如我),反对铺张浪费,节约国家办公费用和祭祀器用,禁止打砸抢活动,调低税收比率,注意征兵工作不侵犯农时等等。年过七十的老人,晋悼公还亲自接见,敬称他们为王父。历次战争中的功臣,多次接受嘉奖。这些都是仁政啊。但这只是节制了征敛,施惠于民,国内整体财富并没有加增。怎么才能让民和国都富裕起来,那就不是仁政所能达到的了,而要看未来法家的手段,所谓富国强兵。不提。
唯一不快乐的是晋厉公的同性恋朋友们,他们收拾了胭脂首饰全部驱逐出境。栾书,毕竟杀掉晋厉公,属于弑君,应该灭族,但晋悼公不追究他,命令他退休而已。其实栾书生活上是个穷鬼加善人,为官清廉,家无余财,老婆不吃肉、不穿帛,不涂雪花膏,马不吃小米,穷得连祭祀的宗器都凑不齐。凭了这些德行,人们和国君不再计较他的弑君行为了。栾书下岗之后,资格最深、最负盛名的韩厥出任执政官兼全军元帅
韩厥是赵盾从前一把提拔的,出身卑贱,不过是赵家豢养的一个小屁孩儿。担任监军司马期间他开始走红,搞了一个执法不阿,把恩主赵盾的车夫给杀了,因为后者扰乱行伍。
晋秦“令狐之役”,晋楚“邲之战”,晋齐“鞍之战”,晋楚“鄢陵之战”,韩厥都以监军司马身份赴战,负责纠察军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后来升任将官,战功累累,一度还在“鞍之战”里活捉了假齐顷公。韩厥这个人,后来成为“赵魏韩”的韩国先人。
韩厥从前曾经替晋景公时代被灭门的“赵氏”喊冤,使得像恐龙一样差点从晋国历史舞台上灭绝了的赵氏再次登台献艺,晋悼公上台以后,把孤儿赵武升为卿,成为未来“赵魏韩”三家的赵家先人。
刚好,“赵魏韩”的魏国先人魏绛也闪亮出场了,当时监军司马出现空缺,魏绛论资排辈补上去了。魏绛更狠,上来就把晋悼公的弟弟的车夫杀了,脑袋在三军传看。
晋悼公听说以后,痛感自己深受鸟大夫们摆布,无以复加,再也“贤”不住了,破口大骂,你魏绛杀我弟弟车夫,就等于侮辱我弟弟,侮辱我弟弟,就等于侮辱寡人,侮辱寡人,寡人杀光你全家。
魏绛不避斧锯,跪朝堂外请罪,送信给晋悼公说:“我听说,国君召集诸侯,臣子不敢不敬,国君出师不够威武,臣子莫大之罪。我不敢怠慢职守,故而冒着死罪,杀死乱伍之人。我的罪过很大,触犯贵介弟,使您在朝堂之上大发脾气,我请伏剑自杀于您面前,来显示您格外重视弟兄亲情的美德!”
晋悼公看完,脸红心臊,赶紧光着脚跑出来了,对魏绛说:“寡人说的话,是为了私人亲情,您的执法,是维护军礼。我未能教训好我的弟弟,触犯军礼,是寡人的过错,爱卿赶快就职,千万别寻短见,加重我的过失啊。”
魏绛赶紧从地上爬起来,把宝剑还匣,心里高兴,暗说:“谁想自杀了?逗你玩儿!”
于是悼公在太庙设宴招待魏绛,任命他为新军佐将(因为这事儿还被提拔了)。魏绛深沉而有胆略,对山戎、北狄采取和平绥靖政策,稳定民族关系,解除北方边患,使晋国全力南下争霸。为此,晋悼公还分掉了一半战利品给魏绛,实现了他的一个家庭梦想,还引用《尚书》的话赠言说:“居安思危。”
当然魏绛还被弄到了《赵氏孤儿》里边,客串了一个角色,忠贞报主,拯救儿童的形象。(“我魏绛闻此言如梦方醒,却原来这内中还有隐情;公孙兄为救孤丧了性命,老程婴为救孤你舍了亲生……锵锵抬——”)。
就这样,晋悼公对下边的卿大夫们摆出低姿态,唱出低调子,实际上,这个人能力很强,属于年轻有为型。在晋悼公执政的16年里,晋国称霸达到历史顶峰,八年之中,九会诸侯,吴国也来盟会,由于晋悼公善于团结卿大夫,晋国内部的社会矛盾也一时缓和,局势稳定,GDP 上升。可惜他在盛年30岁时死掉,所以谥号为“悼”,表示国人对他的哀念、哀悼。晋悼公是晋国君主最给人好印象者。
南方的“独眼龙”楚共王听说晋厉公被弑,喜形于色,又听说晋悼公大得民心,忧从衷来。不等晋悼公坐大,赶紧争霸吧。
在从前的晋景公掌政时期,晋国曾做了一件战略上极为出色得举措。在晋景公十六年,楚国大夫巫臣先生,带着他拐来的红颜知己——春秋第三大美女夏姬,风情万种地来到了黄土积累的晋国。
巫臣当时之来纯属私奔,因为他前脚一离开楚国,楚令尹子重和司马子反就瓜分了他的家产,灭了他全族。按理说,巫臣从楚国跳槽到晋国,这种事在春秋战国是司空见惯,原单位不至于死扣档案不放,灭他全家更属报尤过当。事实上,事情还是坏在红颜祸水上了。夏姬肢体透香,一眄倾城,媚术精到,又是风月老手,早有一帮人对她垂涎三尺。其中楚国“大纨绔”司马子反,嘴里哈喇子拖得最长,长达三丈。
巫臣呢,也在暗恋着这位乱世佳人,可是他最没出息,三角肌也不行,于是他就正义凛然地劝子反,要“好德”啊,“好德”比“好色”强。子反一时糊涂,信以为真,就挥一挥手,说,我不娶夏姬了,让他出宫去吧。
谁知道这个挨千刀的巫臣,说的仁义道德,满肚子却是男盗女倡,夏姬一出宫来,转身的功夫,就被他拐带着跑到晋国(那时候的古代妇女似乎跟希腊的众女神一样,稍加诱拐则能私奔。感谢后来的明清卫道士,私奔才得以控制)。
当时,巫臣拼命给夏姬写诗,他把夏姬比喻成春风:“春风的翅膀掀动着众人豪情,我将如何涤洗自己以承受春天。我申请也要成为春天幸福的一员,追随你柳条明媚而欣悦的缠绵姿态。” 夏姬立刻晕菜,跟着他去黄土高坡上找春天去了。
司马子反惨遭涮弄,等他再想找夏姬约会的时候,已经不见了。子反急问:“谁动了我的奶酪?”
下边人说:“巫臣。”
子反暴怒,遂把巫臣一家老老小小全部咔嚓,包括原配夫人,以此撒气,然后兼并了巫臣家的庄稼地。巫臣在晋国哇哇暴叫,虽然抱着骚女夏姬柔软的身子,也几宿觉睡不香。
虽然克死了陈灵公等君臣三人,又克死了巫臣家族,不过夏姬可爱的性格和娇艳欲滴的美色还是让人飞蛾扑火似的爱她。搁浅在晋国的巫臣先生红着眼睛,于夏姬的温柔之乡疗养了十好几宿才找回了理智。巫臣于是写信给子反:“你多杀无辜,贪馋邪恶,我一定要给你捣乱,必使你疲于奔命而死!”(成语“疲于奔命”出处。)
巫臣找到当时在任的晋景公,献出了一个驱狼吞虎的战略,晋景公拍案叫绝。于是巫臣获得晋景公资助之后,带了三十辆晋国战车,千里绕行来到吴国(就是苏州一带啊),教吴国人驾驶战车,排兵布阵,组建陆军。那时候的吴国人很落后,连城墙怎么筑都需要巫臣教。而对于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江苏,城墙是多么重要啊。
最重要的是,教吴国人叛离楚国。
当时吴国是楚国的小弟。但有了城墙以后,吴国人就不惧了,开始藐视自己的老大——楚国。寿梦同时自立为王,与晋国人频繁开会,接受晋人指令。喝完晋国君给他的牛耳朵血,寿梦亢奋异常,在晋国的教唆下,猖獗进攻老楚,无所不用其极(类似以色列在美国唆使下进攻阿拉伯国家)。
寿梦整顿武装,水陆并进,向楚国的跟屁虫巢国、徐国发难(分别位于安徽、江苏地区)。楚国的世纪噩梦开始。楚司马子反赶紧驰救,累得够戗,一年之中来回七次(从湖北江陵到安徽江苏,不下一千里,七次往返合14,000里)。
看见仇人子反一年时间坐着木轱辘车,绕赤道足足半圈儿,疝气都该颠出来了,巫臣这才捂着嘴偷快地乐了,谁让你灭我的满门了!我让你丫今后岁无宁日,屁股磨泡长疮,泡妞你都甭想。
吴国象饿鹰那样,拼命从楚国大蜥蜴的嘴边抢肉吃,体重迅速升级。强大的楚国后院开始起火了,兵力被牵制在东线安徽战场,不便于北上中原了。
司马子反在鄢陵之战任罪自杀以后,吴国更加强横,疯狂进攻老楚。楚共王派令尹子重在公元前570年打了一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水战。令尹子重整顿水军,顺流而下,穿越湖北安徽,千里出击,冲破下游吴国前哨要塞,攻击到安徽东部芜湖附近,距离吴国大本营苏州还有水路500里时候,却损兵折将而还。人仰船翻,3300楚卒,被吴人杀得就剩380了,令尹子重气得脑溢血死掉。
吴国如此猖獗,楚国不胜其苦,于是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向西北去联络西陲秦国,以抚山西晋国人的后背。无奈秦人信天由命,抱残守缺,并无斗志。楚人只好另辟蹊径,猛攻“巴尔干”东南地区的宋地彭城,试图堵塞晋、吴的联系通道,时间是在晋悼公第一年。
彭城就是今天的苏北徐州,项羽的老窝,一马平川,著名的古战场,无险可守,唯借城壕。楚共王顺利拔取彭城,任命一批宋国秦楚贵族充任傀儡政府,以及三百乘编制的“保安团”,就打道回国了。
宋国看看老楚走了,就作磨着夺回徐州,结果被徐州保安团击溃,楚共王又追着屁股打宋军,华元赶紧奔晋国告急。
晋国执政官韩厥欢呼:“要想成就霸业、安定南疆,机会现在来啦。”
晋悼公第二年,晋军加上宋、鲁、卫、曹、莒、邾、滕、薛的多国威吓部队,围攻徐州。徐州保安团受不起多国惊吓,半夜溃散,徐州光复。徐州城里沐猴而冠的宋贵族们被迫下课,抢了些老百姓嘴里的干粮,四下逃散,去流浪了。晋、吴交通道再次打通。
随后,楚、郑两次出兵,均未能夺回徐州。15岁的晋悼公在上台第二年,就给楚国这个大棺材的东北角,钉上这么个大钉子,威风大振。
真是屋漏又逢连天雨,楚共王的忠实战友,郑国国君郑成公同志,又在这时候轻轻地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儿云彩地死了。郑国新丧,晋军乘机加强军事管制,会同诸侯军队,把滩头阵地逼压到郑国西北境内,于河南虎牢关筑城,出关即可鞭挞中原。地势平坦、无险可守的楚国北门户,又一枚大钉子砸了进来。
第三枚钉子依旧准备钉在楚的东北角——彭城附近,当时有个小国叫做逼阳。晋大夫中行偃和范匄建议灭掉逼阳国,目的有三:一、进一步疏通吴、晋交通要道,二、截断楚国北上伐宋路径,三、把这个逼阳城赠给宋国大将向戍(向戍是个国际和平主义者,多年致力于弭兵运动,奔走呼号,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把逼阳城打下来就是给他当奖品)
晋悼公批准了这个军事计划,指示智莹为主将,带领晋、鲁、曹、邾诸侯部队协同进攻,时间是公元前572年。
逼阳是个弹丸小国,孤悬在宋、吴交境(现在的江苏北部靠近山东),一个军来打他,颇足够了。但是逼阳人却不甘屈服,勇敢地正视晋国及其联合国军的军事打击,上下一致,不畏强暴,强起奋战,保家卫国,打退四国联军一轮又一轮的强攻,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小国抵抗大国的生动战例。
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逼阳干部群众心说,我们招谁惹谁了,干吗觊觎我们的主权。逼阳军民纷纷走上城头,奋起抗击四国围攻,有些老太太的生活垃圾都不愿意乱丢,爬上城头摔向侵略者的脑袋。尽管众寡异势,但逼阳军民的英勇气概使他们固守了24昼夜,打败敌人无数次进攻,城池巍然不动。(逼阳的地点,就在今天徐州以北的台儿庄北边30里,国民党和日寇血战的地方)。看来这里早就是个战略要地。
四国构筑了大量外围工事,掐断逼阳对外联络和给养线,强攻战斗一轮又一轮。诸侯的大队冒着飞蝗石雨,蜂拥到逼阳城门口,城门被猛力撞开,大伙激动万分,赶紧往城里钻,就这时候,悬着的千斤悬门轰隆一下子落下来,(设计得像捕老鼠的笼子门儿,在城门洞内侧上方,后为瓮城)。四国的老鼠们眼看被锁在瓮城里,四边城顶的敌人开始放箭。诸将抓住对方的裤裆往下乱钻,躲箭啊。鲁国大夫“叔梁纥”(念合)说:怕什么,天踏下来有高个的顶着呢!说完,俩手抠住城门底,双膀叫力,气沉丹田,念了一声:“芝麻!开门吧——。”千斤悬门楞被这家伙慢慢托起。赶紧掩护战友从肋下撤退,然后一撒手,咣当一声,叔梁纥最后一个跳出去。
要说这鲁大夫叔梁纥可不是别人,就是我们伟大的孔圣人的爹,他还是个举重运动的抓举运动员呐!没他差点诸侯兵将被瓮中捉鳖。
战斗英雄叔梁纥后来却死活娶不到媳妇,直到66岁高龄才找了一个女生,很年轻(才20),也就是孔子的妈,根据司马迁目击和报告,孔妈妈和叔梁纥是 “野合”而生出孔子,就是未经履行结婚手续而生下孔子。不同意的人说,孔子是祈祷山神以后获得的,是从上天下载的,未经父母交媾,和500年后的耶酥一样,都是处女所生。不管怎么样,孔子的胚胎阶段比较离奇。等他生下来以后,长相奇丑,脑袋上都是山丘,所以叫孔丘,他3岁时候,战斗英雄叔梁纥去世了。没了爹的孔子是妈妈拉扯大的。
逼阳的守城群众看见四国军队这么狼狈,高兴了,继续顽强据守,令四国一筹莫展。最后,双方打疲了,就开始enjoy战争了。守城的逼阳人把一匹长布从城头垂下来,吆喝:“哎——,下面的帅哥!有种你上来——哈哈哈!”
鲁国一员大将把裤腰带一勒,手心吐口吐沫,抓住长布就往上爬。城上的守军等他升高近了女墙,赶紧用匕首割布,鲁大哥“哧啦”一下子,“扑通”砸掉在地,像一颗毁灭了恐龙的小行星。这要是一般人,屁股就得变成拍碎的蒜,但是鲁大哥安然无恙,站起来晃一晃,骨头咯吧吧地响:“好爽!好爽!”
又听城上喊,“有种你再来?”
这山东大汉就是厉害,鲁大哥脾气拧,拽着布又往上爬,接近墙头时,又“哧啦”一声给摔下来了,如此反复三次,鲁大哥越摔越精神。城上的人都傻眼了。鲁大哥喊:“有种的,你再把布放下来!”
城上人赶紧拱手:“大爷!不敢了,您有种!您牛,您要把地球都气死了!”
鲁大哥哈哈大笑,把三块碎布裹在身上,象短跑冠军裹着国旗那样,在军阵中跳跃炫示。
不久,黄梅雨季到来,没日没夜地drizzling,树木在雨水中撑着钱样的圆叶,圆叶婆娑在雨的胸怀里。穿越雨水的尽头还是雨水。军队闭门不出,黄梅雨使士兵们的士气也长了霉。
亲自坐镇逼阳的晋主将智莹被泡在雨水里,忙着清理钻进鞋子的泥鳅。原以为一鼓而下的逼阳,还是危立在那里,对四国人马扮鬼脸儿。据说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唯独没有宜打仗的。在雨中,战士们的牛皮甲都沉重了三倍,伤口更是火辣辣地发炎,确实不宜打仗了。
这时候,泄气的中行偃和小将范匄(念丐,鄢陵之战建议“填井平灶”的那个)跑进来报告:我们请示撤退,雨季以后再说。
智莹勃然大怒,抡起几案就砸这俩小子,怒斥:“当初打逼阳就是你俩的主意,我根本不同意,现在又想撤兵,我怎么向晋主席交代!我警告你俩,七天之内,打不下来,提头见我。”
一看主将真怒了,中行偃和范匄赶紧向下传达,七日不能克城,先斩了你们大伙,然后我俩自刎,以申军法。
围城部队继续用云梯猛烈攻城。云梯则可以“依云而立,鸟瞰城中”, 早在周文王时候就有了。底部装有木轮,梯身可以上下仰俯,云梯顶端还有抓钩,钩住城墙就摘不下来(但是城墙顶上也可以用撞棰,像和尚撞钟似地把云梯撞倒)
四国诸侯并立合作,在弓箭手、弓弩手掩护下(他们从城底往城上压制守军,使之不能有效射击),中行偃和范匄亲冒矢石,手持盾牌,登上攻城的云梯,在大雨中,攀着光溜溜的城墙头跟守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经过五日激战,晋军们终于脑袋上带着包,水淋淋地站在了逼阳城头。
苦战恶斗30天后沦陷的逼阳,没有一个四肢俱全的人了。逼阳国君,被赦免了一条性命,带着老婆孩子离境。血战台儿庄春秋版,结束。
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城市,请宋将向戎接管。诺贝尔和平奖被提名者向戎,大约觉得它太不和平了吧,说不要不要。于是晋悼公做顺水人情,把逼阳送给了宋国,作为宋国和吴国交通中转站。
逼阳大战,实际是晋国的一步险棋,逼阳虽小却城坚池深,胜之不武,败之可耻,一旦拖延久了,楚军从背后摸上来夹击,晋国很可能全局被动。
逼阳本来是楚国的小弟,战略地位又相当重要,楚人责无旁贷应该救援之,但是楚王令尹皆愚钝无能,眼看着战略要地逼阳(晋吴交通线上的要塞)遭受攻击和丢失,竟无所作为。唉。诺贝尔和平奖给老楚得了。
春秋时代的战争,归根结底是两极的战争,北方联盟霸主的晋国 Vs.江汉流域的明星楚国。争夺的焦点,是对中原河南省巴尔干的控制权。郑国又是巴尔干的核心,牵制天下的机枢,楚晋一南一北反复争夺的焦点。
多数情况下,郑国一直是给楚国当小弟,因为楚国人离他们近,但是,随着晋国人通过逐年扩张,晋地盘的前锋从山西南下跃过黄河,最近又控制了黄河以南要地虎牢关,晋国人把碉堡修到家门口来了,郑国人也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郑一直是大国争霸的牺牲品。有人统计,从城濮之战到向戎第二次弭兵 (前632年~前546年),晋国总计17次伐郑,楚国20次伐郑。夹缝中的郑国人无所适从,干脆把牛羊、玉帛和保护费,放在南北两个边境上,等着晋、楚两只大蜥蜴,谁来了谁就吃拿。
与楚国的拉锯战,象这样继续这样折腾,成本太高。
于是,晋参谋智莹提出了“三分四军、疲劳楚师”的战略思路。智莹认为:用兵不可以太频繁,太频繁就疲劳驾驶了,诸侯军队一再随同出征,也奉陪不起。如果晋军四分成三,逐一出动,吸引楚军,我能常来,彼难常往,使用车轮战法,更番对敌,就可把楚国这个大蜥蜴拖垮。(孙子所谓“劳敌逸己,致人而不致于人”)。
为了帮助智莹施展其天才设想,韩厥主动告老退休,回家抱孙子去了。智莹成为晋三军元帅、执政官。
智莹简历:智莹不是外人,他就是在邲战之中被楚庄王俘虏的小家伙,他爹为了寻找他,返身杀入楚兵团,射死美女夏姬的新老公,抓了楚庄王的公子。智莹在楚国蹲了9年战俘营,最后被他爹用楚公子交换回来。智莹上台后,领导了逼阳大战和三驾之战,功勋很大。
智莹本来属于荀姓,荀林父的侄子,由封地而改姓智。后来晋国六卿专权(赵、魏、韩、智、范、中行氏),智姓也是其中一家,最终掌门是智伯,欺负赵、魏、韩,还要水淹晋阳,结果把自己脑袋漆成了尿壶。
光有一个想法并不难,知易行难,打仗是要花钱的。魏绛提议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经济改革,卿大夫各家赞助粮食,丰富老百姓的菜篮子,老百姓填饱了肚子,更多地开荒种庄稼,终于民殷兵强,可以打持久战了。
智莹上台时候,晋军作战序列如下:
中军元帅 智莹
中军副帅 范匄——鄢陵之战里建议平灶填井的那个小将
监军司马(纠察三大纪律) 魏绛
中军尉 祁午
中军副尉 羊舌赤
上军将 荀惬 副将韩起(韩厥的儿子)
下军将 栾黡(栾书的儿子) 副将士鲂
新军将 赵武(赵氏孤儿,这孩子有出息,已经升到将官了) 副将魏相
注:这些高干子弟组成的四军里面,中军尉祁午的背后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美谈。
晋国老干部祁奚(念齐西)要退休了,晋悼公问他:“祁大爷,谁可以接替您做中军尉呢?”
祁奚说:“解狐可以。”
17岁的晋悼公疑惑地问:“解狐不是您的仇人吗,你们一见面不是互相吐口水吗?怎么推荐他呀?”
祁奚说:“您问的是谁适合当中军尉,又没问我要吐谁口水。”
不料,解狐没福气,刚听说被仇人推荐当官,没两天,就乐死掉了,于是祁奚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
晋悼公问:“您怎么推荐自己儿子啊?好意思吗?”
“您问的是谁适合作中军尉,又没问谁是不是我的儿子。我只是觉得他胜任中军尉罢了。”
这就是所谓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古人称赞古怪老头祁奚,说他推荐自己的仇人,不是出于谄媚对方;推荐自己的儿子,不是为了假公济私。真是“心地无私天地宽”啊。
中军元帅智莹上任三把火,“三分四军”,把上述指挥序列改编如下:
第一军:
晋上军 + 鲁、曹、邾三国军队。
统帅:上军将 荀惬,佐将韩起。
范匄 支援策应。
第二军:
晋下军 + 齐、滕、薛三国军队。
统帅:下军将 栾黡(栾书的儿子), 佐将土鲂。
魏颉,支援策应。
第三军:
晋新军 + 宋、卫、曹、邾
统帅:新军将 赵武(赵武作为新军将,已经属于六卿之一了),佐将魏相。
按照智莹“以逸待劳”的疲敌战略,以晋军为主体,加联合国军,轮翻出征,垂饵虎口,一旦楚人迎击,便立刻撤退,要求速进速退,不以战胜为目的。规定:第1次上军出征,第2次下军出征,第3次新军出征。后备队归元帅直接掌握,随时策应。三驾之战,准备点火了。
公元前563年,晋齐鲁宋、曹卫莒邾、滕薛小邾,联合伐郑,进行“疲敌战略”的第一次尝试,史称“一驾之战”。
晋军进占梧、制两城,建立黄河南岸桥头阵地,与虎牢成犄角之势,控制郑国。形势所趋,楚令尹子囊被迫率军北上,支援郑国。晋军元帅智莹说,面对好吃的敌人,我们需要克制和忍耐,既然是疲敌战略,敌人已经运动,目的已然达到,我们可以作战略退却了,“等敌人骄傲已及,我们再来收拾它。”
上军将栾黡(念原)对着无处插手的大好战局心急如焚,于是高唱反调:“逃跑,那是军人的耻辱,这么多国军队一起逃跑,我受不了!我要自个往前冲”。(他是栾书的儿子,一个飞扬跋扈的活宝,因为他爸是高干)。
栾黡视野越狭隘,经验越欠缺,洞察力越短浅,就越不能承受自己的伟大,于是指挥部署军队,像一片卷动的沙尘推向天光灿烂的中原天空。栾黡一前进,晋军不得不跟着这个无事生非的家伙全员推进,于是和楚军夹颖水列阵,形成警戒对峙。
不能控制全军的智莹迁就局部鲁莽行动,硬着头皮冒险,以1/3的国家主力对抗楚军全员,这对晋国是危险了。智莹在临时搭建的木屋子里,望着老鼠钻出的墙洞忧心不已,疲楚计划发生波动,伴随而来的焦灼使他不耐烦了,好在他很快坚定了自己的既有立场,于是在军委扩大会上,深恶痛绝地批评了军内不同意见(当然针对活宝栾黡),认为疲楚目的已经达到,班师回国。
这个没有大英雄的时代也没有什么故事可讲,虚晃一枪的战事就结束了,叫做“一驾之战”。晋军基本上进退自如,保持着战场的主动权。
晋军撤退后,楚军也随之撤退。其实楚军人多,晋军人少,而楚国却放弃了渡水追击的机会。这真是我见到过的最腼腆的蜥蜴了。
平静的氛围笼罩着双双撤军以后的中原战区,平静得象一颗草生长于远古夏天,有风的时候才做一些不为人知的摇动,简单又重复,更显得寂静了。
次年,又一拨晋国人马象幻影一样在智莹的指挥下,协同以宋齐卫诸侯军队,从各自方位,滑入巴尔干平原,于郑南门外举行大规模阅兵示威,出尽风头以后,安然撤退。史称“二驾之战”。
楚国人联络秦国,千里兴兵北赴中原,等到了巴尔干,敌人的影子早已融化消失,落日照大旗,只剩马鸣风萧萧。楚军扑了个空,长途跋涉,劳而无功,最讨厌的是,这么远的路,还需要靠自己走回去,寂寞无聊,疲困不堪。此役史称“二驾之战”。
楚国人刚回到家,拧开水龙头开始洗澡,情报显示,晋国动用较多兵力又发动“三驾之战”,南渡黄河,兵车又犯巴尔干,晋悼公还禁止炊事员乱砍树林,禁止多国部队侵掠百姓,下令宽释战俘,布仁度德,郑国人深受感动,表示归服晋联盟。楚国人在家里开水泡着脚说,你们爱干吗干吗吧,老子是不管了。
自古以来,不战而屈人之兵,一向被兵家视为上策。晋国两年之内三驾伐楚,着眼点在于屈敌,而不是歼灭。一驾进军的时候,晋军战斗力薄弱,双方对峙颖水,楚国竟不敢进攻。晋军撤退,楚军也随之撤退。虽然楚国联络了秦国帮手,但二驾之战时,毕竟晚了一步,无处用武。一驾、二驾,楚国两度都是随着晋军出动而出动,随着晋军撤退而撤退,旅进旅退,鲁钝无主,往返奔波,疲惫不堪。等到了晋国人“三驾”进军时,楚国已经无力周旋。
既然楚国人不来了,三驾蜥蜴晋悼公就和中原变色龙郑国,签署巴尔干和平条约,在萧鱼举行诸侯大会,晋悼公、郑简公、鲁侯、卫侯、曹伯、齐世子光亲临现场,参加会议的领导干部还有:莒国、邾国、滕国、杞国、小邾等国家和地区的君主及代表。晋悼公手执牛耳,以盟主身份发表重要讲话,呼吁全球和平与地区合作。萧鱼大会,成为城濮战后又一次“践土之盟”,晋国霸业至此再兴,时间是公元前562年,上距晋文公重耳时代六十年。而楚人只能呆在江汉地区洗澡堂里,掰着跑烂的脚丫板望中原而兴叹。
萧鱼大会回来,晋悼公领了好些纪念品, 60乘防卫用战车,进攻兵车100乘,配备一百乘兵车用的全套甲胄(每乘兵车三件,三个战斗员所穿甲胄形制不同,甲是身上穿的,胄是头上戴的),编钟两套,乐舞演员16人,三个歌星,都是郑国送的。音乐是郑国的土特产。晋悼公分了一半儿战利品给魏绛,感谢他动员全国物力打这“三驾之战”。
这时候的春秋,已经礼崩乐坏,周天子制定的“雅乐”,场面恢弘却卖不出票去,关注平普人物的悲哀和愉乐微乎其微,因而动人之处也微乎其微。传统的雅乐以鼓、钟、磐为主,是打击乐;而郑国人送来的流行乐表演,则是丝竹之音,吹拉弹唱,呜呜咽咽,很是热闹,俗称“郑卫之音”,相当于当时的港台音乐,在北方诸侯大或流行,其中最重要的是“竽”,就是东郭先生耍的那个东西。
“郑卫之音”热情奔放,节奏快,感官刺激强,就是俗了点儿,守旧的人们都反对它,但年轻人喜欢,晋悼公的儿子(晋平公)就喜欢“郑、卫新声”,师旷大爷(古代的瞎子阿炳)于是叹息说:“公室将卑乎!”
虽然山西人征服了郑国,但从郑国拉回的战利品,又从文化上征服山西。山西人越来越喜欢“郑卫流行乐”。文化借助军队的马蹄来传播,希腊文化之与罗马也是如此。
“三驾”之后第二年,为政31年的楚共王死于盛年了(我们“蜥蜴战争”是从楚共王接班时开始写起的,到现在已有白云红叶31年飞渡)。
回忆楚共王的一生,他是个可怜的孩子,十岁的时候,爸爸楚庄王就去世了,没教会他当恐龙的要诀。回忆楚共王的一生,他是个可怜的孩子,十岁的时候,爸爸楚庄王就去世了,没教会他当恐龙的要诀。但是,10岁即位的楚共王当国君非常努力认真,在鄢陵之战,他亲自登上危险的巢车观察敌情,发明了“甚嚣尘上”的成语,接着又在战斗中变成了独眼龙。但是他毕竟缺乏经验,继鄢陵之战失利,东边殖民地也被吴王寿梦抢去好些,水军也被吴国人打散,最后在“三驾之战”他把中原霸位彻底交还晋悼公。
楚庄王在天有灵,一定会悲惨地说:我生下的是恐龙蛋,孵出的却连蜥蜴都不如兮!
楚共王也深深自责,愧对先人,辱没社稷,临死前他要求,给我谥为“灵”或者“厉”也行。大夫们不说话,他就反复重申,迫使大夫们接受,然后在凄惶悲怆和无穷遗憾中,升上天堂找他爸爸去了。
楚共王时代,楚工匠在铸铜工艺中发明了分范合铸法和分铸法,率先使用失蜡法,焊接技术也大放光彩,已掌握锡焊、铜焊、铅锡合金焊。而“失蜡法”工艺是拿易熔材料 (如动物油、黄蜡) 制成艺术品模子,多次浇淋泥浆,涂上耐火材料,使其硬化,制成铸型,再经烘烤化蜡,使蜡油流出,然后浇注铜液,铸成结构复杂的青铜器。失蜡法开创了世界铸造工艺新方向。楚国还能以镂空手段铸制纹样繁复的青铜器部件,林林总总,都领先于同时期代表欧洲顶尖水平的希腊文明。正在奥运会上比赛跳高的希腊人,虽然也是处在青铜时代,但他们的青铜工艺只够铸造形制简单的兵器,精美复杂的生活祭祀器具,是不会的。
楚国不但物质资源丰富,皮毛、鸟羽、象牙、犀革输往国际,而且楚国人打仗都能玩命,两湖民风强悍,属于“九头鸟”,但他们战略上总输人一筹,这也难为了楚共王,敌人太狡猾了。(当时北方人如晋人狡猾,南方人如楚人直爽,后来北人南迁,习惯才改过来。所以楚人战斗力还行,战略和战术上显得刻板。)尽管楚共王本人有强烈要求,大臣们在他死后还是给了他一个“共”的好字眼。赫赫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南海,如此威风的国度,楚共王成绩还是主要的,难道不应该有美谥吗?楚王知错知改,觉悟可贵,人有一念之善心,尚且可以成佛,楚王谥为共,不亦宜乎。
楚共王临死请求谥自己为“灵”一事,传为美谈,体现楚文化一种严厉精进精神,仅此一项好处,楚共王成为春秋十二大蜥蜴之第四——独眼蜥蜴。
楚共王还懂经济学,有过“楚人亡弓,楚人得之”的名言,折射出商品经济大市场的观念。(楚共王有一次丢了个弓,他却不肯去找,他说,楚人丢的,楚人拣了,有什么好找的。看来楚人人风古朴,很有点原始共产主义味道。)
楚共王闭上自己的“独眼”的时候,按道理别人是不该去趁丧打劫的,但是,吴王寿梦的儿子不理那一套,出兵袭楚,被养由基设下三道埋伏,杀个大败,寿梦的一个孙子遭逮。养由基以此向旧主献上一份迟来的爱。但是,养由基不久于追击吴国人的战役中,孤军深入,陷入埋伏,被乱箭射死(跟亲爱的楚共王预言一样,逞一技之长,必死于一技之长)。也许,“禁止养由基放箭”的命令,竟是楚共王爱惜他。《三国演义》老黄忠中埋伏的死法,是不是罗贯中临摹养由基的啊。
吴国挨打以后,哭着找晋老大,要求报仇。晋悼公不管,说:“你趁人家新丧出兵,该!”
晋国人这一年也在办丧事(公元前560年的丧事真多啊)。晋国执政官,“三驾之战”的指挥官智莹先生在胜利的第二年即辞世,病因不详,可能是他从前在楚国蹲9年监狱期间落下了关节炎。
27岁的晋悼公命令,由范匄(范宣子)继任元帅。但是范匄推辞,说中行偃年资长,于是中行偃做了元帅。一看元帅们带头谦让,活宝栾黡等人也赶紧谦让,谦让的结果是把赵武推为上军将。
晋国的元帅,从隙克、栾书、韩厥、智莹一路下来,各领风骚十来年,很有“民主内阁首相制”的味道,大家轮流坐庄,不搞干部终身制,这种好传统保障了晋国国力一直最强,它持续走下去也许就能形成西方封建时代(近似春秋的分封社会)的贵族议会制度,行贵族民主政治,最终成为近代平民民主制度的前身。可惜后来法家的强化王权的皇权专制社会走势,改变了它的走向。
少壮派新任元帅中行偃(荀偃)简历如下:
中行偃,原名荀偃,是荀林父的孙子,爹爹做过步兵新军将,叫“中行将”,以官职为姓,改姓“中行”,成为未来晋国专权六卿中的一姓。
中行偃和范匄(范宣子)都是少壮派,曾经吵闹着攻打逼阳,久攻不下后又要放弃,挨了元帅智莹的几案砸脑袋,最后好歹攻下来了。
中行偃的历史贡献是创造成语“马首是瞻”,指挥了对秦“迁延之役”和对齐“平阴之战”,前者无功而返,后者大有斩获。
“迁延之役”是中行偃受命之初,对秦组织的长途奔袭战。就像晋国在拼命拉拢吴国一样,楚国也跟西垂秦国派脱,楚共王甚至娶了秦景公的妹妹,用意显然是节制晋国。
一看秦晋之好,改成“秦楚之好”了,晋国人象挨了一个耳光。三驾之战,秦国人策应楚军作战,晋国内部舆论哗然,中行偃遂率领多国部队,向西300公里,攻击秦国,时间是三驾之战之后,晋悼公十五年。
他们度过陕晋大峡谷中南北流向的母亲河——黄河,翻越拔江而起的对岸高山,又跋涉多天,来到达秦川平原泾水(就是“泾渭分明”的那个泾水,不过估计现在这两条河都污染了,都不分明了)。
诸侯多国部队却不肯渡泾水,霁雪他乡树,春灯独夜船,在这陌生的黄土高原,雨夜霜晨里,容易着凉。诸侯大军踟躇不进。其实,那时侯的黄土地,到处是森林和可爱的动物,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叔向同志做了很多说服工作,鲁国和莒国人才答应渡河过去(叔向终于出场了,这小子太能说,属于长舌男,呵呵)。
不料这时候,秦国人在泾水上游放毒,诸侯军马,被“西毒秦景公”给毒死很多——投毒的剂量很大,被水稀释一遍,居然还能毒死人,可见也是天山冰毒级别的剧毒,或者是使用了致病微生物(泾水就是“泾渭分明”的那个泾水,不过,估计这两条河现在都污染了,都不分明了)。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生化武器。
诸侯国军一边拉肚子一边走到了陕西泾阳,斗志低靡,想跟秦国人讲和,老毒物不愿意,元帅中行偃没办法,向怨声载道的士兵发出指令:“明天早上起早点儿啊,鸡鸣而驾,唯余马首是瞻!” (成语出处)。
前三军元帅栾书的儿子栾黡,听了以后一撇嘴,说:“这算什么鸟命令,一点儿作战计划都没有,更谈不上缜密布署,就听你的,跟着你的马头乱走?你算什马东西!我的马头偏要向东。”
说完,这个活宝栾黡(就因为他爸是高干),带了自己的下军,拨过车辕,开回晋国老家去了。
元帅中行偃给晾在一边,苦笑了一下,说:“都是我不好。大军掉头回去。别在这儿现眼了”
车马轰隆轰隆都掉头回家了。
秦国人把这次虎头蛇尾的晋国奔袭战,戏称为“迁延之役”。中行偃也确实瞎指挥,什么唯你马首是瞻,拿我们三军六卿当玩具兵啊。
(但是栾黡的一个弟弟有志气,说我们晋国人从来没有无功而反过,于是叫上范家的范鞅,领着部属冒死向秦人进攻,由于寡不敌众而死。范鞅没有他那么死心眼,逃了条命回来,被失去弟弟、为人霸道的栾黡堵住了大骂:“我弟弟本来不想打,都是你小子怂恿他,一起去打秦国人。结果你把他弄死了,自己活着回来,我今天非——!”吓得范鞅抱头鼠窜去了外国,从此范家与栾家结下梁子。)
“迁延之役”正闹着的时候,东方的齐国乘机扩张,灭掉莱国(山东昌邑),又围攻鲁国边邑,有重做山东霸主之意。鲁国挟山东小国,纷纷向晋报告,要求盟主出面干涉,不料晋悼公却去世了。
30岁的晋悼公,走完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他即位于“三郤”横死、厉公被弑的危乱时期,采取内抚人民,外结戎狄,交好诸侯,三驾战楚的策略,在韩厥、智莹、中行偃辅佐下,八年之中,九合诸侯,无可争议地复兴了祖先霸业。只可惜他英年早逝,东风不与,外难尚未全靖,列国等待恩泽,他就先行一步离开,与自己所热爱的国家人民,未能相守到老。晋国人民闻讯,纷纷抛下锄头和织机,站在田间茅舍哭泣;各国使节闻讯,纷纷从几千几百里外的不同方位急驱晋国,向晋悼公灵前献上自己的哀思。
被老天妒忌的晋悼公是一位有才能的君主,历代晋君中白璧少瑕者,性情中人,才智气度佳,对下面人和气可爱,所以才有祁大爷“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美谈。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宁使天下人负我,不使我负天下人。历代晋君都杀大臣,惟独晋悼公没有。
但有的大臣也确属于“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型,“迁延之役”已初显苗头,不久晋国发生栾盈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