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7日南方还是深秋,南安气温适宜。并不象北方那样寒风呼啸,上午的阳光很好,眼前的保障房工地看起来干得热火朝天,可连一层楼都还没有盖起来,这可是南安的首期保障房啊,甘市中心城区的廉租房四年前就开工了。07年初,市委、市政府就对所辖县(市)实行了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年度目标管理,并将其列入县(市)党政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2007年是地方党委换届年,换届之时还不到年底呢,这个考核年底前是不会的,GDP的增长才是主要的考核内容。所以,地方政府都借口预算用完了,财政困难,难以立项。地方政府都乐于卖地增加财政收入,增加GDP数字,即使甘市市委、市政府将“两房”的建设列入党政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地方照样冷落和排斥它们。甘市所辖各县(市)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项目如果不是庞书记今年年初督促的话,估计下面各县(市)还会寻找各种借口不建的。即使被迫建了,南安的“两房”规模也不大,第一期廉租住房才151套,经济适用房也差不多这个数,如“蜻蜓点水”,不过看规划图纸标准倒是蛮高的,比甘市中心城区的标准高多了,这样好的房子真会拿来照顾那些住房特困户吗?说的那么好听,恐怕又是某些人的福利房吧。南安的房价这几年都翻了好几番了,就算照顾给困难户,这点保障房对高涨的房价根本起不了什么抑制作用,难怪金融危机下,下面很多县市的房价还那么坚挺哦。
南安市城区2008年住房建设计划是5月底才上报到甘市房管局的,李成武有个印象,记得南安的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为1.6万㎡,占地面积0.8万㎡;廉租住房建筑面积1.5万㎡,占地面积0.74万㎡;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筑面积为13.7万㎡,占地6.85万㎡;商品房建筑面积为20万㎡,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从这些数据来看,南安的保障房占地面积太少了点。
李成武心想,这也难怪地方政府,廉租房建设因为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果真安排那些贫穷的入住的话,靠租金收回成本根本不可能,就是他们住若干年后转经济适用房出售给他们,他们也很难买得起。如此,私人私企有谁愿意当这个雷锋啊,只有政府利用财政资金来为民办这个实事了。建经济适用房,价格限制的死死的,有实力的企业都不乐意干,除非政府卖地给他们时,规定必须配建廉租房或经济适用房,而且给予各项优惠政策。
林华远望着保障房工地后面的山岭,只见枫树叶燃起了火红的绚丽,一排燕儿高飞在那边的天空。保障房两边的工地也动工了,但工地上人却并不多,林华猜想保障房工地平时的人并没有今天这样的人多,今天只是因为他们要来,于是他们才一下子召集了这么些人,给调研组制造一个热火朝天的场面而已。林华也懒得点破,当初他在下面工作时,不也这么干嘛。
南水新区是南安新开发的地块,原来是南安市区的郊区农村,原南安城区面积才14平方公里,章水将市区一分为二,南水新区自然在市区南方。城市发展快,很多人涌进了城市,城市就需要向周边扩张了,于是城市周边的大量农田、菜地就被政府征用后卖给了开发商。南安保障房所处这个位子相对市区来说还是偏了,跟庞光明书记要求的“应该建设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和商贸中心区域”明显是有差距的,但相对未来建成后的南水新区,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位子又还不错。
住宅商品化后,原来有单位的,以及那些先富起来的个私业主通过各种途径以较快的步伐改善了住房条件,飞燕家就是通过国家无偿划拨土地,房管局集资建房解决住房问题的,而今这种集资建房模式被叫停了,取而代之的是经济适用房,可在很多地方,经济适用房成了“福利房”绝大部分供给了市直单位。房价节节攀升,翻了又翻,很多城市住房困难家庭根本就买不起商品房,也租不起商品房;此外,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也亟待解决住房困难问题。
甘市是江南省第一个建廉租房的地级市,2003年章海洋搞了一个甘市国际商城,建在古城墙边,9月庞光明接任时,沿古城墙900米长的旧房拆迁完毕,所谓国际商城已经建好了一层。被拆迁户或被安置在南外区的安居工程小区,或投亲靠友,或靠租金补偿自租住房,等待回迁住到商城上面的高级楼房里。还有些困难户即使安置他们住安居小区,当时成本仅仅590元一平米的房款他们也拿不出。“屋里小半间,走动让一边,三代同堂住,睡觉肩挨肩。”甘市中心城区有不少这样的贫困家庭,甘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城市,所辖县(市)中有8个国家级贫困县,住房困难问题比较突出。他们多次组织起来向市委市政府反映,可章海洋根本不信这点钱他们筹集不到,认为他们无理取闹,要知道此前安居工程的房子给谁住啊,没有关系是千难万难的。被他们吵多了,章海洋又将问题丢给房管局去解决,而房管局哪里能够解决啊。
早在1996年中心城区实施第三步房改开始,甘市便对租赁直管公房的困难救济家庭实行租金减免政策。减免的范围由原来的“五保户”、残疾及抚恤对象、烈士及红军遗属、离退休干部等社会救济对象,扩大到现在的低保户、下岗职工等,范飞燕的哥哥当时还没有残疾,因此她家不在照顾之内。因为直管公房数量有限,再加上直管公房中有等级危房31.8万平方米,比例高达43%,维修都没有钱,哪里有钱建新房安置他们啊。国营单位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困难无房户也不少,他们或租(借)私人住房、柴间、仓库、地下室,靠租金减免政策也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新来的庞书记经过反复调研和征求意见,耐心说服决策层,最后形成了一个新的思路:建立以实物配租为主、租金减免为辅的廉租住房制度。
由于书记重视,市委、市政府对加快廉租房建设就十分重视起来,并将其列入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德政工程。2004年3月,在甘市廉租住房建设协调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廉租房建设不能走“蜻蜓点水”式的老路,大胆提出“筹资1.3亿元,力争用3-5年时间,建设20万平方米廉租房,基本解决中心城区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构想。由于其实那时候的甘市人口多,底子薄,财政并不十分宽裕,2003年,甘市地方财政收入仅为19.67亿元,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只有3.24亿元,可用财力更少,土地出让金也少。甘市中心城区东、北、西面都是山,发展的余地很小,只有南面平地多,那时南面距离甘市市中心地面距离仅4公里的红岭机场还在,甘市向南发展受到限制。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老机场所处位置已极不利于城市的建设和自身的发展。庞书记来了以后,大胆地规划向南发展,老机场于是被甘市列入迁建规划,并于2005年报国务院、中央军委核准迁建。2004年的甘市中心城区建设还在围绕老城区盘算,根本没多少土地可用于出让。当时庞光明下这个决心真的不容易,没有一颗为民办实事的心是根本做不到的。
庞书记在一次陪同美国客人游览了甘市古城墙,被人家骂了一顿,弄得土头土脸后,终于下决心赔大钱停了近在咫尺的所谓国际商城。为了照顾这些习惯了江水,江风的被拆迁户,庞书记选择了在中心城区最好的地段建设廉租房小区。两期廉租房工程均选址在东江岸边,风景秀丽,前临繁华的光明大道和商品批发区所在的解放大道,周边是当时均价在3000元/平方米以上的高档商品房小区。当得知政府这个计划,并决定优先安排他们这些被拆迁户后,被拆迁户们,包括原来一些希望返迁住在国际商城上面的有钱人家都开心极了,因为政府这样做方便了他们的生活、就业和子女上学。